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4月14日《江門日報》B04報道版面。
在臺山市汶村鎮小擔村委會沖源村的村口,有一處嶄新的院落,院子里樓房房頂飄揚的五星紅旗,十分醒目。院子的圍墻古色古香,白墻灰瓦之間寫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等宣傳語,門樓正中鑲著“沖源村史館”幾個大字。 這座風格獨特的院落,正是最近紅色愛國教育的熱門“打卡點”——沖源村史館。自村史館建成以來,吸引了不少臺山及周邊縣市的部門單位組織黨員、退役軍人前來參觀學習。這是作為革命老區的沖源村,近年來大力整合本土紅色資源、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下一步,該村還將集合力量完善村史館、加強雙擁建設、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打造紅色旅游村。

革命精神沉淀成鄉村文化 激勵后輩奮勇向前
“建設村史館,我們當然支持!”“風雨同舟,守望相助,共同奮斗是我們村的精神,希望依托村史館,革命精神能夠發揚光大。”提起村史館的建設,當地村民十分興奮,他們紛紛表示,建設村史館能讓革命老區村的歷史得到傳播,革命精神也能世代相傳。

沖源村,又稱上閣廠,是汶村鎮小擔村委會下屬自然村,現有住戶約60戶,人口約330多人。村民告訴記者,他們的先輩是從斗山上閣、漁地西泮和三合那洞等地先后遷徙而來。
據了解,沖源村有著深厚的紅色根基,陳肇漢、陳衡等臺山地區早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先輩,正是從這里走出去的。在革命戰爭時代,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奮勇投身革命洪流。他們的革命行動,影響了一大批村民,大家陸續加入革命隊伍。據統計,該村先后有40多人參軍,曾參加“三大戰役”、解放海南島等重大戰役。
“村里英雄先輩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村里人,紅色血脈得以賡續。”村民小組長陳新祺介紹,和平時期,沖源村涌現出一批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他們為國為民的優秀事跡也被記錄在村史館里,希望通過村史展示,讓紅色精神永久傳揚下去。
集全村之力建村史館 傳承紅色精神
“除了國家的資金扶持,我們村的村民也主動出錢出力,一共籌集逾15萬元,集合全村的力量,才建成這個村史館。”陳新祺介紹,據資料記載,沖源村已有200多年歷史,村史館的建設得到全村人的支持,大家都希望能夠將沖源人民的優秀事跡展示出來,為紅色革命教育和國防教育提供陣地。

記者在現場看到,村史館一共有兩層,展示內容豐富,共分為“精誠團結創建家園、紅心向黨浴血奮戰、人才輩出尚文重教、聚力打造美麗鄉村”四個部分,通過文字資料、圖片、實物等多種形式,系統展示革命老區村的光榮歷史和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
豐富的內容、翔實的史料,使沖源村史館成為努力構建陣地教育、媒體宣傳、全民教育“三位一體”的雙擁教育模式的優秀平臺。
去年,沖源村史館被確定為臺山市國防教育雙擁基地。

當地不少退役軍人參觀了村史館后,表示非常感動。“我是沖源村人,從小就聽父輩們講沖源村的紅色故事,在革命年代,村里一大批有覺悟的農民加入了革命隊伍。建設這座村史館,看到村里紅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我們感到十分驕傲。”退役軍人陳藝術說。
“村史館的建成,既是歷史的展示平臺,又是后人的學習基地,對于發揚革命傳統、凝聚革命老區村群眾的精神和力量、加快革命老區村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汶村鎮黨委委員林宇蔚說道。
用好紅色資源 助力革命老區村發展
“沖源村史館打造了集黨史、軍史、紅色教育、地方發展集一體的國防雙擁教育基地,采用圖片和歷史文獻資料,全面展現建黨的各個革命時期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沖源村愛國愛黨人士參加革命戰爭、地方建設奉獻力量的經歷,看完后非常有感觸。”近日,臺山市青年干部鐘冠姿到沖源村史館參觀學習,她表示,通過參觀和學習了解紅色歷史,將會努力傳承紅色革命精神。
沖源村雖然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作為革命老區村,以村史館為依托的村容村貌提升、活用村資源等項目,讓這條革命老村煥發新面貌。

沖源村村史館的建成,為該村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也為推動鄉村振興、鄉村文旅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該村正在謀劃發展革命老區紅色旅游,未來可期。
“我們的村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我們的紅色資源十分豐富,村史館建好后,來這里‘打卡’的人逐漸增多,這是機遇,我們一定要用好紅色資源,助力鄉村振興。”陳新祺表示,該村正以村史館打造為紅色革命教育和國防教育陣地為依托,改善村里的環境,如建設環村河、小公園等,結合村實際,充分利用紅色文旅資源,打造文旅“網紅點”,提升革命老區村的人氣。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