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源出祁姓,乃陶唐氏帝堯之后,是堯第九子源明,受封于劉,即以邑為姓。至十八世劉累,為夏養龍,賜姓為御龍氏。因四條龍養死一條而懼罪潛逃。隱諱名氏。至商遂為豕韋氏;在周則為唐杜氏。劉累第三十三世孫唐杜伯,其子隰叔在晉國任士師,隰叔之子士轂以官名為氏,遂為士氏,士蒍之孫士會出走秦國,數年后復回晉國任職,先得封邑于隨,后得封邑于范。因而其在晉國的后代分為士氏、隨氏、范氏三支;留在秦國的子孫復姓劉。其后代幾經曲折到了魏國,徙居沛縣豐鄉(古屬彭城,今屬江蘇省)。
士會第十九世孫劉豐,其曾孫乃是破秦滅楚建立西漢的漢高祖劉邦。傳至十二代(214年)孝平帝被王莽藥殺篡位26年,后經景帝裔孫劉秀起義師誅滅王莽復興漢室,號稱光武帝,是為東漢。復傳至十二代獻帝(196年)被曹丕篡位,廢為山陽公。后在光武帝第十三代孫劉備復回三分帝業,建都于四川,是為后漢,稱為漢昭烈帝。傳位給劉禪,封其次子劉永為魯王。劉永之子劉晨遷至洛陽。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兵荒馬亂。劉晨第廿五世孫劉祥兄弟三人在江南各自逃散,二人不知所蹤。只有劉祥攜眷逃至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洞葛荇凹村居住。
劉祥第十六世孫廣傳公,乃開七公之子,任江西省瑞金縣正堂,因與文天祥一事而盡忠任上。原配馬氏生九子,名巨源、巨泉、巨洲、巨淵、巨海、巨浪、巨波、巨漣、巨江;妾楊氏生五子,曰巨淮、巨河、巨漢、巨浩、巨深。(稱十四巨)散居各省州縣,或文武科甲,或士農工商,各司其業。巨泉公偕眷南行,落戶于廣東南雄寶昌縣。生六子散居各地。
清廉公是巨泉公的四公子,遷往始興縣牛田村,十四圖珠磯里。生三子,長曰俊號杰甫,次曰兆熊(少雄)號參甫,三曰沙亭號毅甫。因胡妃之禍,深怕牽連,乃隨羅貴祖等九十七人于宋開禧元年三月十六日南遷。劉俊兄弟三人同到廣州西門外達觀橋分袂,各擇居地。俊翁與子政公二孫富翁貴翁乘筏逐流至新會縣文章都亨頭官橋村定居;沙亭入贅中樂都,兆熊入居新寧(臺山)里坳,是為臺山劉姓源流之始。其班派是:“大明泰會遇中天,重道崇儒顯尊賢。有日克其漢業振,富貴榮華世相傳。”
臺山劉氏分布情況
臺山劉姓的分布,主要的村莊在大江的里坳,水步的橫水、坑口;附城的橫湖、白虎頭,沖蔞的蓈傘塘、大嶺,廣海的東山、月明等地。其他有不少是同宗分支雜居。
廣海東山村、沖旁村、南壙村,他們是遠祖分支。據東山族譜說是廣傳公五公子巨海的子孫(一說是劉俊裔孫富翁子孫,極待研考)。巨海翁玄孫劉文聳,原居南雄始興牛田珠磯里,南宋末年元兵大舉南下,為避兵亂,文聳年少跟隨難民南逃至新會,流離失散,無所依靠,幸好鄒姓人收養而至成人。故后來有“劉不可失,鄒不可忘”之說,以示不忘恩德。文聳翁第九代孫性善遷移廣海東山定居,后又分支沖旁村、南壙村。其班派是:“孝友成先德,敬勤佑子孫。文章居上國,綱紀正常倫。”
劉俊攜帶一子政翁。二孫劉富劉貴定居于新會文章都亨頭官橋村。父祖逝故之后,兄又出贅。貴公娶伍氏女獨守家園,生四子,曰世祖、世興、世榮、世華。
