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江門廣海灣LNG省儲備集散基地項目是廣東省“十四五”能源基礎設施重大項目,接收能力可達1200萬噸/年,項目建成后將是廣東省最大的LNG儲備集散基地,可有效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及廣東省能源安全穩定供應。針對廣東省天然氣供應區域不平衡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臺山市斗山鎮綠稻農場場長陳奭榮提出建議,支持建設廣東江門廣海灣LNG省儲備集散基地項目,將廣東江門廣海灣LNG接收站碼頭港址由“資源儲備港址”調整為“一般港址”。
建成后將是廣東最大LNG儲備集散基地
廣東江門廣海灣LNG省儲備集散基地項目是廣東省“十四五”能源基礎設施重大項目,擬分期建設20個LNG儲罐,兩座26.6萬立方米LNG船舶接卸泊位,一座8萬立方米的轉運和加注船泊位,接收能力可達1200萬噸/年,項目建成后將是廣東省最大的LNG儲備集散基地,可有效保障廣東省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廣東江門廣海灣LNG省儲備集散基地效果圖。
廣東省天然氣消費量連續三年穩居全國第一,是全國進口LNG的主要利用省份,但省內接收站布置呈現“站多罐少”的情況,儲氣能力遠遠落后于江蘇、浙江兩省。“據項目公司反饋,全省已核準的接收站數量達12個,且包含5個省內核準的區域性調峰站,已核準的罐容僅為691萬立方米,且大多不具備擴建條件。根據測算,2030年廣東省內至少需要58.1億方的儲氣能力,折算儲罐規模929.6萬立方米,仍有238.6萬立方米的缺口。”陳奭榮說。
陳奭榮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之一,是進口LNG購銷最活躍且交易主體最多元的區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能源安全保障體系,包括優化能源供應結構和強化能源儲運體系。而且近年來,夏季連續高溫、產業用電需求強勁增長、外來電枯等不利因素疊加下,廣東省電力供應處于緊平衡。據統計,2023年廣東省最高用電負荷達到1.45億千瓦,因此建立能夠在關鍵時刻“調得動、用得起、頂得住”的天然氣儲備集散基地十分必要。
建議將碼頭港址調整為“一般港址”
陳奭榮表示,廣東省已建成及在建LNG接收站、儲氣庫大部分分布在珠江口東岸,天然氣儲氣設施發展不平衡,儲備能力不足等問題突出。江門廣海灣LNG儲備集散基地計劃建設20個LNG儲罐,接收能力達1200萬噸/年,可實現天然氣儲備設施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對保障廣東省天然氣安全供應、穩定氣價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該項目已取得用地預審及規劃選址意見,已完成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編制工作,但是,根據《關于全國沿海與長江干線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碼頭布局發展的意見》,接收站碼頭為資源儲備港址,需調整為一般港址。
針對這一現狀,陳奭榮建議國家有關部委支持建設廣東江門廣海灣LNG省儲備集散基地項目,將廣東江門廣海灣LNG接收站碼頭港址由“資源儲備港址”調整為“一般港址”。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