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報》2025年6月27日 第A14版
在“中國第一僑鄉”江門臺山市,僑建筑廣布于鄉野之間。百年前,這些僑建筑因華僑而誕生;百年后,僑建筑保育活化的重擔落在臺山市委、市政府肩上。
“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臺山從“僑”字破題,圍繞“農文旅融合”主題,高位推進、分類施策,引入包括華僑在內的社會力量多元參與,將僑建筑打造成海外華僑華人參與家鄉發展的新平臺、提升縣域競爭力的“關鍵引擎”、滋潤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助力“百千萬工程”的“珍貴寶藏”。
打造保育活化“底層架構”
據不完全統計,臺山現存10000多幢洋樓、騎樓等近代僑建筑。這些僑建筑是老一輩華僑“賺得金銀千百萬,返來起屋兼買田”的歷史見證,是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具象化成果,是海外游子與家鄉的血脈紐帶,蘊含著厚重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保護好、用好僑建筑,與“中國第一僑鄉”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實施“百千萬工程”過程中,臺山被賦予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省級試點的重要使命。僑建筑保育活化迎來新契機。
僑建筑有多少?現狀如何?怎樣保護?如何活化?
手中有數,心中有“譜”。臺山市開展全市僑建筑普查,建立涵蓋建筑概況、產權歸屬、僑房故事等信息的數據庫。其中,對臺城歷史文化街區僑建筑開展調查,實行“一樓一檔”動態管理。
立足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省級試點,結合“僑都賦能”“港澳融合”工程與“文化強市”建設目標,臺山市細化實施方案,指導屬地鎮街對有重要價值的僑建筑落實提級保護,編印《汀江圩華僑近代建筑群保護規劃》等“度身定制”的保護規劃,增強活化保育的針對性與可操作性。
事事有統籌、件件有落實。臺山市成立閑置資產盤活利用和歷史建筑保育活化工作專班,統籌推動保育活化工作,構建分工明確、推進有序、落實到位的全鏈條支撐體系;推行“一項目一小組”工作機制,為僑建筑活化利用提供前期咨詢、項目推介、落地跟進等全流程跟蹤服務。
專業人干專業事。臺山市創新“國企主導+專業運營+社會參與”合作模式,由臺山文旅集團與臺山市附城經濟發展總公司共同成立公司實體運作,組建懂保育、善經營的人才隊伍參與管理,杜絕“保護性破壞”。
有數、有譜、有團隊、有專才,臺山夯實僑建筑活化保育的基礎。
贏“僑心”借“僑力”
僑建筑活化保育,理順“僑”脈絡是關鍵。
海外華僑華人是僑建筑的建設者。對于僑建筑活化保育,尊重其權利,以“法”確權。臺山市推動臺山市公證處與196個駐外使領館開展海外遠程公證辦理業務,推出“公證代調查+共享信息核實”等服務,為華僑處置國內資產提供便利渠道,促進閑置僑建筑盤活使用。
從僑建筑日常管理入手,臺山為海外華僑華人提供多樣化選擇,包括國企收儲、托管合作、出讓經營權等方式。其中,臺山創新“僑房管家”服務,如大江鎮石橋村依托強村富民公司開展僑房托管業務,更好地滿足屋主多樣化、高品質服務需求,確保僑房得到及時養護。

臺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以原東風電影院為主體進行改造,外觀突出僑鄉中西合璧建筑風格。
從項目具體實施考慮,臺山積極引導海外華僑華人主動參與僑建筑活化保育工作。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臺山利用春茗活動、商會走訪等契機,向海外及港澳代表人士宣傳推介臺山僑建筑;邀請僑界顧問開展僑文化項目調研,引進澳門資本成立東陵文旅發展有限公司,打造中葡文化融合特色項目,推動端芬鎮海口埠東陵學校活化利用;在“十八踏”項目推進中推動海外華僑華人成立海外業主委員會,邀請以旅美鄉親、著名畫家劉達滾為代表的業主回到家鄉見證變化、協調事務,進一步密切海外業主與家鄉的聯系。

臺山市2025年新春交流推介會上,“翹廬1922”民宿主理人分享古建改造、民宿創業經驗。

海口埠東陵學校活化利用打造中葡文化融合特色項目。
臺城街道泡步村官步里的“翹廬”,為旅緬臺山鄉親、著名華裔建筑設計師朱錦翹家族的祖居。在閑置數十年后,朱錦翹家族后人同意以委托方式對“翹廬”進行保育活化,促成“翹廬1922”民宿開業運營。在此期間,臺山職能部門助力“翹廬1922”民宿加快辦證,推進村莊清潔及周邊環境整治,為項目順利開業運營提供堅實保障。以“翹廬1922”為代表,一座座煥然一新的僑建筑,成為海外華僑華人參與“百千萬工程”的新平臺。

