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李燦章忙得不可開交,每日游走市場、客戶、田頭之間。忽然手機一陣震動,翻開“99+”未看消息,“插播”著一聲聲道喜:“你們成全國典型案例啦,全省就四個!”
“80后”青年農民李燦章,在臺山市沖蔞鎮經營著僑農勤耕家庭農場(以下簡稱“僑勤農場”)。從回鄉創辦到成為全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典型案例,工程師跨界的他,堅持以工業思維為農業畫“CAD”圖,一步步打通產業全鏈條,輻射帶動周邊南瓜種植超萬畝,全年銷量超3萬噸,整體營收入超5000萬元,享譽“南瓜大王”。
聆聽李燦章的故事,“百千萬工程”常掛在嘴邊:從引入金融活水拯救了僑勤農場枯竭的現金流,到僑勤農場所在地西坑村憑借南瓜特色產業的“加分”入選了省首批典型村,再到如今僑勤農場和村集體強村富民公司合作發展南瓜深加工工廠……成長路上,李燦章始終與“百千萬工程”同甘共苦、同頻共振,“種”出了全國典型的南瓜“黃金鏈”。
奮戰“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之年,讓我們透過李燦章成長的小點滴,感受江門“百千萬工程”發生的大變化。

脫鞋下田
好不容易穿上的皮鞋,李燦章卻脫掉了。
李燦章本是農民出身。2009年大學畢業順利進入一家汽車零部件集團公司,李燦章先后擔任設計工程師和產品工程師。到了2019年,當了十年白領的他,卻主動選擇“脫鞋下田”當回農民。
“我一直放不下農村。早在2016年,我便‘兼職’做農業,最初是建了個稻谷烘干廠,漸漸發展到大米加工廠,也積下些經驗。后來看到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農業,心里也有份情懷,就下定決心專職干。”李燦章說。
“跳”出來沒多久,李燦章卻陷入了“內卷”。周圍稻谷烘干廠、大米加工廠越開越多,被動等“米”上門越來越難?!白蛔 钡睦顮N章另謀出路,開始將目光投向產業鏈的更前端,從加工轉向生產,從坐以待斃改為主動出擊。
2021年起,李燦章選擇在沖蔞鎮西坑村流轉了520畝地“創業”?!白畛酰覀兙驼J定反季節作物作為突破口,通過錯峰上市確保價值基礎。期間,我們反復試驗了番薯、玉米等作物,最終‘百里挑一’確定下來南瓜這一單品。”李燦章說。
南瓜也分千奇百種。李燦章走訪全國多地,仔細比對了貝貝南瓜、香芋南瓜等10余種熱門南瓜品種,最終才從山東引進了易成活、易管理,適合本地種植的蜜本南瓜,開展反季節規模種植。
李燦章與南瓜的故事,自此掀開序幕。

五年計劃
用網絡熱詞來形容,李燦章是一個“J”人(喜歡有組織有計劃地行動的人)。
“簽約”蜜本南瓜后,李燦章就量身定做了的一個五年計劃,從2021年至2025年,分階段分任務推動蜜本南瓜“出圈”?!拔覀兡繕耸怯梦迥陼r間,圍繞南瓜實行機械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經營,打通種植、管理、加工、銷售于一體完整閉環的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成為本地又一頂‘瓜瓜’的特色產業。”李燦章說。
藝高人膽大的李燦章拿著自家僅有幾百畝產地的蜜本南瓜,就敢去一二線城市開“專場”?!?022年起,我就開始在廣州江南市場、佛山易運市場等大型農貿市場投入不少錢開批發檔口,吆喝起南瓜的買賣,最高峰同時經營著6個檔口?!崩顮N章利用這個階段,斷積攢口碑、積累客戶,慢慢對接上配送公司、大型商超,以及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線上平臺,逐漸掌握南瓜的市場銷售主動權。
市場雖打開,問題也來了,哪來這么多瓜?這正是李燦章五年計劃的關鍵一步——“訂單”農業。“農業離不開土地,地在廣大農民手里,帶著他們一起干,才能上規模、成氣候?!崩顮N章說。
恰逢此時,全省上下全面推進“百千萬工程”,主抓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特色鄉村產業。這無疑為李燦章的五年計劃注入“強心針”。在“百千萬工程”東風下,李燦章在黨委政府部門支持下,把自身的南瓜種植基地擴大到2000畝,并帶著“訂單”開始全國到處派,冬天在本地發單種植超過1萬畝;到了夏天,就跑到湖北、山東、內蒙古等地“發單”……
憑借小小南瓜,李燦章做起了全國貿易生意
破產邊緣
計劃趕不上變化,好幾次,李燦章沒想到種地差點把自己搞破產。
疫情是李燦章五年計劃里最大的“黑天鵝”。“那幾年,疫情時常反復,部分地方因防疫的需要,南瓜運轉出現問題,難以順利收購和銷售,讓我們的業務一度陷入停擺,十分艱難?!?/p>
2023年,疫情的后效應一直困擾著李燦章。“很多客戶的應收賬款拉得很長,后來還出現不少壞賬,讓我們的現金流基本枯竭,幾近熬不下去?!?/p>
生死存亡之際,“百千萬工程”的“投資”拉了李燦章一把?!爸牢覀兊碾y處后,黨委政府部門幫忙爭取了不少‘百千萬工程’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補貼,還為我們對接了一筆關鍵的500萬元貸款,才得以渡過難關?!崩顮N章說。
這筆“投資”很快也收到了回報?!斑^去,西坑村由于山嶺薄地、坡沿溝壑多,種植水稻收成不高。憑借僑勤農場創新發展的南瓜特色產業,為我們在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的評選中‘加分’不少,是我們西坑村成功獲評首批典型村的‘功臣’之一?!蔽骺哟羼v村第一書記鄭健忠說。
“百千萬工程”和青年農民的雙向奔赴,在李燦章身上得到了生動詮釋。

