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山市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 2015年5月26日在臺山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臺山市財政局局長 吳東文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我市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5年預算草案,請予審議。
一、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4年,我市財政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的中心任務,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全市預算執行情況良好,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2014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執行情況。
2014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27,148萬元,為我市人代會通過收入預算的102.53%,比2013年收入完成數增收23,892萬元,增長11.75%。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上級補助145,098萬元、調入資金32,596萬元、債券轉貸收入2,912萬元、上年滾存結余25,490萬元(其中凈結余175萬元),全市收入合計433,244萬元。
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執行情況。
2014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完成412,748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94,336萬元,為年初預算的119.37%,比2013年支出完成數增支39,174萬元,增長11.03%;上解上級支出17,172萬元;債務還本支出1,240萬元。
2014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與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相抵后結余20,496萬元,全部轉入2015年預算安排使用。
(二)2014年基金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1.基金預算收入執行情況。
201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75,586萬元,為我市人代會通過收入預算的96.49%,比2013年收入完成數增收13,423萬元,增長21.59%。全市基金預算收入,加上級補助30,701萬元、上年結余38,674萬元,全市基金總收入合計144,961萬元。
2.基金預算支出執行情況。
201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86,188萬元,比2013年支出完成數減支2,062萬元,下降2.34%。
2014年全市基金預算總收支相抵后結余58,773萬元,全部轉入2015年預算專款專用(含從基金預算結轉至一般公共預算資金10,284萬元)。
(三)2014年省民生實事落實情況
2014年,我市落實省“十件民生實事”資金65,052萬元,完成年度預算61,276萬元的106.16%。
(四)2014年財政管理與改革情況
1.積極組織收入,增強財政保障能力。
一是加強稅收收入征管。注重以管促收,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稅種的跟蹤,確保稅收收入及時足額入庫。二是加大非稅收入征繳力度。以加強預算外資金和罰沒收入管理為重點,狠抓各項非稅收入,增強政府調控能力。三是強化支出管理。加強財政支出監管,騰出財力保障民生和重點支出需要。
2.充分發揮財政職能,推動經濟穩定發展。
一是強化資金扶持。落實省產業轉移政策,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扶持,加快工業新城和廣海灣兩大平臺建設,本級投入608萬元;落實國家、省優惠政策,撥付中小企業生產發展和農業科技推廣資金2,900萬元、外經貿專項扶持資金6,052萬元、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資金6,815萬元、科技資金3,035萬元,落實扶持上市、專業合作本級專項扶持資金和上解江門統籌發展資金2,448萬元,扶持產業發展。二是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在科研創新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中,引入競爭性分配方式,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在產業工業園扶持資金中,實施股權投資管理,提高產業扶持資金使用效益。
3.注重優化結構,加快發展民生事業。
2014年,我市本級財政對民生投入共171,356萬元,比2013年增加19,746萬元,增長13.02%,占本級財政支出的72.33%。一是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支持力度,投入84,182萬元。二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生活保障服務均等化水平,落實資金36,009萬元。三是扶持城鄉醫療衛生發展,安排資金14,513萬元,重點保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實施和重大疾病預防。四是促進農村穩定發展,投入資金17,932萬元。五是提高人口素質,落實資金7,816萬元,主要是計劃生育家庭節育獎勵、避孕藥具、孕前健康檢查等。六是加快住房保障建設,落實資金918萬元,解決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問題。七是加強文化事業建設,投入資金4,221萬元,支持農村“五有”文化室建設、送文化下鄉和農村電影放映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八是推動城市建設,落實資金5,483萬元。九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282萬元。
4.加大“三農”投入力度,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2014年,我市本級財政對“三農”投入109,291萬元,同比增長11.70%。一是落實各項涉農補貼政策,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二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生產生活條件。三是做好老區建設與扶貧開發工作,推動農村健康發展。四是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水利事業健康發展。五是加強農村基層建設,推進農村規范化管理。六是加快現代漁業發展,推動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
