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高清性xxxxhdvideos,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一级特黄,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午夜影院激情,欧美高清性xxxxhd,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網站支持IPv6
您現在的位置 :
臺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臺山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
  • 2021-01-19 11:41:10
  • 來源: 臺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發布機構:臺山政府網
  • 打印】   【字體:    


臺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臺山市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

臺府辦函〔2021〕13號


廣海灣經濟開發區、產業轉移工業園管委會,各鎮(街)政府(辦事處),市直各單位,上級駐我市有關單位:

  新修訂的《臺山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應急管理局反映。

  


                                                                                                  臺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月4日




臺山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 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建立健全生產安全事故災難應急救援機制,提高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能力,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3號,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5號,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2009年8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8號修訂)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591號,根據國務院令第645號令修訂,自2011年12月1日起實施)

  (4)《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9號,自2019年4月23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7號,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005年1月26日國務院第79次常務會議通過,2006年1月8日發布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9號,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9)《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國務院令第708號,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0)《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全監管部門應急預案框架指南的通知》(安監總廳應急〔2011〕222號)

 ?。?1)《生產安全事故統計管理辦法》(安監總廳統計〔2016〕80號,2016年7月27日)

 ?。?2)《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88號,根據應急管理部2號令修訂,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13)《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廣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94號,自2017年11月30日起施行)

  (14)《廣東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2010年6月2日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5)關于修改《廣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實施細則的通知》(粵安監應急〔2017〕9號,自2017年6月12日施行)

  (16)《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送及處置工作的通知》(粵安〔2012〕11號)

 ?。?7)《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GB/T 29639—2013)

 ?。?8)《江門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江府辦函〔2015〕208號)

  (19)其他未列名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規范

  1.3事故分級標準

 ?。?)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Ⅰ級)

 ?、僭斐?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重傷(中毒),或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生產安全事故。

 ?、谛枰o急轉移安置10萬人以上的生產安全事故。

 ?、鄢鍪∪嗣裾畱碧幹媚芰Φ纳a安全事故。

 ?、芸缡〖壭姓^、跨領域(行業和部門)的生產安全事故。

  ⑤國務院領導同志認為需要國務院安委會響應的生產安全事故。

 ?。?)重大生產安全事故(Ⅱ級)

 ?、僭斐?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中毒),或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l億元以下的生產安全事故。

  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5萬人以上、10萬人以下的生產安全事故。

 ?、鄢龅丶壱陨鲜腥嗣裾畱碧幹媚芰Φ纳a安全事故。

  ④跨地級以上市行政區域的生產安全事故。

 ?、菔∪嗣裾J為有必要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的生產安全事故。

 ?。?)較大生產安全事故(Ⅲ級)

 ?、僭斐?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中毒),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生產安全事故。

 ?、谛枰o急轉移安置3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生產安全事故。

 ?、鄢隹h級人民政府應急處置能力的生產安全事故。

  ④發生跨區(縣級市)行政區域的生產安全事故。

  ⑤市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啟動Ⅲ級應急響應的生產安全事故。

 ?。?)一般生產安全事故(Ⅳ級)

 ?、僭斐?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傷(中毒),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下的生產安全事故。

 ?、谛枰o急轉移安置3萬人以下的生產安全事故。

  ③區(縣級市)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啟動Ⅳ級響應的生產安全事故。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臺山市范圍內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失蹤),或者10人以下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Ⅳ級生產安全事故災害災難的應對工作。

  當發生超出鎮(街,下同)政府(辦事處,以下統稱鎮政府)應急處置能力,或跨鎮級行政區、跨多個領域(行業和部門)的生產安全事故,啟動本應急預案。

  當發生較大(Ⅲ級)、重大(Ⅱ級)、特別重大(Ⅰ級)生產安全事故災害災難后,迅速啟動本事故應急預案,全力以赴組織救援;同時,按照分級管理原則報請江門市應急管理局逐級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實施救援。

  1.5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專業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眾的基礎作用。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和市安委會組織協調下,各鎮政府和市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有關生產安全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企業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職責,建立生產安全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

 ?。?)條塊結合,屬地為主

  實行各鎮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市有關部門應當與鎮政府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指導和協調作用。

  (4)依靠科學,依法規范

  采用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采用先進的救援裝備和技術,增強應急救援能力。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5)預防為主,平戰結合

  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災難應急與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常態下的宣傳教育、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建設、裝備完善、預案演練等工作。


  2 危險性分析

  2.1區域概況

  臺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瀕臨南海,毗鄰港澳,陸地總面積3286平方公里,現轄16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

