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橋西拓的重要通道, 項目自2020年6月啟動建設以來,一直以“加速度”的態勢推進,項目進展捷報頻傳。
近日,黃茅海跨海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黃茅海大橋中塔主墩順利完成首個樁基施工及混凝土灌注,深度達107.3米。這為項目建設取得了“開門紅”,打造出跨海工程的“定海神針”。黃茅海大橋屬于超大斜拉橋結構,跨徑720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跨徑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橋。

▲黃茅海大橋中塔主墩施工平臺
樁基施工平均深度達100米
黃茅海大橋位于珠江口西部,海洋環境復雜,是全球臺風發生頻率最高區域之一,且跨越復雜航道,防撞等級較高。對此,黃茅海跨海通道從設計階段就融入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理念,提出了全壽命周期建設要求,可抗17級臺風。 黃茅海大橋中塔主墩高約263米,最大直徑達20米,為確保橋梁的承載能力和結構需要,設計了40根群樁基礎,直徑3米。 黃茅海跨海通道T5合同段項目副經理高駿介紹,黃茅海區域海底變化平緩,樁基施工過程中會經過淤泥、黏土、礫沙、強風化花崗巖、中風化花崗巖等地質層。樁基施工平均深度達到100米,施工難度在業內數一數二。為了高質量完成樁基施工,黃茅海跨海通道T5合同段項目部不惜成本引入國內先進的TR580旋挖鉆機,極限深度可以達到110米,在每個主墩布置了3臺。 海上24小時連軸轉施工 樁基施工需要經歷定位勘測、鉆進成孔、清孔并檢查成孔質量、下放鋼筋籠、二次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護筒、檢查等多道工序,且面臨海上眾多不確定因素,施工人員24小時分批施工,完成一根樁基施工大約需耗時10天。 ▲施工人員在測量樁基灌注深度 “主墩首根樁基混凝土灌注施工,是項目零的突破,能為后續作業提供寶貴參考經驗,重要性不言而喻。”高駿表示。 ▲施工人員在進行混凝土灌注 ▲施工人員埋頭苦干 建設大型鋼筋“智”造中心 黃茅海跨海通道T5合同段項目部工地試驗室負責人候旭所帶領的工地試驗室集中了多臺套先進精良的試驗設備,試驗設備配套完整,技術檢測體系健全。 “我們一方面對施工材料把好源頭關,杜絕不合格材料進場,并制定計劃提前準備,抓好原材料的運輸儲備;另一方面做好每一項試驗,確保每一種材料合格達標、每一個技術參數精確無誤,并派出技術管理人員對施工過程全程進行指導、監督與管理。”他說。 ▲在鋼筋“智”造中心制作樁基的鋼筋籠 據介紹,黃茅海大橋中塔主墩每根樁基鋼筋籠耗鋼量達80噸。對此,施工方在不到10公里外的地方建設了占地超過兩萬平方米的大型鋼筋“智”造中心,采用工廠化數字生產管理系統,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標準進行鋼筋加工,確保鋼筋產品的尺寸和精度等。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