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則,堅持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為目標,通過提前謀劃、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等強力措施,著力把每一件民生實事做成“民心工程”。經過一年努力,經市人大代表票決產生的民生實事(10大項31個子項)已全面高質完成(其中,提前完成19項),集中解決了一批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現將完成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確保責任到位。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民生實事工程,辦好民生實事不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更是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一是突出高位統籌,建立由市長負總責、各分管副市長親自主抓、各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的工作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責任全覆蓋”高位推動的工作格局。二是注重深度謀劃,市政府對票決產生的民生實事第一時間進行任務分解,逐項明確牽頭市領導、責任單位、目標任務、關鍵節點,各牽頭責任單位制定了具體落實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有力推動各項民生實事落地見效。三是做到靠前指揮,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定期通報民生實事項目進度,并多次深入一線督促檢查指導。市政府分管領導經常親自協調、實地督查、現場辦公,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二)強化要素保障,確保高效推進。切實把辦好民生實事作為保底工程,做到資金優先安排、土地優先保障、力量優先調配,為民生工程順利推進提供有力支持。落實資金保障方面,市政府在財政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多渠道籌措資金,在民生實事資金預算和撥付方面做到優先安排、優先調度,確保民生實事財政配套資金落實到位、及時支出到位。我市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預計用于民生投入的資金53.37億元,同比增長10.5%,占一般公共預算預計支出的75%。破解制約難題方面,各職能部門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精準施策,主動開通民生實事建設“綠色通道”,積極推動民生實事在手續辦理、施工建設、竣工使用等各個環節搶時間、爭進度、快落實,為民生實事項目建設創造了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三)強化督查督辦,確保落地見效。把辦好民生實事作為檢驗政治責任、民生情懷和工作能力的“試金石”,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去推動落實。一方面,將民生實事全部納入績效管理與督查系統,嚴格落實“一月一通報、一季度一督查”制度,通過開展現場督查、不定期督查、專項督查和“回頭看”,及時發現問題、預判問題、協調解決問題,推動民生實事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另一方面,繼續加大對民生實事的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多種形式,將開展的民生實事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推進美麗臺山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不斷營造全社會關注民生、支持民生、服務民生的良好氛圍。同時,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民生實事開展視察調研,廣泛吸取多方經驗,促使民生實事辦理“提速升溫”,確保每一件民生事都真正辦成百姓的“暖心事”“貼心事”。
二、項目完成情況
(一)促進教育發展水平。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奮力推動臺山教育事業再上新臺階。一是積極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制定《關于推進臺山市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工作方案》,通過新建、擴建、改建、回收等方式,于9月提前完成省和江門下達學前教育“5080”目標任務(其中,全市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1.59%、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合計達到83%)。二是認真做好四個鎮(街)教育強鎮復評,不斷鞏固提高教育“創強”成果,專家組已于12月18日順利完成臺城、三合、海宴、北陡等四鎮(街)的教育強鎮復評驗收工作。
(二)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認真貫徹落實省、江門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工作部署。一是不斷完善疫苗接種管理體系建設,已于11月底前配備齊全全市冷鏈設備設施,完成22家預防接種門診標準化建設。二是全面實施城鄉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已于9月提前完成農村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各9846例任務,截至12月底累計完成城鄉婦女宮頸癌檢查11044例,乳腺癌免費檢查11235例。
(三)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孤兒保障等底線民生保障水平。從2020年1月1日起,我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900元/人/月,城鎮低保補差水平由原來不低于637.5元/人/月提高到675元/人/月,農村低保補差水平由原來不低于425元/人/月提高到540元/人/月,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1440元/人/月,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提高到175元/人/月,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提高到235元/人/月,機構集中供養孤兒最低養育標準提高到2200元/人/月,散居孤兒、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最低養育標準提高到1800元/人/月。同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的醫療救助按90%的比例予以救助,并對精準扶貧重點幫扶對象的住院、特定病種門診醫療費用(不含起付標準以下費用及藥店購買藥品等發生的費用)按規定分別全額結算。
(四)加強市場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為切實從源頭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我市堅持“四個最嚴”要求,通過加強食用農產品源頭治理、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做好食用農產品快檢和食品抽查、全面提升校園食品安全保障等措施,各項工作任務均按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全市食品質量安全得到顯著提升。
(五)提高養老照護服務水平。針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截至12月底,我市已建設完成1家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臺山市汶村鎮黃振球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2家長者食堂(臺城街道城南樂家園、汶村頤養食堂)、3間鄰里敬老互助站(四九鎮上南村鄰里敬老互助站、赤溪鎮長安村鄰里敬老互助站、沖蔞鎮竹洛村鄰里敬老互助站)、5家居家養老服務站(大江鎮來安居家養老服務站、赤溪鎮曹沖山邊居家養老服務站、汶村鎮鳳村那塘居家養老服務站、沙奇居家養老服務站、西聯居家養老服務站),養老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六)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已于今年3月完成對2019年扶貧任務驗收,并印發《臺山市脫貧攻堅補短板提質增效工作方案》,持續加強對脫貧不穩定、邊緣人口等對象(135戶、457人)進行返貧風險監測。截至12月底,我市已無返貧人數,達到高質量脫貧人數2447人,脫貧率為100%,脫貧攻堅成效得到鞏固提升。
(七)著力解決群眾飲水難題。把解決農村飲水問題作為民生大事來抓,全力推進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截至12月底,全面完成三合鎮和端芬鎮兩宗飲水改造工程建設,累計完成供水管道鋪設169公里(累計完成投資3417萬元)。其中,三合飲水工程完成78公里(累計完成投資1622萬元),解決64條自然村1.07萬人集中供水;端芬鎮飲水工程完成91公里(累計完成投資1795萬元),解決82條自然村1.26萬人集中供水。
(八)落實就業創業幫扶政策。緊緊圍繞“六穩”“六保”工作,主動在增加就業崗位、加強技能培訓、鼓勵扶持創業上下功夫,深入推進“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大工程,確保各項就業創業幫扶政策落地落實。據統計,全年組織開展以工代訓“百日行動”和各類專業培訓超10萬人(次),主動幫助高校畢業生、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人員等重點人群就近就地就業創業,確保我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7%-2.91%之間。
(九)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近年來,我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探索便民服務新舉措。一是推進“政務服務無堵點城市”建設,已于10月底前實現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共1169項)“四辦率”達100%,全流程網辦率達73.47%,基本實現讓群眾辦事少填、少報。二是推動自助辦理和網上辦理,群眾可以通過“粵省事”“僑都之窗”直接辦理54項證明事項及居住登記、居住證辦理、居住證換證等手續,努力以更加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滿足群眾需求。
(十)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通過全力推進城區垃圾“四分類”示范區建設、繼續實施城市綠化工程、持續開展“城管進社區管到位”行動、完善公園公共設施等多項措施,不斷優化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特別是以網格化社會治理為基礎, 切實做到“三事分流”,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最大限度將城市管理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
一年來,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民生實事辦理扎實推進,成效顯著。但在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些民生實事受資金限制,辦理質量不高,一些辦成的實事,尤其工程建設類實事投入使用后,缺乏后續的配套管理等。對于以上問題,市政府將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改進,進一步做細做實做好各項民生實事,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以扎扎實實的工作業績向各位代表和人民群眾交出滿意的“民生答卷”。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