  臺山市現有廣海灣經濟開發區和產業轉移工業園兩大產業發展平臺。廣海灣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52.86平方公里,是省級新區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的核心區和起步區之一;產業轉移工業園規劃總面積138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重卡和商用車產業、五金機械制造、清潔能源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及裝備等產業。

  臺山市海洋資源豐富,海域面積2717平方公里,海(島)岸線長697公里,有廣海灣和鎮海灣兩大海灣,大小海島(礁)557個,其中上、下川島分別為全省第二、第六大島,有可供水產養殖的淺海21萬公頃,沿岸灘涂(潮間帶)1.3萬公頃,漁港3個。

  臺山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8℃,年平均日照1836小時,年均降雨量2007毫米。

  2.2風險分析

  臺山市共有4家露天開采非金屬礦山,分別是臺山市耀成石料有限公司、臺山市祥安礦業有限公司、臺山市萬方石業有限公司和臺山市北陡雄利沙石開發有限公司,其中臺山市耀成石料有限公司和臺山市祥安礦業有限公司已投產,臺山市萬方石業有限公司和臺山市北陡雄利沙石開發有限公司即將投產。存在的事故災害類型主要有坍塌(滑坡)、泥石流、放炮、火藥爆炸、車輛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傷害、觸電、火災、容器爆炸、淹溺等。

  臺山市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30家(13家帶倉儲經營企業,17家不帶倉儲經營企業),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11家。加油站87家、儲存、經營汽油的油庫3家、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2家、涉氨企業12家,危險化學品主要有易燃有機溶劑、液氨、乙炔、電石、酸類、堿類等物質,存在的事故災害類型主要有危險化學品泄漏、火災、爆炸、灼燙、中毒窒息等,可能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

  全市煙花爆竹經營(零售)企業86家,批發企業1家,存在的事故災害類型主要有火災、爆炸等,可能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

  其他工商貿行業也可能有車輛傷害、觸電、電梯困人、粉塵爆炸、高處墜落、機械傷害、起重傷害、液氨泄漏中毒等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3 組織機構和職責

  全市生產安全事故災難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由市政府、市應急管理局、市有關部門、各鎮政府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領導機構、綜合協調指揮機構、專業協調指揮機構、應急支持保障部門、應急策劃專家組、應急救援隊伍和生產經營單位組成。

  3.1市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部及職責

  3.1.1市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部組織領導

  市安全生產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應急指揮部”)組織領導由總指揮、副總指揮、執行總指揮(兼現場指揮部現場指揮官)組成。

  總指揮:市分管領導。

  副總指揮:市府辦分管負責同志。

  執行總指揮:由市應急管理局局長擔任,同時兼任現場指揮部現場指揮官。

  3.1.2市應急指揮部職責

  (1)貫徹執行防范和應對有關危險化學品事故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確定生產安全事故的等級及響應級別,按本預案規定的程序啟動和結束應急響應,統籌有關力量和資源參與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指揮、協調各鎮開展有關生產安全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工作;

 ?。?)指揮、協調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和市級應急救援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決定和批準搶險救援工作的重大事項;

 ?。?)落實上級領導批示(指示)相關事項。

  3.2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職責

  3.2.1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成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應急管理局,具體承擔市應急指揮部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市應急管理局局長擔任。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

  3.2.2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承擔市應急指揮部應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應急協調指揮工作;

  (2)組織指導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并指導各專業(或行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工作;

 ?。?)負責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工作,組織編制、管理和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綜合監督檢查、指導各鎮和各專業應急救援機構及隊伍的應急準備情況;

  (4)負責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的報送工作,建立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專家、預案、技術裝備等信息數據庫,建立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網絡;

  (5)組織協調指揮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協調有關應急救援力量參加事故救援;

 ?。?)組織指導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宣傳培訓、演練和交流;

 ?。?)承擔市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交辦的其他工作。

  3.3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及職責

  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由市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參與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各成員單位根據企業生產安全事故處置工作的職責編制部門應急處置卡,明確專業應急隊伍、應急裝備、應急物資等應急資源,指定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負責人和聯絡員,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備案。

  市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及其職責如下:

  (1)市委宣傳部:負責組織和指導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新聞發布,正確引導輿論導向。

  (2)市政府辦公室:事故涉及外籍地區人員傷亡、失蹤或被困時,及時向有關機構通報,協商或處理相關事宜。

 ?。?)市發展和改革局:根據市級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品種目錄和標準、年度購置計劃,負責市級救災物資的收儲、輪換和日常管理,根據市應急指揮部的動用指令按程序組織調出,組織協調事故現場成品油保障。

