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日報訊,達聰碉樓位于臺城鎮南遂村,建于1910年。這座歷經近百年歷史的碉樓,守護著南遂村人的安寧,抵御了劫匪的侵犯,見證了南遂村從人丁興旺到如今只剩下兩戶人家。這座完全由石塊砌成的碉樓,它的歷史命運會怎樣呢? 記者目擊 與其他碉樓相比,掩映在一個小山包和一片房子中的達聰碉樓頗難閱其全貌,這里人煙較少,碉樓附近沒有村莊,很少有外人光顧,依然保留著原始的安詳。進入南遂村,迎面就是一座碉樓和一個高大的“移動發射塔”,如果不注意的話,行人的眼神八成就被高大的移動發射塔所吸引,而忘記附近還有一座古老的碉樓矗立在那里。在這里,鋼鐵建造的代表現代文明的移動發射塔和用石塊砌成的清朝末年建成的碉樓互相映襯。 達聰碉樓在附近的村莊可謂獨一無二,其特色在于它由石塊砌成。據悉,碉樓的旁邊原是村里的祠堂,現已不復存在,但從現存的遺跡可以看出,碉樓的大門就設置在祠堂背后,也就是一墻之隔,而碉樓則是依山“借勢”而建,祠堂和碉樓、山包相連,碉樓只有一面向外,站在山包上來看,碉樓和祠堂應為一體,仿佛一座易守難攻、安全完善的城堡。 背后故事 坐落在牛山腳下的南遂村,海拔比臺山城區要高幾十米,目前只有2戶人家,由于他們出門在外,記者只好來到附近的塘美村了解情況。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村民的介紹下,記者找到了今年82歲的黃老。 村民印象 南遂村的人口由過去的500多口變為現在的2戶人家,變化之大令人驚訝,問及這些人的去向,附近的村民說,除了一些人去美國加拿大外,更多的人家都在城里買了房子,搬進城了。
1
眼前的碉樓粗壯敦實,一塊又一塊的石塊筑成了古樸堅固的防御工事,石塊和石塊之間結合的很緊密,歷經上百年風雨,卻依然規整堅固,巍然聳立。碉樓只用了石頭、泥土、鐵砌成,墻體表面光滑,縫隙緊密,棱角筆直,高5層,外有三個非對稱分布的“燕子窩”,碉樓四面都開有很窄的小窗,可作了望和射擊用,小窗至今仍有鐵板遮蓋,而且有專門的射孔,從外看是一個呈一字形長約10公分、寬兩三公分的縫隙,用火槍可很方便地向外射擊而不必擔心外敵的槍林彈雨。
2
據黃老介紹,達聰碉樓建于1910年,由于建設時沒有水泥,于是就地取材,從附近的牛山和石花山運來石塊,建起了碉樓。老人回憶到,那個時候牛山上都沒有什么路,距離這里大約2公里,運石頭費了很多功夫。
當記者問及為何碉樓建在祠堂邊時,黃老說,那時南遂村人丁興旺,有500多口人。而同時周邊有許多賊匪,他們除了搶錢外,還綁架孩子要贖金,為了保護孩子,繁衍后代,先民們在祠堂邊興建了達聰碉樓,只要賊人來了,大家就躲進碉樓庇護,村里的壯丁則在堡壘內開槍射擊。
3
在南遂村附近幾個村莊,記者發現有些人家還用石塊砌院墻,上前打聽起年份,大部分為上世紀80年代所建,問及石頭來源,得知還是牛山采來的。村民告訴記者,近年來,已經罕有人家建屋還用石頭的,都用比較輕便的建筑材料。文/圖 本報記者 董平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