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長橋越黃茅,筑夢灣區創未來。在春意盎然的時節,臺山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隨著深中通道和黃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車,臺山從“灣區邊緣”穩步邁向“灣區腹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新的一年,臺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搶抓“大橋經濟”的歷史性機遇,在深度融入大灣區建設的征程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當前,臺山正以昂揚的姿態和堅定的步伐,加速融入灣區發展大局,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交通為基,先行一步
臺山坐落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交通先行,成為臺山融入灣區的關鍵一步。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不僅重塑了臺山的時空格局,更使其躍升為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的樞紐一環,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的加速流動與融合。

周華東攝
一方面,臺山致力于加強基礎設施的“硬聯通”。通過推進一系列重點交通項目,如國道G240大江至那金段的改擴建工程、廣臺高速的建設等,不斷完善與跨海通道相銜接的路網體系。同時,臺山加快魚塘港碼頭的建設步伐,謀劃特大型深水港和江門支線機場,力求構建聯通內外的立體交通網絡,為臺山與大灣區的深度融合提供堅實支撐。
另一方面,臺山注重完善制度規則的“軟聯通”。通過構建“跨域通辦”新模式,拓展“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服務窗口”業務,臺山積極推動與港澳在金融、稅收、信用等多領域的規則銜接,為港澳教育、醫療等領域的跨境專業人士在臺山便利執業創造有利條件。這些舉措必將吸引更多港澳企業和大灣區人才來臺山投資興業,推動臺山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產業為重,重構格局
交通優勢的轉化需要產業體系的深度適配。臺山依托土地成本低、連片空間廣的優勢,與大灣區核心城市形成互補,成為新一輪產業轉移高地。工業新城與廣海灣經濟開發區兩大平臺,分別聚焦“先進制造”與“臨港經濟”,共同構建起“北產南港”的產業新格局。

過去一年,臺山緊抓“大橋經濟”機遇,不斷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工業增加值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近六成,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三年位居江門之首。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榮獲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稱號,江門臺山產業園區獲批為省級金屬材料特色產業園。這些“家底”為臺山未來在高端制造業、新材料產業等領域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新的一年,臺山提出全面強化灣區合作,積極對接香港新型工業化,主動服務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戰略。在廣海灣片區,臺山將加快推進港澳科教產業濱海新城建設、香港·江門綠色產業園項目落地,并搶抓江門與深圳共同發展海洋經濟的契機,謀劃發展高端船舶及海工裝備制造、特種船舶維修、船舶配套關鍵零部件等產業。
同時,臺山還將加強與中山三鄉的對口產業協作,合力建好金屬新材料產業園,推動跨區域產業鏈融合發展,加速與灣區其他城市在資源共享、產業互補、服務協同等方面的進程。
農旅融合,共譜新篇
不久前,在臺山市“農旅融合·迎春花開”旅游行業高質量發展推介交流活動上,結合“大橋經濟”“農文旅融合”“十五運會”等市場熱點,臺山重磅推出了10條全新旅游線路,涵蓋僑鄉文化、濱海風光、溫泉康養、田園體驗、灣區跨界等多元玩法,總有一條線路能觸動你的心弦。
作為省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縣,臺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以省級試點為契機,致力于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濱海風光帶和世界級旅游目的地。3月5日,“臺山中國農業公園—廣東第一田”農文旅融合示范點項目正式啟動,項目計劃總投資4.8億元,成為江門推進開平—臺山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的生動實踐,為臺山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臺山是中國第一僑鄉,擁有豐富旅游資源,連續6年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去年全年接待游客645.2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47.29億元,分別增長18.99%和16.76%。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為臺山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更成為臺山向大灣區展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窗口,推動“流量”轉化為“留量”。

更值得一提的是,臺山擁有180多萬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僑資源是其融入灣區的獨特優勢。近年來,臺山實施“僑都賦能”工程,將僑務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江門首個臺山澳門青年之家的啟用,為澳門青年在臺山創業就業提供了便利;“僑夢苑”創新創業基地創建,更是激發了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返鄉創業就業的熱情。這種“以文化凝聚認同、以服務留住資源”的策略,使臺山成為華僑華人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首選地之一。
潮涌大灣區,奮楫正當時!展望未來,臺山將持續在交通設施完善、產業體系升級、文旅深度融合等方面探索發力,加速融入大灣區發展藍圖。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