5.堅持厲行節約,推進預決算公開。
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強化預算約束,落實厲行節約。一是開展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肅財經紀律和“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加強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監督和績效評價。二是開展清理結余結轉資金工作,壓縮預算單位結余結轉資金規模。三是控制“三公”經費支出,2014年全市“三公經費”5,504萬元,比上年減少437萬元,下降7.36%。四是推進預決算公開,向社會公開2013年財政決算情況、“三公”經費和2014年財政預算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6. 加強政府債務管理,規范舉債融資。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財預〔2014〕351號)等文件精神,加強我市政府債務管理,對政府債務實行規模控制,切實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一是健全政府償債機制,明確償債資金來源及債務類型。二是建立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機制,逐步降低我市政府性債務一般債務率。三是開展全市2014年存量債務清理甄別,將存量債務分類納入預算管理。四是規范審批流程,嚴格審核融資項目。2014年共審核融資項目244項,審核金額達111,256萬元。五是加強投融資平臺管理,在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如工業新城,將融資平臺公司作為扶持資金載體,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動產業園開發建設。
7.深化財政改革,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一是強化預算管理。實施決算批復,細化預算編制,完善預算監督約束機制。二是深化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推進國庫集中支付、公務卡制度改革,提高財政資金透明度。三是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建立科學的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強財政監督。開展重點項目和重大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聯動檢查,提高財政監管能力。五是完善財務集中監管體系。基層財政建設和管理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強,提升管理水平。六是推進預決算公開。明確規定了我市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的具體要求,并在局網頁上依法公開了2013年財政決算情況和2014年財政預算情況(含“三公經費”情況)。
2014年我市財政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財政收入增幅在江門市排名靠后,人均可支配財力水平較低;二是民生支出任務重,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三是財政改革力度尚淺,改革有待縱深推進;四是財政資金管理體制不健全,資金監管有待加強。
二、2015年預算草案
2015年,我市財政運行面臨的環境錯綜復雜,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大。收入方面: 我市的優勢產業和傳統產業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同時,近年來工業新城和廣海灣兩大平臺的招商引資工作實現新突破,多個重點優質企業已落戶,并逐步進入產出回報期。但隨著財政收入逐年增長,基數不斷抬高,收入較大幅度增長的難度日益加大,加上受房地產市場比較低迷、企業投資計劃減少或放緩、國家“營改增”擴大試點行業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我市財政收入增長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預計我市財政收入增長將放緩。支出方面: 落實中央關于公務員加薪、公車改革的決策部署,保障重點民生工程、重大項目建設都需要加大財政投入。2015年我市財政工作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有保有壓”,繼續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向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改善民生等領域傾斜,確保收支平衡。
(一)2015年預算編制指導思想
編制2015年我市財政預算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落實新預算法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促進全市財政運行穩中向好,推動臺山經濟社會發展上新高。
(二)2015年一般公共預算草案
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計劃。
按照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擬按244,184萬元安排,比2014年完成數增加17,036萬元,增長7.5%。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上級補助90,089萬元、上年結轉支出20,496萬元、基金預算結轉至一般公共預算資金10,284萬元、調入資金70,000萬元,收入合計435,053萬元,減除各項上解支出18,377萬元后,2015年預計可支配財力為416,676萬元。
(1)稅收收入計劃為185,908萬元,比2014年完成數增加23,080萬元,增長14.17%。其中:國稅局負責征收的稅收收入計劃為81,575萬元,比2014年完成數增加13,596萬元,增長20%;地稅局負責征收的稅收收入計劃為104,333萬元,比2014年完成數增加9,484萬元,增長10%。
(2)非稅收入計劃為58,276萬元,比2014年完成數減少6,044萬元,下降9.40%,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計劃的23.87%。
2.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計劃。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相應安排434,900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11,920萬元,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603萬元,上解支出18,377萬元。收支相抵,結余153萬元。2015年市本級財政安排民生投入213,712萬元,同比增長24.72%。
3. 2015年我市重點支出及主要項目安排情況。