 ?。?)市科工商務局:負責指導、協調各行業領域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技術研發,保障應急無線電通信業務頻率的正常使用,建立健全應急通信工作體系,組織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建立有線與無線相結合、基礎通信網絡與機動通信系統相配套的應急通信保障系統。

 ?。?)市委統戰部:事故涉及港澳臺地區人員傷亡、失蹤或被困時,及時向有關機構通報,協商或處理相關事宜。

  (6)市公安局:負責生產安全事故事故現場及周邊警戒、道路交通管制;負責涉案人員的監控工作,維護社會安全秩序,做好遇難者身份鑒定工作,協助易制毒、易制爆、劇毒化學品轉移工作,協助組織受災群眾安全疏散。

 ?。?)市司法局: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特殊單位及群體的監控和安置;為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撐服務。

 ?。?)市財政局:負責保障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所需經費。

 ?。?)市民政局:做好遇難者遺體的保存、處理和殯葬等善后服務。

 ?。?0)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協調生產安全事故有關的工傷保險工作。

 ?。?1)江門市生態環境局臺山分局:負責組織因生產安全事故引起的次生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獲知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后,按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開展應急監測。

 ?。?2)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組織、指導事發地周邊涉及的在監、在建工程(水利、交通工程除外)、既有房屋的搶險救援工作;協調應急救援裝備參與工程搶險工作。

 ?。?3)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負責指導各鎮、相關單位開展燃氣管道的搶險救援工作,組織做好事故有關的城區市政排水工程的搶險搶修工作;指導事故發生區域有關單位做好城市供水、燃氣保障工作,督促有關單位搶修受損市政公用設施,組織、指導事發地周邊涉及的城市道路的在建交通工程的搶險救援工作,組織做好事故有關城市排水工程的搶險搶修工作。

 ?。?4)市交通運輸局:協助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的許可及運輸工具的安全管理;負責建立完善道路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所需的應急專家、專業隊伍、轉輸裝備及車輛等應急資源,并根據處置需要調集相關力量參與救援工作;負責組織、協調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所需的交通運輸保障;組織、指導事發周邊涉及的在建交通工程(城市道路除外)的搶險救援工作。

 ?。?5)市水利局:指導做好事發地水源保護工作,組織、指導事發周邊涉及的在建水利工程的搶險救援工作。

 ?。?6)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負責完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建立健全應急廣播體系,確保公眾及時、準確獲取政府發布的權威災情和應急救援信息。

 ?。?7)市衛生健康局:負責調度全市醫療隊伍、專家等資源和力量,做好生產安全事故受傷人員的救治和康復工作;設立臨時醫療點,為受災群眾、搶險救援人員、集中安置點受災群眾提供醫療保障服務;按需開展現場救援區域的防疫消毒;為受傷人員和受災群眾提供心理衛生咨詢和幫助。

  (18)市應急管理局:負責統一組織、指揮、協調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編制、修訂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協調應急預案銜接工作;負責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監督檢查各鎮、各從業單位制訂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模擬演習;傳達并督促有關部門單位落實市委、市政府有關決定事項和市領導批示、指示精神;承擔指揮部日常工作;負責生產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匯總、報送工作;依法組織指導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監督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落實情況。

 ?。?9)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加強市場監管,維護事故發生周邊市場穩定;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救災物資等違法行為;依法承擔特種設備事故調查工作。

  (20)市醫療保障局:負責協調生產安全事故相關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工作。

 ?。?1)市公資辦:負責調配所管理的國有企業相關應急救援隊伍、物資、裝備等應急資源,協助進行現場救援。

 ?。?2)市消防救援大隊:負責撲救事故現場火災和組織人員搜救;根據生產安全事故處置需要,負責前沿指揮部指揮工作。

 ?。?3)臺山供電局:負責組織實施管轄范圍內受生產安全事故影響電網的恢復及設備搶修工作,為事故應急救援提供電力保障;組織管轄范圍內電力設備的停電及事后恢復工作。

  (24)市氣象局:負責事故救援的氣象保障,為事故現場救援、人員疏散等提供氣象服務支持。

  (25)臺山市自來水公司:負責事故現場救援的供水保障,事故所涉供水設施的搶險搶修工作,根據事故情況,加強城市供水水質的監督檢查,指導做好相應應急處置工作,防止次生事故發生。

 ?。?6)鎮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做好轄區內應急隊伍建設及應急物資、裝備儲備工作,組織協調應急救援后勤保障、善后處置、災后重建等工作;依法指揮、組織、協調本轄區內一般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和事故處置工作,參與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7)事發單位:事故發生時,事發單位應立即啟動本企業應急響應,按照規定向事發地縣級以上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上報事故信息,并及時通報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單位和居民;按照現場搶險指揮機構要求,提供應急處置相關資料,參與事故搶險、救援及搶修等工作。相關涉事周邊單位應協同應對,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減輕事故危害。

