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
《中國社區報》頭版
刊登了《“公益學堂”讓孩子們有了好“趣”處》

全文如下
“大家知道我們臺山‘中國第一僑鄉’的稱號是怎么來的嗎?”“飛虎隊、銀信柱……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你能脫口而出嗎?”……在廣東省臺山市華僑文化博物館,臺城街道環南社區正在組織轄區孩子們開展暑期夏令營研學之旅,孩子們聆聽志愿者講述臺山移民的歷史根源,了解家鄉的歷史與華僑故事。
文物修復、樂理知識普及、華僑博物館研學……在臺山先鋒微信公眾號,居民可以查閱7月“公益學堂”活動安排表,一系列特色課程在臺山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全面鋪開。為發揮黨群服務中心在服務“一幼”方面的作用,臺山市堅持黨建引領,整合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師資等資源,推出“公益學堂”黨群服務項目,讓孩子們在家門口有了好“趣”處,提升黨群服務中心實體化功能。 ▲臺山市臺城街道金星社區開展文物修復課活動,邀請市博物館工作人員為孩子們示范如何修文物 摸清需求 打造精品課程 日前,一場無人機科普課在四九鎮黨群服務中心展開,20多名小學生在國家統計局臺山調查隊隊員的輔導下興致勃勃地圍著無人機的話題進行討論。“我之前向‘公益學堂’反映對無人機課堂感興趣,沒想到這么快就可以上課,我學到了許多先進的無人機技術知識,很開心。”小朋友方小杰在課后興奮地表示。 為緩解部分家庭在節假日面臨的孩子“看護難”問題并提供親子友好關系成長平臺,打造一站式社區教育學堂,臺山市各級黨群服務中心通過入戶走訪、線上問卷征集等方式深入了解居民和兒童需求,策劃推出“公益課堂”黨群服務項目,涵蓋學習提升、文化傳承、科普手工、藝術培訓、戶外研學等系列課程。 “既要針對學生需求設置課程,又要有專業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居民。”臺山市黨群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公益學堂’圓了我的籃球夢,我想像姚明一樣成為籃球高手。”來自臺城街道環南社區的黃宇楊興奮地說。今年4月,環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設籃球興趣入門課,課程內容從基礎知識、技巧訓練到戰術運用逐步進階,為學生提供專業課程。“這類課程由周邊學校的體育老師擔任教師,專業、成體系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環南社區工作者梅靜儀表示。 自2023年春季運行以來,“公益學堂”周周都有、月月不斷,已開設課程281班次,服務青少年超4500人次,有力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在“公益學堂”如火如荼地開展下,臺山市各級黨群服務中心成了聚人氣、傳承教育和幼有所學的“紅色服務陣地”。 黨員下沉 鏈接多方資源 “目前臺山市‘公益學堂’黨群服務項目擁有100門‘精品課程’,既有軟筆書法、簡筆繪畫等興趣課,又有用電常識、地圖使用等應用課,還有植物種植、人工智能等科普課。”臺山市黨群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 豐富的課程供給助力“公益學堂”提質增效,是臺山市對市直單位進行教學資源“大摸底”、快速鏈接黨員資源、推動黨員干部下沉社區開展“雙報到、雙服務”的成果之一。 在做實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工作基礎上,臺山市印發方案,梳理出黨員的居住、特長和資源“三張清單”,形成“三個一”資源庫(即一支優質師資隊、一批精品課程單、一個專家賦能團),不少黨員干部、專家名師現身“公益學堂”成為兼職教師,為“公益學堂”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打磨實踐樣本。 “粵劇是嶺南藝術的瑰寶……”在四九鎮黨群服務中心,稚嫩的粵語童音伴隨著抑揚頓挫的語調悠悠傳來。該中心與臺山市戲劇協會對接,開設少兒粵劇課程,在傳統的唱念做打中培養學生對粵曲粵劇的興趣。 臺山市還將黨員干部下沉社區開展“公益學堂”等落實“雙報到、雙服務”工作列入市直機關單位年度績效考核。目前,“公益學堂”已實現“縣—鎮(街道)—社區—小區”四級聯動。 志愿服務 健全長效機制 志愿者是常態化開展“公益學堂”的一支重要力量。臺山市各鎮(街道)挖掘轄區社會資源,動員政治素質過硬、熱心公益事業、熱愛未成年人工作的社區工作者、返鄉大學生、專業教師、“兩代表一委員”等參與未成年人教育志愿活動,鼓勵他們結合工作職能和專業特長擔任特色課程教師,構建形成“黨委統籌+黨員報到+志愿服務”模式。 四九鎮緊抓結對幫扶優勢,與星海音樂學院密切合作,在“公益學堂”打造音樂夜校、基礎樂理等課程。 臺城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每年招募10余名臺山籍大學生加入“公益學堂”志愿隊伍。“感覺課程既有趣又有意義,我就拉著朋友一起來報名當志愿者了,正好趁假期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來自湛江科技學院的志愿者孔鈺菁說。 “我們邀請本土人才、退休黨員組成‘公益學堂’教師隊伍,設置了傳統剪紙、銀信文化和臺山市級非遺廣海打龍船等傳統文化課程,結合休漁期特點設計課程,暑假推出研學套餐,未來我們還會開設更多的本土文化課程,讓孩子們在學習中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海鎮黨群服務中心公益學堂項目負責人說。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