一次,世華往新寧文章都橫水堡,見此地山水幽美,登山舉目四望,山川如龍飛峽,串田渡澗,逆水倒流入戶,凝聚一堂;后枕橫嶺與虎山作鎮,前有牛山與獅峰為案,案外層巒秀聳;銅鼓山又為之掛榜。可說是山明水秀,確是一塊風水寶地,遂以定居。后來分支各地有沖蔞的蓢山壙和大嶺;水步的坑口;附城的橫湖;都斛的坭沖、兩墩以及廣海各地,奕葉蕃茂,源遠流長。他的班派是:“宗本漢朝裔,萬祀仰先公,學維希孔孟,道德永嘉崇。”此派乃陳白沙所編,稱為“白沙卷”。后來萬勺公奉旨特授瓊山縣教諭,任滿回來再續:“景運中興啟,貞元際會逢,明良相定國,建業兆昌隆。”凡是亨頭、橫水,沙涌子孫均按此派次序排列。
后來,世興公的子孫又從亨頭遷入臺山沖蔞蓢傘壙、水步坑口,散居橫湖、廣海、沙欄、深井等地與同宗者共居。而世祖的子孫,從四世孫文顯公才由嶺背遷端芬,九世孫明遠公遷都斛,十四世孫傳學、傳茂于康熙年間,才在嶺背遷廣海月明村,以后分支東南里、瑞獅里、海宴廣海廠。
劉兆熊的子孫除里坳之外,又分支白虎頭、白石、五十、沖蔞、廣海、斗山和坑口與同宗別支兄弟合居,共同發展。此外尚有別支劉姓,其班派是:“孔懷彥德,弘道良家,世傳忠厚,克昌榮華。”這便是臺山劉姓的分布概況。
臺山劉氏名人及其影響和貢獻
民國十三年(1924),臺山縣第一任民選縣長劉栽甫,蒞位后即思整頓社會治安,解民危困,向五邑當局司令朱雅懷申請派兵協助清剿匪邦陳祝三以安黎民。是臺山建縣以來較為廉潔的縣官。又如劉耀寰是國民黨將領,在協助剿滅陳祝三股匪和后期抗日戰爭中都起到積極作用。
在盜匪橫行鄉曲的年代,臺山猶以廣海地區為甚。香港殷商劉子清、劉笏廷不避艱辛,數度奔波為民請命,利用西南監察使劉侯武的關系,吁請北伐軍第四軍長李濟深,派兵剿匪。費神、費時、費財,充分體現他們的愛鄉情懷。
抗日戰爭期間,臺山陷于糧荒,奸商囤積居奇,饑民遍野,出現人吃人局面。海外華僑致電重慶政府,敦請中央委員劉維熾親自回臺主持賑款賑糧,嚴懲貪官。這是華僑對他的信任和愛戴,為家鄉做了一件好事。
臺山是僑鄉,劉姓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為數不少,他們為社會作出貢獻,為祖國爭得榮譽。全世界140多個劉、關、張、趙的龍岡組織,都有劉姓的人。如為美國的矸頭業、航運業作過貢獻的劉興;投資廣州電燈局發起人之一,以及和劉興合資開創廣西煤礦公司的劉顯隆;為籌建大埠青年會、東華醫院加省大學宿舍以及歷年祖國水災地區、紅十字會、嶺南大學、培正中學等竭力奔走效勞,被譽為慈善家的劉崇溪(均為里坳人);在美國獲得園藝家稱號的劉金鑽,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和紐約博覽會都安放其半身塑像。1911年美國果樹栽培學會給他授予“他爾懷德”銀質獎章。
近期被譽為“中澳友誼開拓者”的劉光福,1982年榮獲澳大利亞英帝國勛章,當地報紙稱之“澳洲華僑社會之父”。旅美紐約劉振翼開設東方文化公司和畫廊,被稱為“東方文化傳播者”,他的名字收編在《海外華人名人錄》。
當代還有溫哥華的劉日輪以慈善家、企業家的身份收編在《海外華人名錄》;載入《美國風云人物志》的劉郁南又以實業家身份被編入《海外華人名人錄》;美國有位著名法學界的權威人士劉成威,便是我邑橫水人。
臺山劉氏人才輩出,這里不能盡述。總之,他們在歷史上的影響,和對國家民族或對居留國以及對家鄉建設,都作出不懈的努力和貢獻,為人們所稱頌。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