全產業鏈
度過險關的李燦章,反而越戰越勇,更敢放開手腳。
走進僑勤農場,連片現代化大棚孕育著“活潑”的南瓜苗,自動化水肥系統細心“呵護”成長,門外十多架大型農業機械成群結隊當好“管家”,田間地頭機耕設備裝上導航儀精準“定位”生產……這些都是李燦章2024年的“最新大作”,其中不少,還是他發揮老本行用“CAD”軟件畫的設計圖。
“過去一年,我主要瞄準南瓜產業鏈的堵點痛點問題來逐一破解,首先是不少農戶反映育苗難,我們就投入500萬元,建設了占地10畝的育苗工廠,全年可服務2萬畝南瓜田的苗種需要。再是有農戶反映農機服務不足,容易錯失時令,無法及時管理收成,于是我們就投入200萬元,成立了機械服務公司,全年可服務3萬畝田地?!崩顮N章說。
“百千萬工程”下的農場與村,“合伙人”關系越走越密?!敖衲晡覀兝谩偾f工程’的‘3畝地’政策,聯合僑勤農場投資超2000萬元建設僑農食品廠項目,重點發展南瓜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制作南瓜泥、南瓜糕等副產品,并將南瓜皮、瓜瓤制作成高營養飼料,進一步提升南瓜產業鏈附加值,帶動村集體和農場發展共同更上一層樓。”鄭健忠表示,目前南瓜深加工工廠已完成主體框架搭建,正加緊引入生產線。
同時,僑勤農場農場還投資了200萬元打造農耕教育基地,增設農文旅配套設施,串聯周邊紅色文化村、民國村、溫泉等鄉村旅游度假資源,越來越多人慕名觀光旅游;創立自有品牌“僑農匯”并注冊商標,成功認定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南瓜開始出口港澳地區……
“南瓜大王”李燦章的南瓜,以及種南瓜的西坑村,知名度越來越高了。
從一到百
穿西裝打領帶,李燦章要做“有頭有臉”的農民,把丟掉的“皮鞋”再穿回來。
“回顧幾年打拼,我認為傳統農業最大的短板是不注重商務,沒票開、無售后、少服務,只能對接二道販子,收益自然不會高,還被牽著走。我們夫妻都是從大公司出來,有一定商務工作基礎。一直以來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常年游走全國市場前端,以供給側需求完善產業鏈,不斷調整種植結構,更好保證南瓜的優質優價和農戶的長久收益。”李燦章打趣道,自己也算農民“白領”。
“其實搞農業和開公司大同小異,老板不一定得樣樣都精通,比方說種苗可以和農科院所合作,生產種植可以請來老師傅料理,管理模式可以到外地學習,最重要的是整合資源、發揮效率。”在李燦章看來,融合科技創新,才是農業最大的新質生產力,才是保持產業鏈競爭力的關鍵。
“黑皮冬瓜曾是沖蔞鎮聞名全國的特色農產品,但是個體普遍較大,缺乏機械化收成手段,人力、搬運成本高,越來越不符合小而精的飲食趨勢,導致如今逐漸下滑。反觀蜜本南瓜、貝貝南瓜、香芋南瓜等新興農產品,短短幾年就成為市場新寵。我堅信,未來從種業到生產再到銷售,科技都一定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變量和增量。”李燦章說。
展望下一個五年計劃,李燦章最大的抱負是擁有屬于自己的科研專利?!爱斚?,我們正搶抓農村科技特派員助力‘百千萬工程’的契機,大力合作提升科研合作力度,深化應用南瓜產業鏈從‘零到一’經驗,積極拓展辣椒、水稻等特色農業產業,打造‘一到百’的擴容升級,為鄉村振興真正打造更多富民興村的好產業?!崩顮N章說。
如今,李燦章收獲了,與他共同成長的江門“百千萬工程”,也正碩果漸豐:“廣東第一田”三年提升工程加快實施,陳皮、鰻魚等六大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實現三年翻番,2024年總產值突破800億元。新會陳皮農業品牌影響力連續三年評為全國第1。60%以上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100萬,居民人均收入增長5.6%、增幅珠三角第1……
“百千萬工程”的“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之年和李燦章五年計劃的收官之年,值得期待,更多喜訊傳來、更多蛻變發生。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