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4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單公布,臺山市農村人才陳奭榮當選。

陳奭榮 臺山斗山人 廣東省農村鄉土專家,農業專業類鄉村工匠,中級種植師。 春回大地暖,春耕備耕忙。3月,江門臺山市綠稻農場第一批育好的早稻秧苗如期出棚,被送往周邊鎮的田地里,農民忙碌著,種下新一年的希望,全國人大代表陳奭榮是這片農場的場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從田間地頭走來的陳奭榮,懷著深厚的鄉土情結,為廣大農民最期待解決、最盼望落地的“急難愁盼”發聲,履職盡責扛起使命擔當,當好新時代農民的排頭兵和實踐者。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三農”,廣東也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這些春天的好消息讓陳奭榮倍感振奮:“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到基層工作,開拓縣域產業振興的‘新藍?!??!标悐]榮認為,縣域產業振興的關鍵在于人才隊伍的支撐。如今年輕人普遍向往奔赴一線城市,導致縣域、農村出現空心化、老齡化現象,產業振興面臨勞動力和人才緊缺的難題。 “很多人礙于面子,怕到基層上班會被瞧不起?!彼f,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年輕一代要對各行各業懷有尊敬之心,擺正擇業和就業的價值觀。實現這一目標,媒體和學校需要承擔起更多責任。 他認為,主流媒體要多呈現、多報道縣域發展的故事,引導年輕人多了解、多關心基層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增強他們對縣域發展的信心。 從長遠來看,學校對農耕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對孩子鄉土情結的培養也同樣重要。陳奭榮一直關注中小學校開展農耕研學的情況:“目前開展農耕文化教育相關的學校并不多,部分孩子五谷不分?!彼ㄗh,要從校園教育方面普及和推廣農耕文化,讓農耕勞動成為孩子們的“必修課”,讓農耕文化在孩子們心里生根發芽?!拔覀儸F在講好了種糧故事,日后他們才能牢牢端好中國人的飯碗?!?/p> 如何讓年輕人“逆流”主動到基層工作?陳奭榮坦言,光有鄉土情結還遠遠不夠?!拔覀円屇贻p人燃起對縣域產業發展的信心,讓他們相信在縣域也能干一番大事業?!?/p> 他以自己返鄉創業的故事舉例。9年前他從廣州回到家鄉臺山,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創建了自己的農場,廣泛推廣科學的農業生產技術,帶領村民增收致富。他與村集體(農戶)聯合,共同構建“公司+N”模式,即“公司+村集體(農戶)+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共富模式,大大增加了村集體(農戶)經營性收入。農場里聘請的技術人員,年均收入超過7萬元。 “縣域產業發展有廣闊的市場和無限的商機,等待年輕人在這里挖掘潛力、創造價值、實現夢想?!标悐]榮期待,更多年輕人能夠緊抓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成為縣城新青年,為縣域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人力資源和創新活力。 全國人大代表陳奭榮: 人大代表,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我會牢記“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積極發揮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廣泛收集基層群眾的意見建議,把基層群眾的聲音傳上去,不斷踐行人大代表的職責和擔當,發揮人大代表模范帶動作用,為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