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節,臺山人家家戶戶少不了咸肉粽。而在廣州荔灣當地,專注臺山粽制作27年的“麥大姐”,已成為臺山粽一個響亮的招牌。

今年69歲的麥大姐是斗山浮石村村民,40出頭的時候到廣州闖蕩。20多年來,從擺地攤到開粽子鋪,從零售到批發,日銷售從最初的幾十條,到現在的兩三萬條,麥大姐的粽子生意可謂越做越紅火。上周,記者來到麥大姐位于都斛鎮古邏村的加工場里,麥大姐和工人們正忙著包粽子,半分鐘不到的功夫,一條臺山咸肉粽便包裹完成。


麥翠玲表示,臺山粽主要是夠實凈,把它綁扎實、煲得好,那就好吃。
麥翠玲告訴記者,如今她已把粽子生意交給兒子兒媳打理,在前年回鄉養老。不過端午降至,粽子訂單劇增,她來場里幫幫忙,也順便給親朋好友做一些。麥大姐家的臺山粽有五個款式,主要以粽王和兩款咸肉粽為主,端午期間,每條粽子會漲個1到2元,但依然供不應求,有的客人甚至用車來拉粽。麥大姐說,地道的臺山粽很受廣州街坊歡迎,加上她20多年來始終誠信經營,嚴把品質關,回頭客特別多。

麥翠玲說:“每樣材料盡量拿最好的,(煲粽時)慢慢熬,熬7個鐘,粽子就最好吃了,所以客人吃過都是回頭的。”
制作粽子是一件體力活,從備料到包裹到熬制,從粽葉到粽子,得從清晨忙到半夜,繁瑣且枯燥。20多年來,盡管每天最多只能睡兩三個鐘,但麥大姐還是很開心。她表示,臺山粽已成為她和家人人生的重要部分,客人的肯定、街坊的喜歡,就算勞累了近30年,也值得。
麥大姐又表示,做粽子很辛苦,但是很受歡迎,個個都很歡迎臺山粽,多辛苦我也會親力親為、做到最好。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