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
是一年中氣溫適宜
美食豐盛的季節
民間有說法認為
秋季的蛇肉更加鮮嫩
有助于增強體力與免疫力
近日更是有自媒體謠傳
“自3月1日起,可以吃蛇了”
引發一些餐飲企業和市民的關注
對此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提醒
蛇類是不可以食用的!
無論野生蛇還是養殖蛇
均尚未列入
《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目錄(2021版)》
因此各經營單位
不得以蛇為食材加工餐食

不過
社交平臺上仍有人傳播
“這個秋季可以吃蛇”的信息
那么情況究竟如何?
一起來看看
網上仍有人傳播食蛇信息

從今年開年以來,短視頻平臺上不時就有一些自媒體博主推薦廣州及周邊的順德等地區的餐廳,吸引食客品嘗蛇類菜品。秋天到來之際,一些視頻還附帶如“秋風起最適合吃野味”和“烹蛇世家”等標語。 廣州地區存在不少供應蛇類產品的餐廳,盡管文章里的部分文案用“大黃鱔”“榕鱔”“水鱔”等名稱指代,但在10月16日仍有人分享了食用蛇類美食的經驗。 專家:來源不明的蛇類有傳播疫病風險 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在禁止食用蛇類的當下,為何仍有食肆能獲得食材并將之售賣?對此,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胡慧建作出解答。 胡慧建介紹,早在2020年以前,包括廣東在內的部分南方省份就已經成功實現滑鼠蛇、舟山眼鏡蛇、銀環蛇等多種蛇類的人工養殖,產量也相對較高,彼時市面上銷售的蛇類絕大部分為人工養殖的個體。“大家都是在吃養的蛇,野外個體的捕捉就相對少了很多,對野生蛇類資源也是一種保護。”胡慧建說。 “從法律上看,將蛇作為食材進行加工出售屬于違法行為,但以藥用和皮具材料為用途的蛇類養殖并未被禁止。”胡慧建表示,目前部分食肆蛇類食材的來源有可能來自藥用、皮具用途的養蛇場,同時由于養殖技術的成熟,也可能有農戶在未做備案登記的情況下私自養蛇。他還指出,由于養殖規模的縮減,市面上流通的蛇類也有可能是非法捕獵的野生個體。
胡慧建表示,目前餐廳出售的蛇類來源不明,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上看,也非常不建議市民食用。“無論是私自養殖還是野外捕獲的蛇類,由于缺乏官方的監管和檢驗檢疫,食用后,有較高感染疫病和寄生蟲的風險。現階段不食用來源不明的蛇類也是對自己健康的負責。”
不過,胡慧建認為未來可以適當擴大合法的特種植養殖范圍,以達到對蛇類資源的開發利用。“適當放開一些物種的特種植養殖業,并通過劃定專門的交易市場,進行特種植養殖動物的合法交易。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少對野生個體的非法捕獵,同時還能強化對生物安全的監管,減少傳染病等風險。”
胡慧建還建議,法律應該明確區分野生動物和人工養殖動物的概念,將野生個體與生命周期只存活在人工環境下的個體區分開來,為特種植養殖的發展解決法律上的障礙。
拒絕野味! 如發現可舉報 每位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應拒絕食用野生動物,積極支持和參與到打擊食用野生動物行動中來:
一是從保護野生動物、維護自身健康的角度,摒棄“野味”滋補、獵奇炫耀的不健康的飲食觀念,堅決停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不參與亂捕亂獵、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活動,樹立生態文明新風尚。
二是在自身堅決拒絕食用野生動物行為的同時,也要積極告誡、勸阻身邊的親朋好友不要食用野生動物,抵制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營造保護野生動物良好氛圍。
三是積極支持打擊違法食用和違法經營野生動物的執法活動,一旦發現食用野生動物和非法獵捕、經營、運輸野生動物等活動,可通過12345、110等投訴舉報。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