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油油的水稻田里,農技人員正在進行著田間管理;新整治出來的撂荒地連片集中,一株株良種番薯苗煥發(fā)出勃勃生機;黨員干部走在田間地頭,思考著如何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近日,記者在都斛鎮(zhèn)看到了這樣一幕幕場景。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為嚴守耕地紅線,扛穩(wěn)糧食安全重任,今年以來,都斛鎮(zhèn)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推動撂荒地復耕復種,積極探索“黨建+”模式,由支部引領,凝聚合力,探索不同模式,全力做到應耕盡耕、應種盡種。
年初,臺山市委辦黨總支在都斛鎮(zhèn)開展調研時了解到撂荒地的相關情況,主動認領了下莘村村農場蝦山的一塊撂荒地。8月17日上午,臺山市委辦黨總支20余名黨員干部、入黨發(fā)展對象與都斛鎮(zhèn)、下莘村村黨員干部共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共同推進撂荒地整治工作,在該塊撂荒地上種植了1.2畝水稻,讓紅色力量注入田野大地。時間轉眼過去一個多月,如今撂荒地慢慢“活”起來,水稻長勢良好,綠油油一片。

為學習先進經驗,都斛鎮(zhèn)黨委及下莘村黨支部還前往海宴鎮(zhèn)石美桂南村番薯種植基地實地調研,學習桂南村撂荒地復耕種植“一點紅”番薯的經驗與成效,并帶回2.15萬株番薯苗。
9月8日,都斛鎮(zhèn)黨委聯合鎮(zhèn)人大代表、下莘村黨支部、晨光社工到下莘村村開展撂荒地復耕復種行動。大家挽起褲腳、帶上手套、扛起鋤頭,走進已復墾過的撂荒地,種下一株株番薯苗,讓撂荒地重現生機,迸發(fā)蓬勃活力。
為支持下莘村村的撂荒地整治工作,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也送去了12包復合肥,對撂荒地復耕后的統(tǒng)防統(tǒng)治工作給予支持,為都斛鎮(zhèn)糧食生產貢獻“兩新”力量。目前,下莘村村9.7畝撂荒地已全部完成復耕復種,相信在“黨建引擎”驅動作用下,這塊地會慢慢恢復肥力,迎來大豐收。

據了解,下一步,都斛鎮(zhèn)將繼續(xù)以“黨旗紅”守護“希望綠”,切實促進黨建與耕地整治工作等有機融合,激發(fā)內生動力,不遺余力推動撂荒地復耕復種,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讓“沉睡”土地煥發(fā)新活力,讓“撂荒地”變成“致富田”,促進農業(yè)增效和農民增收,為鄉(xiāng)村振興增添活力。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