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教育管理。”“七一”建黨節來臨之前,臺山市各鎮(街)組織外出流動黨員開展系列“七一”主題黨日活動,提升流動黨員管理質效,確保流動黨員隔山隔水不隔情,離家離鄉不離黨。
深井鎮
“線上+線下”齊發力 流動黨員“迎七一”
“智慧課堂”解難題
流動黨員長期奔波在外,自主學習方式存在內容片面化、碎片化等問題,學習成效不高。為有效組織好流動黨員開展學習,深井鎮充分利用微信交流群、學習強國、共產黨員網等“線上”陣地,在黨員群發布有關黨的二十大精神重點解讀文章、視頻音頻等內容的同時,將在線學習內容與本鎮本村的實際相結合、做延伸,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豐富學習內容,提升流動黨員的政治理論水平。
“流動課堂”添新意
“線上”學習不掉線,“線下”學習掀熱潮。深井鎮組織聚集在城區居住工作的流動黨員前往李凌生平事跡展,用腳步丈量紅色熱土重溫崢嶸歲月。在李凌生平事跡展,流動黨員從聆聽紅色故事中汲取到了奮進力量,深刻感悟李凌同志對推動革命音樂事業的發展作出的歷史貢獻,感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崇高的革命精神。隨后,面對鮮紅的黨旗,全體黨員高舉右手,再次莊嚴宣誓。流動黨員吳建宏說:“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之際,和大家一起重溫入黨誓詞,讓我深深感受到了身為黨員的責任和使命,要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建設強富綠美新臺山貢獻一份力量。”

“傳統課堂”悟根本
座談會上,深井鎮獺山村第四黨支部書記黃麗梅鼓勵大家發揮自身優勢,主動為臺山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建言獻策,呼吁流動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積極投身志愿樓長隊伍。會上還為在場所有流動黨員送上了“政治生日賀卡”,賀卡中莊嚴的入黨誓詞、熱情洋溢的組織寄語,讓黨員們時刻銘記“第一身份”,提升了黨員的組織歸屬感和身份榮譽感。流動黨員余創富說:“從深井來到臺城十多年,因工作繁忙、路途遙遠,回去村里參加黨組織活動不便利。這兩年流動黨支部建在城區,組織為我們搭建了交流學習的平臺,就近參加組織生活,十分方便。”

都斛鎮
看變化 談感受 獻良策 流動黨員不缺席
憶先烈 看變化
都斛鎮組織外出流動黨員來到大綱村參觀林基路生平事跡展和大綱村鄉村振興建設成果。講解員介紹了林基路烈士的生平事跡和他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的貢獻。大家共同追思和學習了林基路烈士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政治立場。流動黨員們紛紛表示,家鄉紅色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作為黨員,要傳承和發揚好紅色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豐江村關煥庭說:“這次回到村里發現新鋪了瀝青馬路,村居環境也變得更加優美,老百姓的生活真是越來越好了。”

談感受 獻良策
都斛鎮有關負責同志向參會的流動黨員介紹都斛鎮黨委近年來在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上開展的各項措施,希望外出流動黨員繼續關心、支持家鄉的建設,積極融入家鄉的發展大局。隨后,參會流動黨員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視野見識,共同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都陽村流動黨員張晶良動情地說:“這幾年家鄉建設的越來越美麗,紅色旅游項目大有前景。”西墩村流動黨員黃永富激動地說:“我在廣州工作這些年,時刻惦記家鄉的變化,感謝組織給我們這次學習交流的機會。”會后,都斛鎮還向流動黨員贈送了“學習大禮包”,并送上“政治生日賀卡”。

川島鎮
流動黨員敘鄉情,凝聚共識促發展
聚黨心,講授黨課評選先進
川島鎮邀請臺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趙清波同志為流動黨員們講授《學習新思想,擔當新使命》黨課,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豐富有趣的案例解讀了主題教育理論內涵,讓流動黨員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明確了奮斗方向。為進一步激勵川島鎮各級流動黨組織和廣大流動黨員在川島高質量發展中創先爭優。川島鎮黨委在全鎮12個流動黨組織中評選出5個先進流動黨組織和一批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流動黨員,并對他們進行表彰。

固本心,學習積分管理制度
川島鎮始終堅持“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失”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原則。創新推出流動黨員積分管理制度,制定《川島鎮流動黨員積分管理制度(試行)》。通過志愿服務積分兌換、多志愿平臺合作、積分卡紀實等舉措,增加流動黨員的獲得感和成就感,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川西村流動黨支部書記李小波談及積分制度說:“積分制度就像風箏上的線,把我們和黨組織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同時也是對我們黨員成長的一個認證。通過積分我們能更直觀的感受到黨組織的認可和肯定。”

守初心,開展集體政治生日會
川島鎮為流動黨員舉辦了集體政治生日會,每位黨員都收到了記載著入黨日期、入黨誓詞及勉勵祝福語的“政治生日”賀卡。近40年黨齡的老黨員顏彩亮分享了自己的初心感言:“入黨以來,我始終堅守一心愛黨、對黨忠誠的‘紅心’,就算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自己是為什么出發。我們既不能忘記過去艱苦奮斗的樣子,也不能模糊未來幸福的模樣。”隨后,川島鎮組織流動黨員重溫入黨誓詞,號召流動黨員不忘責任和義務,積極為川島發展建言獻策,貢獻自己的力量。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