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門日報》2023年7月13日B03版
盛夏時節,臺山廣袤的農田,水稻長勢喜人,稻穗千疊,綿延如浪。在這片金色海洋中,有一群人不停地奔走在田間地頭,抓農時、供農需。
“我們牢記為農服務根本宗旨,將黨組織設在基層一線,將黨旗插在為農服務前沿,將實事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越來越多鄉鎮供銷社黨員干部主動服務、貼心服務農民,密切了黨群關系,把優質的農業生產服務向基層不斷延伸。”臺山市供銷社黨組書記、主任李健壯的一席話,道出了近年來臺山供銷系統在為農服務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決心。
為農服務,初心未改。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豐收希望。臺山市供銷社通過高質量打造為農服務的“紅色引擎”,持續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流通體系、助農服務示范體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示范體系、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體系等建設工作,當好農民的“貼心人”、鄉村振興的“護航人”,在“聯農擴面、服務提質、運行增效”綜合改革行動中取得良好成效,探索出黨建與供銷業務深度融合的新路子。

▲臺山供銷人奔走在金色稻田上,幫助有需要的農戶搶收水稻。
用心用情 拓展服務廣度深度
提起供銷社,有人或許感到陌生。然而,對于四九鎮的農戶來說,供銷社有如感情深厚的老朋友。
“我在四九鎮供銷社工作了42年,一直把農戶當成好朋友。如今,農村的青壯年更多向城市發展,農田勞動力不斷流失,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四九鎮供銷社黨支部書記、主任梁偉狀說,作為一名黨員,要堅守在服務“三農”的最前線,時刻把農戶的需求放在心上。
發展至今,臺山市供銷社打造了1個縣域助農服務平臺和17個鎮級助農服務中心,助農服務體系覆蓋各鎮(街),功能涵蓋農副產品配送、農產品購銷加工、農藥殘留檢測、農村電商、冷鏈物流、農資農技培訓、統防統治、農機租賃等服務,服務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

▲臺山供銷社農業服務人員通過集中宣講或單獨拜訪等方式,向農戶詳細講解國家惠農政策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優勢。
為了更好地提升為農服務質量,臺山市供銷社組建了為農服務志愿服務隊,由機關黨委、業務股室和各基層供銷社黨支部組成,為臺山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各鎮基層供銷社黨支部與當地各村“兩委”干部保持良好的溝通對接,結合當地農戶的生產需求,提供科學、多元的農資農技培訓服務。
以臺山市都斛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基地為例,該基地通過“鎮供銷服務站+村助理+農戶”的為農服務模式,整村推進,服務農戶覆蓋率超過80%,有效解決了農村“誰來種地”問題。
又如,四九鎮供銷社打造了水稻全產業鏈基地,依托臺山市優禾農服公司、臺山市農機協會,引進大米加工企業等涉農單位,打造“農服公司+基層供銷社+農戶”的為農服務模式,開展水稻種植全程托管服務。“育秧播種、田間管理、收割烘干……供銷社當起了‘田管家’,水稻產量高了,品質也好了!”四九鎮農戶江慶輝說道。
在臺山供銷系統中,越來越多黨員、預備黨員被培養成骨干力量,在為農服務重要崗位上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近年來,臺山供銷系統創新開展“黨員學技術提升為農服務本領”活動,把黨員培養成技術型、服務型的基層助農好能手。廣海鎮供銷社黨支部書記、副主任林競斌就是其中之一,不久前,他通過參加植保無人機培訓,成為病蟲害統防統治的飛防員。“雖然每天頂著高溫酷暑進行飛防作業比較辛苦,工作量也不少,但是能得到廣大農戶的信任和支持,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覺得完全值得。”林競斌說。

▲臺山供銷系統創新開展“黨員學技術提升為農服務本領”活動,把黨員培養成技術型、服務型的基層助農好能手。
發揮優勢 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臺山供銷系統立足本地特色,帶領農戶增收致富。
“如何增加農戶收入,實現增產又增收?要有市場思維,發展特色產業。”沖蔞鎮供銷社主任、黨員麥浩文說道。
沖蔞鎮位于臺山東南部,當地自然條件優越,蔬菜種植業尤為發達,不少農戶的腰包鼓了起來。據悉,在沖蔞鎮供銷社黨支部的引領下,該社打造了產前“合作社帶頭、基地示范、信息引導”的生產模式,產中“技術共享、蟲害共治、風險共擔”的服務模式,產后“批發市場+配送中心(銷售網點)+電商平臺”的銷售模式。
麥浩文告訴記者,沖蔞鎮供銷社創辦了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了5個示范種植基地,采取“合作社抓管理、農民社員出土地”模式,通過先后引進鐵柱168黑皮冬瓜、四季獲椰菜、荔浦芋頭等優新品種,輻射帶動3000多名農民穩定增收,向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方向發展。與此同時,沖蔞鎮供銷社自建面積近1萬平方米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每天清晨,從供銷系統種植基地、合作商采購回來的農產品在這里檢測、分揀、裝車,發往廣州、深圳等地。這個批發市場助農銷售農產品達到每年3.6萬噸,年銷售額從最初不足30萬元發展到如今8000萬元,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廣海鎮是一個臨海鎮,海鮮是這里的優質農產品。如何打造“海鮮鋪子”?廣海鎮供銷社抓住“互聯網+”發展機遇,以線上線下融合模式發展農村電商,讓農產品、海產品走向更多城市。林錦勝是廣海鎮供銷社退休老黨員,也是非遺“廣海咸魚”制作工藝傳承人。作為一名在供銷系統工作了44年的老黨員,他聯合廣海鎮供銷社創建了短視頻賬號,在網上介紹“廣海咸魚”制作技藝,粉絲量、閱讀量不斷增長,為農產品、海產品宣傳推廣發揮余熱。“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在網上介紹‘廣海咸魚’制作技藝,既是傳承傳統技藝,也是提升廣海咸魚的知名度,打造供銷系統‘農家康’品牌形象。”

▲廣海鎮供銷社退休老黨員林錦勝向年輕學生教授非遺“廣海咸魚”制作工藝。
網絡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廣海鎮供銷社農產品的銷路得以拓寬。該社黨支部積極牽線搭橋,充分發揮供銷系統平臺優勢,通過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海產品加工廠和“農家康”自主品牌,以高于市場價2%以上的保底價格向農民、漁民收購農產品、海產品,每年助力流通產品60多噸,帶動農民、漁民增收。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