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面對超預期的復雜嚴峻形勢,臺城街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江門市委“1+6+3”工作安排和臺山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2023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街聚焦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強制造、增動能,工業發展基礎持續夯實。
經濟指標運行平穩。2023年,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4.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7億元,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71.4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1.17億元,工業投資19.23億元,技改投資4.8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86億元,外貿進出口額27.69億元,各項指標穩中向好。重大項目量增質優。推進12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08.75%。有序推動靜脈產業園等27個項目入庫,總投資27.12億元。科技創新不斷加強。實施企業梯次培育,支持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用好省級工程中心、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等平臺,發揮福肯科技等高新企業示范作用,引導101家科技型小微企業“小升規”,推動17個技改項目落地。臺城現有“四上”企業250多家,高新企業54家。產業平臺升級賦能。提速傳統工業園區擴容提質,推廣“工改工”和工業地產等發展模式建設專業園區,盤活閑置廠房7500平方米、土地120畝,有效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人才智庫不斷建強。強化高技能人才培養,設立博士工作站2個,吸引教育、醫療等高層次人才632人。加快臺山市技工學院、培英職業技術學校新校區建設,打造專業人才高地。招商版圖持續擴大。奔赴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重點城市招商,2023年引入東日鋼構、魯益再生、青綠環境、東和坊4個超億元項目,其中東日鋼構大邦科技園項目已投產;目前在談招商項目10個。
過去一年,我街聚焦精致城區建設,優配套、減污染,城市功能品質不斷提升。
城市配套日益完善。南環路(碧桂園至頤和溫泉段)、東安路(龍翔路至德政路段)等路段建成通車,南新區特勤消防站投入使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22年項目完工、2023年項目開工,共14個小區,總投資2億多元,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6789萬元、專項債7723萬元,惠及居民1.15萬戶。建成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站點76個,更換居民樓破損消火栓8282套,修復路面坑洼3.03萬平方米。消費潛能不斷釋放。臺城歷史文化街區商圈成為全省首個入選的縣級市商圈。分類制定街區商鋪租金補貼標準,引入文創、餐飲等多元業態,舉辦“魅力臺城 活力商圈”“京海”潮玩街區市集等促消費活動,打造非遺街區。持續做優昌大昌、萬達、星光城、東門里等商圈,引入社會資本豐富歷史文化街區、西門墟業態,并通過桂水周末集市、影視劇網紅點打卡等活動,推動新世界酒店、文華雅詩、樂興等酒店餐廳隨著影視文旅產業發展“狂飆”,興旺城鄉消費。生態屏障愈加牢固。嚴格落實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壓實河湖長制責任,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均值達標。創建金星、幸福等6個綠色社區,加快城區低碳循環發展。積極探索“碧道+”模式,投入4.48億元建成城鎮型、生態型等僑鄉碧道58.4公里,煥發臺城河兩岸老城魅力。
過去一年,我街聚焦實施“百千萬工程”,優環境、提質效,城鄉融合發展更加協調。
和美鄉村煥發新顏。健全完善“百千萬工程”體制機制,科學分類26個行政村,桂水村、橫湖村分別入選省、江門“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名單。鞏固拓展“七強八改九提升”,把每月15日定為臺城“村莊清潔日”,摸清衛生“問題清單”,常態化推進“三清一改”;全面開展增綠護林活動,利用“四旁”“五邊”空地種植苗木3720棵;分類開展農村污水治理,以點帶面推進農控房建設,穩步推進“廁所革命”。硬件設施提檔升級。提速縣道X809線項目建設,建成臺城北坑至南安、沙坑至橫溪鄉道,維修加固水南舊橋;優化淡村海咀、沙洲水閘,開展朱洞、三社等水利設施維護;推動教育設施建設,率先完成轄區中小學校燈光照明改造,加快南坑、河北等小學校道升級改造;建成博富公益“悅讀館”桂水館,優化提升南坑、淡村等農家書屋,拓寬鄉村閱讀空間。資源保障不斷加強。成立首批強村富民公司2家,發動臺山農商銀行向街道辦、26個村委會及2家強村富民公司授信11.7億元。全面摸清村組兩級資產資源,發展“物業租賃型”經濟,盤活水南、淡村等閑置校舍6家。
過去一年,我街聚焦社會民生福祉增進,辦實事、解民憂,百姓幸福感與日俱增。
