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要拆掉了!”10月4日,在挖掘機的轟鳴聲中,臺山市臺城臺東路255號,這片矗立了三十多年的閑置舊房啟動拆除。看著挖掘機一點點清理掉破舊墻體,圍觀居民的臉上滿是期待。這個占地約800平方米的社區治理“死角”,在困擾周邊居民數十年后,終于迎來徹底整治。

拆除中
幾十年“老大難”,居民心中的“陰霾”
“我在這里住了二十多年了,眼看著這里從有點亂,變成徹底沒法看。”居民李阿姨回憶起過去的情景,依然眉頭緊鎖。自臺山市附城醫院搬遷后,這片閑置舊房便無人管理,逐漸淪為衛生死角。
最令居民憂心的是頻發的蛇患。“好幾次看到有蛇從草叢里鉆出來,嚇得我們只能報警求助。”多位居民反映。面對這一“頑疾”,他們曾多次向社區反映,卻因產權歸屬復雜,問題在年復一年的“協調”中始終未能推進。久而久之,居民們的心涼了,“我們本來都要放棄了,覺得根本沒人會來管了。”李阿姨的話道出了眾人的無奈與失望。

拆除前
攻堅遇“心墻”,信任危機如何破冰
轉機出現在臺山市持續推進的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攻堅戰與愛國衛生集中專項行動中。據了解,當前臺山市正聚焦樓頂、樓道及地面堆放的垃圾雜物,小區內雜草叢生、花盆底托積水等蚊蟲易孳生區域,展開“地毯式”排查清理。
然而,當工作組走進社區、入戶溝通時,迎接他們的卻是觀望、懷疑,甚至抵觸。“群眾以為我們只是走形式。”參與排查的志愿者表示。

破局,亟需從“語言治理”轉向“行動治理”。
日前,在環南社區協調會上,這個積壓三十年的老大難問題再次被提出,并引起高度重視。“第二天就看到工作人員來現場消殺,還清理了雜草和垃圾。”社區居民回憶起來仍難掩激動,“我們原以為又是走過場,沒想到這次真的要拆了。”
“聽說要拆,鄰居們都很高興。”居住在此幾十年的李伯感慨道。居民譚女士也表示,大家很早就開始議論這片閑置房的拆除,“幾次消殺之后,蚊蟲明顯少了,晚上也敢下樓散步了。”

“居民的態度從觀望、半信半疑,轉變為主動為清理工作出謀劃策,這個變化讓我們非常觸動。”臺山市環南社區黨委書記朱劍鋒表示,經過反復磋商,得到產權人同意后,拆除工作進入實質階段。
現場拆除負責人李超介紹,施工隊于10月2日進場,當天對舊房結構如屋頂房梁等進行人工拆除;3日起挖掘機進場作業,預計10月11日左右可完成拆除工作。目前,現場正處于機械拆除階段。

從“信任危機”到“攜手共治”
“看到社區這次是動真格的,我們也都愿意出份力。”譚女士說,“現在鄰居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怎么把這塊空地建設得更好。”
朱劍鋒表示,拆除完成后將先進行硬底化處理,防止環境問題反彈。隨后將協同各部門,廣泛征集居民建議,科學規劃該地塊的后續用途,初步計劃是建設一座小公園。
李伯也滿懷期待說,希望拆除后能建一個小公園,配置健身活動設備,讓老人和孩子有地方可以休息、玩耍。”

從環境的“痛點”轉變為民生的“亮點”,這片土地的蛻變正是臺山市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與基層治理創新的生動縮影。只要真正將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就能凝聚最大共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目前,臺山市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攻堅戰與愛國衛生集中專項行動仍在持續進行,臺城臺東路255號這片閑置舊房的清理拆除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中。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