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在三合鎮蓮塘村蓮塘生態園,記者看到,果農們正在忙著采摘掛滿枝頭的碩果,生態園里一片繁忙景象。這個占地約13.3公頃(200畝),位于三合鎮西部的農文旅項目經過近5年的建設雛形已現,計劃明年對外開放。這是三合鎮近年來積極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寫照。
蓮塘生態園建成的背后,是一個返鄉新農人奮斗的故事。作為蓮塘生態園的負責人,鄺冠榮的名字在三合鎮逐漸為人所知。這位三合鄉親、曾經的機械行業專業人才,在2019年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即將退休的年齡跨界繼續奮斗,回鄉投身農業,承包家鄉蓮塘村及周邊村的土地,打造一個大型農文旅項目,為自己的人生開啟新的篇章,也為家鄉發展和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引進黃晶果
美好愿景“種”出來
“我從事了30多年的機械技術工作,致力于機械設備技術研究,希望能將自己曾經的工作經驗和先進理念應用于農業發展。”鄺冠榮表示,決定回鄉創業,是希望能夠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能運用到農業實踐中,為家鄉的發展作出貢獻。
鄺冠榮今年56歲,5年前,臨近退休年齡的他決定回鄉創業。“我一直對農業有著濃厚的興趣,我認為農業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領域。經過市場調研,我們引進了黃晶果作為農場的主打產品,前期投入了大量資金對果樹進行改良,果子現在越長越好。”鄺冠榮說道。
在決定種植黃晶果之前,鄺冠榮進行了深入的市場調研和技術研究。為了營造更適合果樹生長的環境,他還研發搭建了專門的果棚,果棚的基材選用玻纖材料,既穩定又牢固,更適合黃晶果的生長,該項創新性研發“光伏農業大棚”還申請到了實用新型專利。另外,為確保果樹的營養需求,他還自主研發了有機化肥。

經過不懈努力,鄺冠榮的科學種植方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他種植的黃晶果由常規的果型變成了生長良好、分量更大的優品。一個果子的重量由原來的半斤重左右增加到了更可觀的分量,這不僅提高了果實的品質,也帶來了更大的市場效益。
豐富旅游業態
聚人氣助力鄉村振興
除了種植黃晶果,鄺冠榮在蓮塘生態園內規劃了種植、養殖、旅游觀光等多元發展項目,為家鄉的建設和三合鎮的農文旅融合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在種植方面,蓮塘生態園采用了科學種植技術,種植了多種優質水果、蔬菜和花卉。這些作物不僅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采摘體驗,還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此外,生態園還積極探索養殖與種植相結合的循環農業模式,進一步提升了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旅游觀光是蓮塘生態園的另一大亮點。鄺冠榮深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旅游已成為現代人追求生活品質的重要方式之一。蓮塘生態園是鄺冠榮農文旅融合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因此,他在生態園內規劃了多個旅游觀光區域,包括涼亭休閑區、家庭朋友聚會區以及咖啡、花茶輕食等特色消費區。這些區域不僅為游客提供了舒適的游玩環境,還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和節慶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打造綜合生態園 為家鄉發展添磚加瓦
近年來,三合鎮以頭號工程力度推進“百千萬工程”發展,農文旅深度融合成為最大亮點。依托鎮域內豐富的硒溫泉資源和特色農業資源,三合鎮致力于打造農文旅康融合新地標。該鎮通過舉辦“硒泉小鎮”一河兩岸等豐富多彩的文旅節慶活動,打造“硒泉小鎮,秀美三合”形象,培育多元化旅游新業態,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同時,三合鎮還積極整合本地餐飲資源,擦亮傳統美食品牌,進一步豐富游客體驗。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三合鎮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國道G240、沖恩線、三那線等穿鎮而過,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此外,三合鎮還積極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如黨群服務中心、醫養綜合大樓等,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服務環境。
三合鎮的蓬勃發展與鄺冠榮投身農業的未來規劃不謀而合。下一步,鄺冠榮計劃進一步擴大種養規模,探索更多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力量。

盡管私人投資旅游觀光項目資金投入大、回報慢,但鄺冠榮卻對此充滿信心。他堅信,只要打好基礎、穩步推進,就一定能夠實現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我深知農業投資的回報期可能較長,但我愿意跟時間做朋友。”鄺冠榮堅定地說。“希望我的家鄉因為我的努力變得更加美好。”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