黨建根基逐步筑牢。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微單元”四級治理體系,打造“善鄰聚心、守望相助”城市黨建品牌,組建小區業委會70個、樓事會250個,實現黨組織在97個小區全覆蓋。社會保障有力有效。實現“粵智助”村級全覆蓋,建立“智慧網格+綜治中心+粵平安云平臺”工作體系。實施“城鄉居保鎮村通”工程,打造桂水村經辦示范點。完成適老化改造和智能化改造40戶,殘疾人居家無障礙改造9戶。臺城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創建為江門市級示范站。建設新就業群體權益保障中心、臺山市首個小區“就業驛站”—僑雅花苑就業驛站,打造“美團僑騎先鋒”品牌。社會環境和諧安穩。“粵平安”辦結網格事件6539件,按時辦結率達100%。組建106人的多元解紛人才庫,通過“信訪超市”為群眾“外送”法律、心理等服務約1.11萬人次。北門派出所獲評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依托“三十合一”防減救應急指揮平臺實施預警精細化決策服務,未發生森林火災、食品安全事故、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臺城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一是經濟增長不夠有力。入庫工業企業增量不足,規上企業產值增長乏力,高質量發展基礎尚不牢固。二是區域發展不夠均衡。城區商圈活力不足,村集體經濟“造血”能力不強,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仍存在短板。三是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城市治理不夠精細,高品質服務供給有待擴容,民生事業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還存在差距。
2024年工作計劃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踏上新的征程,臺城街道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錨定“百千萬工程”美好藍圖,凝心聚力謀發展,真抓實干開新局。
一、堅持“工業強街”,大力穩經濟
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抓好71家規上企業“一企一策”精準服務,強化特一藥業、綠島風等骨干企業支撐,引導發展總部經濟、頭部經濟、綠色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錨定汽車零部件、大健康、金屬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扎實高效推進魯益再生、星光城廣場、博富?福美壹號等重點項目建設,實現早完工、早投用。積極融入省級大型產業集聚區臺山片區,盤活低效閑置土地廠房,推動長興等傳統工業園區擴容提質、聯動發展。
二、推動“五區共興”,聚力提品質
持續綠化美化亮化主城區入口,沿舜德路形成城市發展主軸打造一體化商業中心,建設活力東城區。不斷完善“三縱四橫”交通路網配套,高標準推進城市公園、文化體育設施等配套建設,打造宜居新南區。推動西湖片區“三舊”改造及一體化發展布局,引入優質商住項目,建立高品示范區。拓展40條歷史文化街區活化成效,引入多元業態,擴大消費,重現“兩市一墟”繁榮煙火氣,構建寧城文化區。推動老舊小區改造補足基礎設施短板,在車位施劃、“三線”整治、地下管道改造等方面下功夫,見縫插綠建設口袋公園,把臺城河兩岸老城區建設為魅力河濱區。五區聯動,高位推進新舊城區融合發展。
三、聚焦“和美鄉村”,著力展風貌
走深走實“百千萬工程”,支持村集體創辦“強村公司”,用好“四下基層”“ 千企幫千鎮,萬企興萬村”等工作機制,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鞏固深化桂水、橫湖等村莊建設,通過示范帶動作用,建設更多典型村(社區)。以“村莊清潔日”為抓手,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分類開展農村污水治理,持續抓好“廁所革命”,以點帶面推進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深化綠美臺城建設,因地制宜抓好綠化美化,通過打造村莊綠化示范點,以點帶面,全面推動綠美鄉村建設。
四、強化“黨建引領”,合力優治理
做實做好“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工作,分層分類實施社會救助,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優化調整社區規模,持續組建小區業委會,推廣樓事會,推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格局。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實施“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協調共治工作新模式,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平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排查整治行動,持續推動“三十合一”防減救應急指揮平臺功能向村(社區)延伸,堅決遏制較大以上事故發生。
山水萬程,步履不停。我街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決扛起中心城區的使命擔當,以奮斗姿態搶時間、搶機遇,只爭朝夕、迅速行動,群策群力、苦干實干,為臺山高質量發展貢獻臺城力量。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