(1) 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搶抓機遇,力爭實現新常態下新發展。
為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2015年安排資金15,534萬元。一是支持產業發展,安排中小企業生產發展和農業科技推廣資金2,233萬元。二是支持外經貿轉型升級,安排外經貿專項扶持資金6,325萬元,包括外貿發展資金590萬元、出口退稅補貼5,735萬元。三是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優化工業新城和廣海灣兩大發展平臺,促進企業集群和產業集聚,上繳江門市統籌發展基金4,616萬元。四是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安排 “黃標車”提前淘汰獎勵補助資金100萬元、污染治理專項資金850萬元、其他環保專項1,410萬元。
(2)突出民生優先,增進社會民眾福祉。
一是推進教育惠民。2015年安排教育投入127,251萬元,包括正常事業費99,626萬元、專項經費27,625萬元。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安排專項資金11,848萬元。強化職業教育政策扶持,安排中等職業在校農村學生和經濟困難的城市學生生活費補助資金117萬元,落實中等職業教育農村免學費資金2,427萬元。提升教育發展水平, 安排教育創強清償債務5,025萬元、教育創強復評1,016萬元、校車運營服務費及道路站點設施建設955萬元、教師培訓費600萬元、水步中學新校區搬遷及特教中心啟智樓配套350萬元、西南各鎮學生游泳訓練基地建設150萬元、困難學生補助和國家助學金專項補助資金206萬元、校舍維修330萬元、教育現代化建設800萬元、土地計提教育資金安排支出1,072萬元、其他專項投入2,729萬元。
二是推進社保惠民。2015年安排社會保障和就業資金62,973萬元,包括正常事業費1,869萬元、專項投入61,104萬元。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安排最低生活保障補助5,648萬元、企業退休干部職級補貼和企業軍籍人員生活困難補助675萬元、重度殘疾人生活困難補貼1,344萬元等。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安排退役士兵職業培訓費、軍隊移交政府的離退休人員安置、冬季城鄉退役士兵(官)自主就業安置一次性補助金等2,669萬元,撫恤金和其他生活補助專項經費2,254萬元,參戰涉核人員補貼1,360萬元。落實離退休干部待遇政策,安排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補貼14,740萬元。加大底線民生保障,安排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補助資金17,945萬元,其他社會保險基金補助6,119萬元,五保供養1,957萬元,殘疾人康復、殘疾人居家托養和殘疾人保障金支出等1,248萬元,孤兒供養補助338萬元。深化社區服務體系,安排社區專項工作經費804萬元。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安排政府高齡津貼及百歲壽星生活補貼1,476萬元、其他農村社會救助專項70萬元。大力推進“大民政”工作,安排敬老院改造升級、鎮級農村居家養老項目和社區網格化建設等專項經費535萬元。社會保障其他專項投入1,922萬元。
三是推進醫療惠民。2015年安排醫療衛生資金47,916萬元,包括正常事業費1,925萬元、專項投入45,991萬元。提升新農合保障能力,安排城鄉居民合作醫療資金28,955萬元,機關事業人員和離休人員醫保經費2,861萬元,特殊群體參加城鄉醫保個人繳費補助1,253萬元,在鄉二等乙以上傷殘軍人醫療費150萬元,工傷保險及烈、軍屬醫療超支減免補助165萬元,企業軍轉干部醫療保險20萬元等。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安排基層衛生院績效工資1,445萬元,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崗位津貼1,768萬元,農村已離崗接生員和赤腳醫生生活困難補助2,025萬元,農村衛生站補貼專項355萬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安排“三平”醫療服務補助經費200萬元,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補助550萬元,藥品制度改革200萬元,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48萬元等。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安排城鄉醫療救助金1,431萬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項3,792萬元,疫苗購置免費接種專項經費239萬元,城鄉衛生人員培訓、結核病控制及防保人員經費91萬元,公共場所、傳染病防控及食品衛生安全監督等專項443萬元。
四是推進計生惠民。2015年安排落實計劃生育政策專項資金6,403萬元,包括計生家庭獎1,993萬元,特別扶助獎265萬元,計生節育獎1,680萬元,各鎮計生專項經費1,350萬元,孕前健康檢查專項455萬元,計生四術經費230萬元,計生其他專項430萬元。
五是推進文化惠民。2015年安排文化資金7,084萬元,包括正常事業費826萬元、專項投入6,258萬元。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安排農村“五有”文化室建設經費85萬元,農村電子書屋建設114萬元,送文化下鄉、農村電影放映、廣東音樂承傳及農家書畫院等81萬元,其他文化事業建設專項資金62萬元。推動體育事業發展,安排業余排球運動學校專項經費8萬元,新寧體育館建設及管養費用5,908萬元。
六是推進維穩惠民。2015年安排資金11,272萬元,包括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準備金200萬元、預備費5,000萬元、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603萬元、鎮街綜治信訪維穩考核獎勵資金340萬元、其他維穩專項資金170萬元、儲備糧利費補貼和新增儲備糧油利費補貼717萬元、儲備糧油倉儲和軍供倉儲建設貸款本息242萬元。
(3)加快發展“三農”事業,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2015年安排農林水事務投入26,378萬元,包括正常事業費2,866萬元、專項資金23,512萬元。支持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安排農村稅費改革缺口補助1,820萬元、幸福村居獎補1,080萬元、防疫檢疫經費173萬元、農產品質量檢測站建設配套150萬元、市土地整理中心補充耕地償還貸款本息1,829萬元、其他農業生產專項398萬元。促進村級組織正常運轉,安排各鎮村委會干部報酬2,953萬元、高校生到農村任職補貼466萬元、市領導掛鉤聯系鎮和分管工作經費240萬元。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安排能繁母豬保險和飼養補貼465萬元、生豬規模化養殖場無害化處理補助90萬元、穩定農民收入補貼300萬元、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補貼161萬元、支農政策性培訓費23萬元。加強漁業安全生產建設,安排建造海監執法快艇配套資金120萬元,政策性漁業保險保費地方財政補貼93萬元,休漁漁業船員補助65萬元,海洋與漁業資源環境污染監測及水產品質量監測經費25萬元,伏季休漁、漁港碼頭日常管理、“十三五”海洋漁業規劃及其他專項70萬元。加大資源保護力度,安排森林資源管護、森林公園建設、種苗培育和育林基金等支出717萬元。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安排水利工程運行與維護經費1,725萬元,中小河流清障清淤工程及河道堤防工程養護管理獎補資金432萬元,飲用水源保護專項補償440萬元,水資源費支出680萬元,償還貸款本息3,499萬元,土地出讓計提農田水利資金1,072萬元,大中型水庫應急保障系統建設、水庫移民吃返銷糧差補及其他堤圍防護費支出等專項3,008萬元。推動扶貧開發,安排老區建設及其他扶貧專項873萬元,扶貧開發“致富樓”二期項目238萬元,農村基層組織保障專項227萬元,住房保險補貼80萬元。
