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訊,踏著深秋仍是濃濃蒼翠的村道,我回到了家鄉,去看鄰村浮月的洋樓。臺山市斗山鎮的浮月村,經內外鄉親的評選,現已評為“臺山新八景”,她盛世的神韻給人一種無法言說的感動。
浮月洋樓,早在童年無數的日子,已融入我的血液。據考,浮月村舊名“浮溪”,祠堂還有古銅鑼作證;以后建村門樓,本地秀才撰聯“浮臺鳳閣出富貴,月殿龍樓產英雄。”因而得名流傳?,F居鄉人丁僅300多,旅外的是居鄉的10倍,村里朝夕飛揚著融融笑語和絲絲樂聲。只是村老們喜歡憶舊,每每臨窗遠眺村外海岸,感慨樓主們無一例外地長眠他鄉,最是“文革”浩劫及“文革”前席卷僑鄉的“批三洋”,浮月洋樓成為另一種蒼涼的痛。今朝先僑們應魂歸兮,來歡慶!
讓我們自豪和感恩吧,先僑漂洋過海,以血汗創造的15幢揉合了農村老屋特點與古碉樓防御功能的洋樓。最早建于1917年,最遲是1936年,撫遍洋樓,不可避免有當年賊匪與旱澇重災的苦澀傷痕,而洋樓壁畫則葬送于抗戰烽火。觸及洋樓深處是悠久的溫厚文化情懷,尤其是先僑們寄托的強國夢。僑鄉歷史無慚地連綴著今朝的經濟騰飛,業已建成亞洲最大火力發電站的世紀巨變。
浮月洋樓一律本真黃泥色,汲納鄉土靈氣。然而風雨侵蝕部分變灰變黑,苔痕斑駁,15幢洋樓恰像一幅黯黃色但溢光流彩的中西交融長軸,每當朝彩晚霞,特別是雨后斜陽遠山分外蒼綠時,才是凸現出最靚的神韻之時。至今,僅《臺山風光集》有諸如《浮月歲月》《浮月新韻》就有多幅充滿藝術魅力的攝影作品。審視那三層或假四層鋼筋混凝土的洋樓,那圍墻庭院,那二樓槍眼炮孔,那三樓中西式陽臺、廊柱,以及弧窗拱門,似一頁頁激揚的文字,讓慕名前來的人一時驚喜,一時釋重,最后肅然起敬。
于是,讀懂了洋樓內藏的故事:以樓主名字大書正面最高處的樓名,是昭示創業的榮耀和毋忘創業維艱。早在1917年建成的惠華洋樓,是樓主受當時鄉族中旅美先僑陳宜禧先生創辦了南天一線的新寧鐵路成功的啟迪與鼓舞,率先奉獻給家鄉的愛心;那獨立村前以“中山”命名的“中山閣”洋樓,是樓主陳國麟為紀念其父支持孫中山辛亥革命的深情厚誼,并彰顯浮月洋樓的殊榮,也是臺山僑鄉歷史的殊榮。今題名為臺山新八景的金榜,無疑是浮月洋樓的最新殊榮了。
浮月村東西兩邊現分別添了新涼亭,村中綠化更美。于是,人們除了間或聽聞村老憶述昔日賊匪破樓洗劫的吁嘆,更多是歡樂的插曲:即紛至沓來的參觀者對洋樓的贊嘆。無論是洋樓樓頂的題名,還是門樓上那些詩聯,還是洋樓的建筑風格,都是人們領略洋樓風韻的題材,在她面前,讓參觀者浮想聯翩,讓藝術家流連忘返,浮月洋樓真是最值得用心品味的藝術品!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