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門日報》2025年7月3日 第B02版
夏日的斗山鎮田稠村,稻田翻涌著金浪,稻香飄逸;火龍果采摘園內游人穿梭,歡聲笑語;鰻魚養殖池波光粼粼,生機盎然。這幅產業興旺、生態秀美的鄉村圖景,正是“百千萬工程”在該村結出碩果的生動寫照。
從單一傳統農耕到拓展“三產融合”新局,從落后村貌到綠美鄉村樣板,田稠村以“產業筑基、生態賦能、治理創新”的組合拳,推動鄉村顏值與經濟價值雙提升,走出“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振興之路。
多元矩陣織就“致富錦”
在田稠村,這片擁有229.53公頃耕地與64公頃養殖塘的土地,如今構建起“水稻為基、特色養殖增色、精品水果添香”的多元產業矩陣,讓村民在家門口捧上“金飯碗”。
在絲苗米種植區,“黨總支+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煥發蓬勃生機。田稠村黨支部書記趙柏文表示:“過去,種植戶‘單打獨斗’,經濟效益低;如今,合作社統一供種、統防統治,農田產量提高了15%。”今年5月,村集體主導的臺山稠香糧食加工有限公司正式運營,打通了從育種、種植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閉環。“公司整合186.67公頃優質稻田,并通過精深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預計帶動村集體年增收超20萬元。”臺山稠香糧食加工有限公司負責人趙一明介紹,這條產業鏈不僅提升了經濟效益,更擦亮了“綠色無公害”的品牌成色。
該村的特色養殖同樣亮點紛呈。當地擁有4.04公頃(60.53畝)連片鰻魚養殖區,依托龍頭企業徐龍集團,引入先進養殖理念與標準化管理體系,在水質調控、飼料配比、病害防治等環節實現規范化操作,大幅提升了鰻魚成活率與品質,成功打造了“企業+基地+標準化”的現代漁業樣板。

與此同時,總投資1.25億元的麻黃雞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面積4.5公頃的智能化雞舍建成后,年出欄肉雞可達280萬羽,將直接帶動周邊50戶農戶、20個養殖基地共同發展。“該項目是‘金鳳凰’,不僅帶來直接收益,更將孵化出有機肥生產、食品加工、冷鏈物流等配套產業鏈,預計年產值達3360萬元。”趙柏文說。
在優果果業基地,智能水果分揀設備高效運轉。該村通過與高校團隊結對合作,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水果品質精準監測,分揀效率提升40%,綜合成本降低30%。通過技術革新,村民種植水果利潤增加,種植熱情提升。如今,村中基本實現火龍果、百香果、小番茄等特色水果的規模化、標準化種植。與此同時,在村北山坡上,700株被譽為“果中燕窩”的黃晶果樹長勢喜人,預計進入盛果期后每畝產量500公斤,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超50萬元收益。

“全域美顏”繪就“宜居圖”
漫步田稠村,中西合璧的嶺南僑鄉建筑與蔥蘢綠樹、繽紛繁花相映成趣。昔日裸露的明渠改為隱形水道,垃圾分類亭有序排列在村道旁。三年來,該村著力提升人居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實現從“點上整治”到“全域美顏”的精彩蝶變。
風貌提升是當中的重頭戲。該村建立“一房一檔”數據庫,結合僑鄉特色精心規劃布局。通過“清、拆、洗、綠、美、改”系統治理,對交通要道沿線32間農房實施外立面清洗、破損修復及風貌改造,并整治危破房,打造韻味十足的農房風貌提升示范點。與此同時,村“兩委”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深入走訪宣講政策,發放農房風貌提升指引圖冊,將農房風貌提升納入村規民約,建立“以獎代補”機制,有效激發村民共建家園的內生動力。
田稠村的變化,還在細處見真章——3.34公里村道實現硬底化,2公里新護欄守護出行安全;路燈與中國結沿村道整齊排列,200盞太陽能路燈照亮村民歸家路;3處精心打造的休閑公園點綴村間,石桌石凳、運動器材滿足村民日常休憩與鍛煉需求。

田稠村的善治密碼,藏在細微處。傍晚時分,在村文化廣場,廣場舞的韻律與排球場的吶喊聲交織成和諧樂章,老人們在便民座椅上閑話家常。打造“15分鐘便捷健身圈”,重陽節籌集善款慰問困難長者,村民自發資助困難家庭子女求學,群眾訴求在村內得到及時響應……田稠村以治理創新持續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