(4)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健全財政內控機制,嚴控一般性支出,建設節約型機關,提高社會管理水平。一是壓縮“三公”經費預算,堅決落實壓縮支出不低于5%的指標,2015年市政府帶頭壓縮“三公”經費預算超5%。二是落實中央關于公務員加薪的部署,預安排支出2億元。三是全面推行公車改革,安排支出1,350萬元。
(三)2015年政府基金預算草案
1. 基金預算收入計劃。
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計劃149,832萬元,比2014年完成數增加74,246萬元,增長98.23%。主要是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計劃增加。其中: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收入計劃2萬元,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收入計劃730萬元,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計劃13,355萬元,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計劃2,088萬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計劃124,657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計劃4,500萬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計劃1,500萬元,城市公用事業附加收入計劃2,450萬元,彩票公益金收入計劃550萬元。
2. 基金預算支出計劃。
按照專款專用、量入為出的原則,2015年基金預算收入加上年結余共193,718萬元,擬安排支出193,496萬元,比2014年完成數增加107,308萬元,增長124.50% 。
(1)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支出725萬元,主要用于新型墻體材料管理經費、推廣使用和基金收入退費。
(2)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支出2萬元,主要用于推廣使用散裝水泥。
(3)城市公用事業附加支出5,526萬元,主要用于市鎮公共照明建設、日常維護和城市建設。
(4)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支出6,146萬元,主要用于市政工程建設、污水處理、城市規劃、下豆坑垃圾場運營和改善環衛工人工資待遇等。
(5)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139,033萬元,主要用于償還政府融資借款本息、北岸線BT工程回購款、臺城臺西橋(人行景觀橋)建設、計提政策性支出及相關費用等。
(6)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13,354萬元,主要用于征地和拆遷補償、土地開發等土地收購儲備支出。
(7)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支出5,088萬元,主要用于土地整理和復墾、宜農未利用地的開發、基本農田建設以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
(8)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支出17,887萬元,主要是結轉上級補助高標準農田資金。
(9)彩票公益金支出1,767萬元,其中:福利彩票公益金支出1,139萬元,主要用于市福利院敬老院二期建設、居家養老、特殊兒童康復教育訓練、農村醫療救助等社會公益事業; 體育事業彩票公益金支出628萬元。
(10)政府住房基金支出3,177萬元,主要用于廉租住房補貼。
(1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58萬元,主要用于結轉上級補助的小型水庫移民扶持資金。
(12)農林水事務支出33萬元,主要用于結轉上級補助大中型水庫庫區基金。
按上述安排,收支相抵后,略有結余。
三、全面深化改革,確保完成2015年預算任務
為確保完成2015年預算任務,我們將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 狠抓財政收入,保證改革發展財力需求
密切關注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稅制改革動向,強化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分析,提高組織收入的主動性和預見性,確保實現財政預期目標。一是健全抓組織收入工作機制,完善部門收入目標分解和任務完成通報機制,研究稅收收入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挖掘稅收潛力,拓寬理財領域,增加財政收入。二是支持稅務部門強化征管手段,提高稅收收入征管水平,確保依法治稅、應收盡收。三是密切聯系融資平臺,加強對國有土地出讓金、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等非稅收入清繳監管,確保各項非稅收入按規征收、按時入庫。
(二)發揮財政杠桿作用,構建大平臺,促進大發展
發揮財政宏觀調控職能,綜合運用財政資源,力促經濟科學發展。一是落實財政扶持政策,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補助資金,用足用活國家、省、市扶持政策,加強財政對產業轉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和引導效應,做好財政服務工作。二是加大本級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加快推進工業新城和廣海灣兩大發展平臺建設,精準高效扶持我市先進(裝備)制造業及企業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園區產業招商,扶持中小企業和外貿發展,做大做強骨干企業,推動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三是創新投融資機制,探索開展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融資渠道,緩解財政支出壓力,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三)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社會事業和諧發展