“翹廬1922”民宿升級改造前。

“翹廬1922”民宿升級改造后。

僑建筑活化與鄉村建設“同頻共振”,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
走出“僑房+業態”新路
在臺山市水步鎮岡寧村,有一座“禾與荷”精品民宿。民宿負責人陳偉奇介紹,禾與荷精品民宿的前身是建于清朝的葉氏祠堂,隨后又變成書院與新式學校。陳偉奇花三年時間進行修繕。如今,校舍改建為客房,操場變身稻田咖啡館,小禮堂成為公共圖書館。站在天臺,可眺望連片稻田;步行到操場,點一杯咖啡,坐在稻田旁聞著稻香、聽著蟲鳴,感覺格外寫意。

光華學校活化來的“禾與荷”精品民宿。楊興樂/攝
僑建筑保育活化,不僅要恢復“外在美”,更要增加“內涵”。圍繞“農文旅融合”主題,臺山走出了“僑房+業態”耦合發展的多元路徑。
壯大“民宿經濟”。臺山引進社會資本活化百年洋樓、僑校、碉樓等華僑建筑,建成四九書院、菁木山舍等多個特色鄉村民宿。截至目前,臺山備案登記民宿已達66家,其中僑建筑活化民宿13間,形成了兼具華僑文化氣息與現代生活設施的民宿集群,成為當地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配套。目前,活化案例“望崗碉樓”民宿獲評廣東省金宿級鄉村民宿,“玄潭原舍”“禾與荷”“光大雅舍”民宿獲評廣東省銀宿級鄉村民宿。近日,臺山市旅游協會民宿分會成立。臺山借此一方面推動保育成功的民宿資源共享,實現標準化、品質化發展;另一方面為待活化的項目提供科學參考。
升級“房東經濟”模式。臺城街道橫湖村引入專業團隊對“空心僑村”龍揚村“十八踏”進行整村開發,吸引17家品牌店鋪入駐,打造出有情懷、有格調、有僑鄉特色的南新區城市休閑餐飲集散地,年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帶動周邊商鋪租金上漲40%。

臺城街道橫湖村引入專業團隊對“空心僑村”龍揚村“十八踏”進行整村開發。陳舜杰/攝

由西南樓活化成的臺山市僑創中心。
充分發揮農業大市優勢,將僑建筑活化與農旅產業高度結合。桂水村創新“公司運營+僑房改造+農業增值”模式,引入專業團隊將閑置僑房改造為“僑韻老街”,通過“臺山優品”展銷中心集中展示特色農產品,開發“石叔雞心黃皮”品牌及荷花酥等文創食品,推動農產品附加值提升30%;打造百畝“四季花海”、濕地公園,串聯鄉村書塾等僑建筑,形成“春賞花、夏聽荷、秋觀稻、冬聞桂”全季輪換模式,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文明村。

新春期間,桂水花市熱鬧非凡。
激活僑房公共文化屬性。位于臺城街道筋坑村委會南安村的“光大雅舍”民宿,其前身是1917年建成的光大學校。這里藏著臺山市首個“粵書吧”——光大雅舍粵書吧,藏書量超2500冊,并配備了報刊借閱機,已然成為村民、孩子以及游客們共享的公共文化閱讀空間,實現了“建筑保護+公共文化服務”雙重賦能;四九鎮的南村藝術部落開設星海音樂學院“雙百行動”嶺南音樂“傳薪”鄉村文創工作室,吸引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院校師生多次駐留采風寫生、舉辦展覽。
大量的僑建筑為影視拍攝提供了豐富的場景選擇,為銀幕注入獨特的“僑鄉氣質”。2023年以來,臺山吸引了包括《狂飆》《三大隊》在內的超過50部劇組前來取景拍攝,推動引進4家影視企業,建設美加影視園區、珠影XR虛擬影棚等總投資超3億元的項目,通過僑建筑的“魅力”帶動了影視產業全鏈條升級。
經歷時間、沉淀時間、跨越時間,臺山僑建筑實現“逆生長”,成為臺山市落實“百千萬工程”、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