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第七章《加強城鄉區域協調 提升臺山城市發展能級》提出,拓寬發展空間,提升城鄉品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形成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努力使臺山成為新型城鎮化縣域發展模式創新示范城市。
優化提升國土空間
《綱要》提出,高水平編制實施《臺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生態優先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縣)、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
海洋引領
打造粵港澳海洋經濟合作重地和沿海經濟帶江海門戶要地。
陸海統籌
構建由陸及海的生態廊道,加強海陸交匯地帶生態系統建設。
民生為本
完善各類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布局優化
全面整合各類空間要素,優化自然資源配置,著力構建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的大空間格局。
治理強化
加快建立市、鎮兩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加強區域協調發展
《綱要》提出,持續實施“三大中心”戰略,全力構建區域發展協調新格局,優化城鄉一體、區域統籌的空間布局,構建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布局,塑造內外聯動、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北部產城融合中心
主要構建“一平臺雙引擎三軸線”的發展布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發展路徑。
一平臺,深化園鎮融合,做大做強北部“7+1”城市功能平臺。
雙引擎,現代產業引擎和新型城鎮引擎。
三軸線,陳宜禧路城市中心軸線、大沖線東部產業軸線、國道240西部產業軸線。
東南部戰略灣區中心
主要構建“一核兩帶三區”的發展布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區域協同發展新樣板。
一核,核心產業區,打造沿海綠色石化產業基地。
兩帶,沿黃茅海跨海通道兩側建設的東西兩條產業帶。
三區,能源發展區、港口物流區、農產加工區。
西南部旅游集散中心
主要構建“一龍頭兩廊道八品牌”的發展思路布局,擦亮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片。
一龍頭,川山群島海域。
兩廊道,汀江華僑文化走廊、海上絲路文化走廊。
八品牌,濱海風光、溫泉養生、田園牧歌、華僑文化、海絲史跡、紅色經典、臺山排球、影視基地等八大旅游品牌。
構建特色城鎮體系
《綱要》提出,完善城市總體格局,推進城區擴容提質,構建新型特色城鎮體系,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臺山城市發展能級。
打造山水田園城市,堅持“北擴、南拓、東進、西延、中優”的發展策略。
北擴:積極發展北新區,打造高鐵新城和科創新區。
南拓:繼續向南拓展南新區,實現與三合鎮東北部一體化發展。
東進:強化臺城與四九的共融聯動。
西延:適度發展生態住區、養生養老、文旅休閑、研發辦公功能。
中優:打造成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濃郁商業氛圍的舊城改造典范。
持續推進城市道路升級改造,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
打造一批綠化園藝示范路,打造一河兩岸景觀帶(三臺橋至合水橋段)。
推動臺城人工湖、塔山公園、石化山公園、通濟公園等全面升級改造,新建若干個城市公園。
發展新型特色鄉鎮,創建出一批特色城鎮,打造一批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產業特色鮮明的魅力小鎮。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大力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綱要》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農業農村管理服務,深化農業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推進數字鄉村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農業強市。
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養精勤農民。
深化農村改革,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力爭至2025年,全市100%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區域沿線周邊美麗鄉村風貌帶基本建成。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