一是嚴格壓縮一般性支出,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努力降低公務活動成本。二是科學合理優化支出,加大民生投入力度,集中財力保障重點項目和民生支出。三是加強財政資金管理,出臺實施新的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切實防范資金風險。
(四)著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一是加大“底線民生”保障,切實保障好低保、五保、孤兒、殘疾人、醫療救助等支出。二是加大“基本民生”投入,扎實推進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文化體育等民生事業。三是落實好新一輪“十件民生實事”,確保完成省、江門市預期目標任務。四是推進“大民政”工作,努力構建“四體系”“兩項目”,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大民政”保障格局。五是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試點,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成效惠及全體市民。
(五)深入推進財政改革,完善財政管理體制機制
一是深化部門預算改革。改進預算編制管理,提高預算編制的完整性、科學性和準確性。二是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強化預算支出管理,推行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大公務卡制度改革,促進財政資金運行安全。三是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實行政府債務規模限額管理,逐步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借融資機制。四是加快推進政府購買服務體系建設。按照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制定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目錄。五是推行預算績效管理改革。逐步擴大預算績效評價范圍,整合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六是全面推開預決算公開工作。擴大部門預決算公開范圍,進一步提高預算透明度。
各位代表,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落實省打造珠江西岸裝備制造產業帶戰略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財政工作意義重大。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準確把握財政工作“五個新常態”,提振信心,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努力完成全年財政預算任務,為建設幸福臺山作出積極貢獻!
附件:有關用語說明
附件:
有關用語說明
1.“三公”經費:包括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經費,指市本級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務出國(境)的住宿費、旅費、伙食補助費、雜費、培訓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指市本級行政事業單位公務用車購置費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用車指用于履行公務的機動車輛,包括一般公務用車和執法執勤用車。公務接待費,指市本級行政事業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支出。
2.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指全體公民都能公平地獲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其核心是機會均等,而不是簡單的平均化和無差異化,即在承認地區、城鄉、人群間存在差別的前提下,保障居民都享有一定標準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務,確保全體公民在基本公共服務上的基本權利得到基本滿足和維護。基本公共服務范圍包括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體育、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業保障、醫療保障、生態環保保障等10個領域。
3.民生支出:指用于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城鄉社區事務、農林水事務、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4.底線民生:指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和政策要求,底線民生包括城鄉低保戶(含城鎮“三無”人員)、農村五保戶、殘疾人及孤兒等特殊群體實行的最低生活保障補助、醫療救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殘疾人保障及孤兒保障等六大類民生保障項目。
5.大民政工作:根據《中共江門市委辦公室 江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江門市“大民政”工作方案〉的通知》(江辦發[2013]14號),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整合、共享資源,以建設“四個體系”(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工作體系、社區服務體系、綜合型社會救助體系)和“兩個項目”(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化建設項目、大民政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為抓手開展“大民政”工作,促使我市民生保障事業向更深、更廣、更寬的領域發展。
6.政府購買服務:根據市政府《轉發省府辦公廳印發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暫行辦法的通知》(江府辦[2012]62號)和市委、市政府培育社會組織、創新社會管理的要求,2015年繼續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擴大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范圍和規模,大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社會管理創新。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有關制度,抓好市區資源、社會資源的整合,開展公益創投,大力培育社會組織。
[upload=xls]UploadFile/ea_2015617162017.xls[/upload]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