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第四章《堅持“兩化”發展 構建臺山現代產業體系》提出,以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為核心,筑牢傳統優勢產業基礎,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藍色海洋經濟,提升發展現代農業,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強化灣區內部產業合作,構建多鏈融合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綱要》提出,深入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八大行動”,聚力做好“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大健康”四大新興產業集群,“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兩大潛在優勢集群,“金屬制品、農副產品加工”兩大傳統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穩鏈工作,為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力爭到2025年,四大新興產業集群中每一個產業集群產值均達到150億元。
同時,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群,重點抓好產值100億元、50億元、30億元、10億元、5億元以上骨干企業梯隊培育。
培育一批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領軍企業,支持臺山核電、富華重工、海亮銅業、金橋鋁材、鴻海精密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培育一批 “隱形冠軍”“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綱要》提出,做精特色現代旅游業,提質發展現代物流業,提升壯大現代商貿業,創新發展工業設計服務業,培育打造優勢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構建具有臺山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推動川山群島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做優做強鄉村旅游,積極發展特色會展游,大力培育“旅游+”新動能。
到2025 年,全市AAA 級以上景區達到 30 個。
加快推進臺山廣海灣物流基地、臺山廣海灣魚塘港物流園、臺山普洛斯物流產業園等現代物流重大平臺項目建設。
建設能源、石化、農副產品等大宗貨物集散中心。
推進臺城北物流中心、廣海灣零擔貨運中心和臺城北坑物流中心規劃建設。
形成東有昌大昌、南有萬達和星光城、北有高鐵新城商務區、西有歷史文化街區商業中心的四大成熟商圈。
打造“臺城歷史文化街區——臺西路商業城步行街一帶”和“昌大昌廣場——萬達廣場等”夜間經濟集聚區。
提升發展現代農業
《綱要》提出,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種養業、農產品商貿物流業、農業專業服務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謀劃建設國家級農業特區。
打造現代化、輻射粵西地區的漁業交易集散地。
到2025年,全市地理標志、綠色食品、有機產品、“粵字號”農業品牌數量達到44個以上。
形成若干個十億元產值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
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交易流通中心建設。
規劃建設全國一流的現代化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園,打造大灣區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
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
推動三大產業平臺高標準協同發展
《綱要》提出,持續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園區配套,強化創新驅動,做強產業特色,建優建強工業新城、廣海灣經濟開發區、現代化農產園三大高水平產業平臺。
市工業新城
打造集產、學、商、住、研于一體的產業高地,力爭到2025年打造成為產值超800億元的產業園區。
廣海灣經濟開發區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區域協同發展新樣板,構建國內一流臨港產業平臺,建設國家級能源基地,強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安全保障。
現代化農產園
加快完善“一區N園一中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格局,打造高水平的大灣區“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基地。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