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門日報》2025年5月22日 第B01-04版
斗山鎮(zhèn)橫江村,一個擁有深厚紅色文化底蘊和獨特僑鄉(xiāng)風貌的古村落,以“紅色基因”鑄魂、以“僑鄉(xiāng)文脈”塑形、以“百千萬工程”賦能,在青磚灰瓦間勾勒出鄉(xiāng)村振興的壯美圖景。28座中西合璧的書室、洋樓講述華僑赤子的家國情懷,斑駁彈痕銘刻抗日救亡的崢嶸歲月,活化利用的古建筑群串起農文旅融合的產業(yè)長廊。這里古樸靜謐、環(huán)境宜人,吸引無數游客前來享受“向往的生活”。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橫江村聚焦和美鄉(xiāng)村建設,以“宜居宜業(yè)宜游”為著力點推動鄉(xiāng)村振興,在產業(yè)、生態(tài)、民生等領域持續(xù)發(fā)力,先后獲評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省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等。從傳統村落向和美鄉(xiāng)村的華麗蝶變,橫江村繪就“望得見山水、留得住鄉(xiāng)愁”的新畫卷。

擦亮招牌
打造“紅色陣地”
作為革命老區(qū)村,橫江村是遠近聞名的紅色村落。漫步其中,鐫刻著時代印記的書室、洋樓保存完好,匯聚浩然正氣的烈士陵園巍然聳立,承載匠心藝韻的黃新波版畫藝術園更是其中的亮點。

斗山鎮(zhèn)政府供圖
近年來,該村深挖紅色資源,群策群力建成革命烈士陵園、紅色文化主題長廊。為講好紅色人物故事,該村講好黃新波抗日救國事跡,高標準建成黃新波版畫藝術園。同時,組織開展紅色研學、“紅色+藝術”等活動,全力打造紅色文化新高地。

該村不僅紅色文化底蘊深厚,華僑文化和耕讀文化同樣源遠流長。村內28座風格各異的洋樓,墻身彈痕見證了百年歷史變遷。為了讓這些僑建筑煥發(fā)新活力,該村探索“僑房托管”模式。村“兩委”干部通過走訪屋主后人,爭取理解支持,順利取得僑建筑使用權,修舊如舊做好保護開發(fā),探索出集研學觀光、藝術展示、民俗體驗等于一體的新模式,讓承載華僑文化與革命記憶的老建筑重煥新活力,成為串聯歷史與現代的文化地標。
如今,該村整合稻田文化、紅色文化、藝術文化,打造鄉(xiāng)村旅游品牌,先后舉辦“豐收節(jié)”慶祝活動、秋收親子活動、木刻版畫活動等,每年吸引游客2萬余人次、帶動本地農產品銷售超30萬元,走出了一條鄉(xiāng)村振興的特色之路。
產業(yè)破局
激活“共富密碼”
“過去,村集體守著資源卻找不到發(fā)展門路,如今,專業(yè)團隊引領我們勇闖市場。”在橫江村村民心中,村子最大的變化,莫過于村集體經濟日益發(fā)展壯大,村民的腰包也隨之鼓了起來。
曾經,該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賴資源發(fā)包,渠道單一且缺乏增長動力。為扭轉這一局面,2023年,該村成立強村富民公司,引入職業(yè)經理人團隊,讓懂管理、善經營的“鄉(xiāng)村CEO”為村子發(fā)展掌舵領航。

在發(fā)展路徑上,該村積極探索。一方面,整合邊角地、低效地,采用“強村富民公司+農戶”的聯農帶農模式開展“稻蔬輪種”。水稻收割后,種上一季千禧小番茄,實現一田兩收、稻果“共贏”,小小的果實成為村里的“致富果”。另一方面,強村富民公司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350萬元,將閑置的舊米廠改造為集農產品展銷、技能培訓、直播電商、休閑餐飲于一體的現代農業(yè)綜合體,有力促進一二三產業(yè)融合發(fā)展,為鄉(xiāng)村共富注入強勁動力,激發(fā)鄉(xiāng)村發(fā)展的蓬勃活力。數據顯示,該村村組兩級收入從2023年的189萬元大幅躍升至2024年的291萬元。

經濟上富了,村容村貌也要美起來。在夯實“家底”的同時,該村更注重提升民生溫度。近三年來,該村以“繡花功夫”推進綠美鄉(xiāng)村建設,2125株新綠為村莊增添勃勃生機。此外,該村累計投入超900萬元推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進村道路拓寬并加鋪瀝青,昔日如蛛網般的“三線”入地,村內巷道的排水渠由明渠改為暗渠,120盞太陽能路燈照亮村民回家路,3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為綠色出行提供便利,25個新建停車位化解村民的停車難題,省屬國企援建的“四點半”課堂呵護學生成長,面積150平方米的鄉(xiāng)村振興主題墻繪生動講述新時代的鄉(xiāng)村巨變。

如今,橫江村村民的生活愜意無比。白天,他們在榕樹下休憩、喝茶、閑聊;晚上,圍著稻田散步、夜跑,日子過得悠閑自在。周末,來自大灣區(qū)的城里人紛紛慕名而來,在景觀棧道附近搭帳篷、燒烤,盡情體驗山水田園的愜意“慢生活”。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