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
《南方日報》刊發題為
《臺山 新氣象新作為 走在前勇爭先》的報道

《南方日報》2023年1月5日AⅡ03版
全文如下
↓↓↓
日月開新元,萬象啟新篇。告別2022年,迎來2023年,時間刻印下臺山奮進的足跡。
2022年以來,臺山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在新征程展現新作為。以黨建為引領,大力推動社會基層治理;以RCEP為新契機,全方位深化對外開放;以“五心五建”為抓手,持續深化“暖心臺山”品牌建設……回首過去,累累碩果記錄著臺山風雨無阻、高歌向前的鏗鏘步伐。
思想之旗領航向,勇立潮頭再出發。當前,臺山正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項戰略部署轉化為實際行動,并緊緊圍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江門市委“1+6+3”工作要求,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真抓實干,主動謀好一域、助力全局。

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黃茅海跨海通道中心供圖)
“干”字開路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浩瀚的海域上,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宛如一條巨龍蜿蜒盤臥在碧水藍天之中;臺山重點企業特一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一片片布洛芬片彰顯著制造業的責任與擔當;臺山大廣海灣青創智谷內,創客踏上圓夢之路,農特產品插上互聯網翅膀俏銷四方……搶機遇,拼經濟,抓發展,臺山正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在臺山,產業已成為當地面向灣區參與區域競爭與合作的基石,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越發明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為城市發展帶來更多重大機遇。
因勢而為,續寫高質量發展新榮光。未來,臺山將繼續積極融入灣區建設。一方面,主動拓展與港澳合作深度廣度,加強與港澳高校和科研院所產學研一體化合作,發揮青創智谷、僑創中心作用,吸納優質港澳項目、人才進駐發展。另一方面,狠抓黃茅海跨海通道施工進度,加快推動深南高速西延線、廣臺高速、西部沿海高鐵建設,在上下川島到廣海灣一帶謀劃打造江門特大港口,提速建設通用機場與支線機場,加速構建陸海空現代化交通體系,全面融入省“12312”現代化交通體系。

