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青少年家長掌握科學家庭教育方法,增進凝聚共同呵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社會共識,3月21日及3月28日,由共青團臺山市委員會、臺山市教育局、臺山市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12355“破繭計劃”臺山市青少年家長賦能課第2期先后在臺山市育英中學、臺山市新寧中學李樹芬校區開講。本期課程以“非暴力溝通:別讓你的教育方式‘毀掉’你的孩子”為主題,特邀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陳凱林,帶領近160名家長開啟了一場"非暴力溝通"的蛻變之旅。

▲臺山市育英中學第2期課程現場

▲臺山市新寧中學李樹芬校區第2期課程現場
從“傳話游戲”到溝通本質
課程伊始,陳凱林老師通過“傳話游戲”展開互動,讓家長親身體驗信息傳遞中的誤解與偏差。當一句“媽媽想和你聊聊學習”在傳遞中逐漸變為“再不學習就完蛋”時,家長們深刻意識到暴力溝通對親子關系的破壞性。陳老師指出:“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是觀察而非評判,是傾聽而非說教。"
四步拆解非暴力溝通技巧
隨后,陳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觀察與評論之間的區別,幫助家長理解客觀事實與主觀評判之間的差異,并結合案例系統講授非暴力溝通的實踐方法。
“首先是客觀描述事實,避免使用‘總是’‘永遠’等主觀評判詞匯;第二步是坦誠表達感受,用‘我感到擔心’替代‘你太不爭氣’的表達方式;第三步是明確具體需求,將模糊要求轉化為可操作目標;第四步是提出可行請求,以平等協商代替命令式語言。”陳老師將非暴力溝通技巧提煉概括為四個具體結構步驟,并通過針對“作業拖延”情景模擬,現場演繹同一案例家長的不同表達方式,引導家長對比傳統溝通與非暴力溝通的差異。
模擬實戰提高運用能力
在情境模擬環節,家長分組演練“如何與沉迷游戲的青春期孩子對話”。陳老師針對常見誤區現場點評,強調“語言是鏡子,暴力表達會讓孩子關閉心門;尊重與共情才是打開溝通之門的鑰匙”。“通過角色互換體驗,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原以為溝通只是說話技巧,現在明白需要先管理情緒、學會共情。”參與家長紛紛表示收獲頗豐。


本期破繭金句:
1.教育不是一場輸贏較量,而是共同成長的修行。
2.當你說“你應該”時,孩子聽到的是“你不夠好”;當你說“我看到”時,孩子感受到的是“我值得被愛”。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