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第五章《優化拓展藍色發展空間 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強市》提出,以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為主線,以建設海洋經濟強市為目標,陸海統籌、陸島聯動,加快海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實現臺山海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構建海洋開發新格局
《綱要》提出,突出各海灣、海島特色,構建“一軸一帶兩灣兩島”的海洋經濟空間發展格局。
“一軸”:中部海洋經濟拓展軸
沿中部貫穿臺山市南北,向北貫通江門都市核心區中的開平,南接大廣海灣核心區,對接川島。
“一帶”:南部沿海經濟帶
向東對接銀湖灣濱海新區,向西對接省沿海經濟帶西段,為省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灣”:廣海灣、鎮海灣
廣海灣加快深水港開發建設,重點發展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清潔能源、綠色石化、現代物流等產業。
鎮海灣重點發展生態旅游業和生態漁業,培育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功能食品業等新興產業。
那琴半島重點進行旅游資源整合,打造高端濱海休閑度假區。
“兩島”:上川島、下川島
打造粵港澳最佳濱海旅游目的地。
打造成為對接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規劃建設遠洋漁業基地。
打造成江門市向海洋拓展的重要基地。
打造臨港經濟產業帶
《綱要》提出,積極培育發展現代海洋漁業、海洋現代服務業、海洋新興產業,壯大海洋產業規模,提升海洋產業綜合競爭力,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的產業合作,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重大合作發展示范區。
大力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發展碳匯海水養殖,創建川島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提升遠洋漁業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打造珠江口西岸水產品物流集散中心。
大力推動廣海漁港、橫山漁港、沙堤漁港升級改造為國家一級漁港。
大力發展港口物流和國際物流,爭取設立綜合保稅區,構建大灣區重要的港口物流基地。
高水平規劃建設濱海旅游新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濱海旅游目的地。
做強濱海新能源產業,構建濱海能源產業體系。
積極培育海洋生物產業,構建廣海灣生物產業集聚區,打造成為集海洋生物研發、中試和產業化一體的先進園區。
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
打造廣海灣臨港經濟產業帶。
推動黃茅海跨海通道加快建成,謀劃打造萬畝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
積極參與國內國際海域資源調查與開發,研究建設遠洋漁業海外基地。
大力實施海洋綜合治理
《綱要》提出,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完善海洋資源管理體系,加強海洋環境風險防范和災害應對能力。
強化“數字海洋”建設,形成覆蓋全市的海洋環境監測網。
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保護,改善和修復海洋生態環境。
加強濱海岸線保護修復,積極實施美麗海岸工程。
加快鎮海灣紅樹林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
加強上川島獼猴自然保護區、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鎮海灣海島周邊紅樹林濕地保護區等海島及周邊自然保護區建設。
科學劃定無居民海島主體功能,有序推進對列入國家海島開發名錄的無居民海島的適度開發。
建立海洋天氣與陸地天氣預報溝通協調合作機制,加強與周邊地區海洋災害應對合作。
構筑高標準的海堤防災體系,增強臺風、風暴潮、海浪防抗能力。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