開放之門越開越大,城市發展“本錢”方能越積越厚。接下來,臺山將堅持供需兩端協同,內外雙向發力,大力實施外貿優進優出、貿易環境優化、國際消費提質等九大重點行動,用好RCEP自由貿易協定,擴大對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規模。與此同時,加快推進RCEP交流中心建設,配合辦好合作發展論壇系列活動,建成主場館,探索打造國際數字視聽示范區,力爭打造成為國家級品牌。
實體經濟是發展的重中之重。臺山將堅持“工業立市”不動搖,聚力建好省級大型產業集聚區臺山片區,提速建設金屬新材料、汽車零部件、農機智慧化和能源“雙碳”、電力裝備、生物醫藥、無人智能7個專業產業園,進一步奠定參與灣區區域深度分工合作基礎。同時,重點瞄準省布局江門的8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發揮富華重工、金橋鋁業等“鏈主”和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制造業向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努力在創新發展、集成發展、開放發展上下功夫見成效,在轉型升級中贏得主動。
“穩”字當頭 擦亮“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招牌
漁民有困難,網格管理向海延伸,網格員主動上門解難題;海外僑胞遇糾紛,涉僑糾紛調解室打造“只需提一次,最多跑一地”一站式服務;應急搶險中,“三十合一”防減救應急指揮平臺實現“云端”上協同指揮……當下,平安臺山、法治臺山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讓人民群眾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
黨的二十大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勢,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布局中突出教育科技人才支撐、法治保障、國家安全工作。高擎思想之旗,凝聚奮進力量,毗鄰港澳的僑鄉臺山,正準確把握大局大勢,擦亮“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金字招牌。
聚科教人才合力,筑區域強盛之基。臺山堅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勵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同時,鞏固拓展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成果,主動對接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積極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加快建設港澳科教產業濱海新城,力促工業新城成為省級高新區。此外,臺山將探索設立“人才飛地”,多渠道引入專業化年輕優秀人才,持續優化配套服務,營造尊才愛才濃厚氛圍。
以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闊步向前,臺山堅持全面依法治市,綜合運用調解、仲裁、信訪、行政復議等多種方式,依托“信訪超市+外送服務”網絡化工作體系,不斷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綜合機制。臺山還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深入開展法治宣傳、“八五”普法活動,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切實把法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在完善安全保障體系上,臺山將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臺山還將優化升級“三十合一”防減救應急指揮平臺,建立橫向到邊、縱向直達的基層大數據網,提高應急處置綜合能力。
“美”字添彩 讓城鄉更美麗更宜居
江河畔,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濱海邊,浪白沙幼,云舞藍天;公園里,芳草爛漫,蟬鳴深樹。美麗,是臺山的底色。
城里,老舊小區換新顏,“面子”“里子”一起改;鄉間,產業興旺加速崛起,村民更富村莊更美。宜居,是臺山的名片。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當前,臺山正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加快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建設富有僑鄉韻味的美麗宜居城鄉。
在全面深化區域協作方面,臺山將深入貫徹落實江門東西部合作機制,推動在臺山有布局的三個副中心早日成形。當下,臺山正深化臺山新會合作,攜手銀湖灣濱海新區,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區;強化臺山開平同城,以交通互連推動產業互促,建設區域一體示范區;力促臺山恩平聯動,加緊形成漁港經濟、濱海旅游、生態保育、特色農業四大功能區,盡快構建生態文明示范區。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如今的臺山,正致力描繪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畫卷。一方面,臺山將深化省級“農業特區”和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推動農業與加工流通、休閑旅游、健康養生和電子商務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另一方面,臺山將加快建好省農產品加工示范區、大灣區農產品交易流通中心,建設好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核心區,提質升級4個現代農業產業園,謀劃培育預制菜產業鏈條,搶抓深圳發展“海洋經濟”的機遇,推動海洋牧場盡快成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央廚房”。
城鄉品質提升是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在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的路上,臺山的腳步從未停歇。
據了解,臺山將堅持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更新,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宜居社區建設,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打造覆蓋全域、城鄉一體的宜居宜業生態空間。同時,著眼推進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早前,文明城市創建經驗材料《廣東臺山集聚資源打造“暖心臺山”》,被中宣部部刊《宣傳工作》(2022年第40期)刊載,并被廣東省文明辦全省轉發推廣。在2021年廣東省文明城市創建年度測評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年度測評中,臺山均居全省9個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第一。臺山還將深入挖掘僑鄉文化、海絲文化、非遺文化、排球文化、紅色文化等富有臺山特點的文化內涵,廣泛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民”字為本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臺山市粵菜師傅培訓綜合樓里,一條粵菜行業的產、研、銷一條龍服務鏈正加速形成,“粵菜師傅”學員在此走向圓夢之路。
在遍布各鎮(街)的便民發熱診療站中,新冠病毒輕癥患者正享受診療、取藥等“一站式”服務,感受“家門口”醫護的暖心。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臺山發展的奮斗目標。一個個民生工程,一項項便民舉措,一份份執著牽掛,正是臺山黨委、政府心系民生、情牽百姓的見證。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人民”兩字出現超百次,無時無刻不提及人民。臺山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的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情,致力于讓臺山父老鄉親的生活進一步殷實起來。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正是人民群眾的“幸福底色”。臺山將穩定就業促進增收,高質量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不斷促進就業“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逐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在優化民生服務供給方面,臺山堅持“小切口大變化”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帶動解決教育、醫療、住房、養老、育幼等一批民生難題,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優質均衡。臺山還堅持“從一米高度看城市”,構建高質量嬰幼兒照護托育體系,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
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當下,臺山正全面織密社會保障網,提升群眾幸福感。一方面,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優化四類困難群眾生活保障金自然增長機制,落實全民參保計劃、惠民惠農財政補貼“一卡通”工作,探索開發新型醫療保險,減輕群眾醫療負擔。另一方面,完善社會救助體系,關愛幫扶農村“三留守”人員及特困群體,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倡導更多有能力的企業和群體參與慈善事業。
聚焦:臺山,駛向高質量發展“春天”
登高遠望,山河壯闊;春暉麗日,萬物競生。在臺山這片澎湃的土地上,處處迸發出勃勃的生機,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回首2022年,來路光輝燦爛,可見碩果累累、收獲滿滿。
這一年,臺山搶抓RCEP合作機遇,加快建設大廣海灣RCEP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項目,為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路徑。
這一年,臺山通過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驗收,創新已成發展的關鍵動力。
這一年,臺山以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綜合網格激活基層治理末梢,“邑網通”微信小程序等科技應用助力臺山跑出社會治理加速度。
展望2023年,前路波瀾壯闊,更顯希望無限、精彩不斷。
我們看到,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站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起點上,臺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由里而外迸發出強勁的活力。
其底氣,在于實體經濟韌性持續顯現。
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去年前11個月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166.7億元,同比增長5.5%;產業園區破局起勢,工業新城和廣海灣經濟開發區正迎來巨變;骨干企業做大做強,臺山核電、國能臺電、富華重工等競爭力強、帶動力強的骨干企業不斷成長……臺山市的實體經濟正不斷壯大,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搖旗吶喊。
其格局,在于在服務大局中實現自身發展。
黨的二十大已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當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在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臺帶來的新動力驅使下,在江門市深入推進“六大工程”的帶動下,臺山迎來多重利好疊加的重大發展時期。臺山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主動將自身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服務國家、省市發展大局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其目標,在于努力在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加快創新驅動步伐,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打造一流園區,積極融入灣區建設,廣泛凝聚僑心僑力,狠抓人才引育留用……臺山已經拉出2023年“穩中求進”的“任務清單”。當前,臺山全市上下正面向新的發展方向加速跑,共同迎接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星光不負趕路人,江河眷顧奮楫者。在辭舊迎新的冬春之交,臺山已蓄力出發,駛向萬紫千紅的春天。放眼未來,我們期待,一個改革開放更有活力、產業實力更加強大、精神文明更加深入、區域發展更加協調、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的嶄新臺山。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