 ?。?8)市應急委其他成員單位:按本部門工作職責承擔相應的應急處置工作。

  3.4現場指揮部及職責

  3.4.1現場指揮部

  我市發生一般(Ⅳ級)生產安全事故時,根據應急處置工作實際需要,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牽頭,組建由市有關部門負責人、應急救援專家、應急救援隊伍負責人、事發單位負責人等人員組成的現場指揮部,統一指揮和協調現場應急處置工作?,F場指揮部實行現場指揮官負責制,現場指揮官負責現場決策和指揮工作,指揮調度現場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資源,依職權調撥或申請調撥應急資金。

  現場指揮官:市應急管理局局長擔任,負責協調、指揮有關單位和個人參與現場應急救援。

  現場副指揮官:市應急管理局分管應急的副局長(配合現場指揮官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負責組織協調新聞發布工作)、事發地鎮政府分管應急管理的同志(組織本轄區有關應急資源參與應急處置工作)、市消防救援大隊現場救援負責人(根據生產安全事故處置需要,負責前沿指揮部指揮工作)擔任。當發生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事故時,江門市生態環境局臺山分局分管負責人同時擔任現場副指揮官,調度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專家、應急裝備等應急資源參與廢棄危險化學品處置事故應急處置;發生道路運輸事故時,市交通運輸局分管負責人同時擔任現場副指揮官,調度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專家、應急裝備等應急資源參與道路事故應急處置。

  現場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組、技術專家組、搶險救災組、治安疏導組、醫療衛生保障組、輿情新聞信息組、后勤保障組、環境氣象監測組、涉外(港澳臺)聯絡組、調查評估組、善后工作組共11個工作組,各工作組組長由現場指揮官指定參與搶險救援部門的現場負責人擔任。現場指揮部可根據應急救援需要增減相關應急工作組。

  3.4.2現場指揮部的職責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以屬地為主,事發地鎮政府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涉及多個領域、跨鎮級行政區或影響重大的事故,根據需要由市委、市政府組織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F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如下應急救援協調指揮工作:

  (1)根據市應急指揮部的指示全力實施應急救援;

 ?。?)劃定事故影響范圍,設置安全警戒線;

  (3)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轉移、疏散安全受到威脅的人員和財產;

 ?。?)調集和配置有關應急救援資源,切斷事故災害鏈;

 ?。?)組織事故現場保護、事故調查工作,組織事故善后處理;

 ?。?)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和市應急指揮部報告事故事態發展及救援進展情況;

 ?。?)做好事故經驗教訓總結和救援評估工作。

  3.5應急救援專家組及職責

  3.5.1應急救援專家組組成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根據應急工作需要組建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專家組,由消防、危險化學品、機械電氣、應急處置、建筑工程、環境保護、醫療救護等專業專家組成。

  3.5.2應急救援專家組職責

 ?。?)對事故的發展趨勢、搶險救援方案、專業處置方案等提出意見和建議,為應急搶險救援行動的決策、指揮提供技術支持;

  (2)對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預測、評估;

  (3)根據行政主管部門的安排,參與應急演練及事故調查。

  3.6應急救援隊伍及職責

  3.6.1應急救援隊伍組成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隊伍主要包括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企業應急救援隊伍、社會應急救援隊伍。應急救援隊伍應當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并定期組織訓練。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依托全市綜合性消防救援隊、專職消防隊建立,是臺山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由市應急指揮部組織建立,企業應急救援隊伍由企業根據企業特點自行組建,社會應急救援隊伍由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資質的人員組成。

  3.6.2應急救援隊伍職責

 ?。?)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

  負責撲救事故現場火災和組織人員搜救;根據企業生產安全事故處置需要,負責前沿指揮部指揮工作。

  (2)專業應急救援隊伍

  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按照各自應急救援隊伍的職責開展危險化學品、環境污染、交通、衛生、燃氣、建筑工程、通信保障、電力、給排水等專業救援任務處置工作,并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建立應急值班制度,配備應急值班人員,加強日常訓練與考核,提高實戰技能,發揮救援隊伍在預防性檢查、安全技術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企業應急救援隊伍

  負責本單位事故的先期處置和應急救援工作,配合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開展搶險救援;定期進行預防性檢查,消除事故隱患,并建立預防檢查檔案;按照編制的事故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演練。

 ?。?)社會應急救援隊伍

  參與防災避險、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和普及工作,協助開展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4 運行機制

  4.1預防、監測與預警

  4.1.1預防

 ?。?)本市城市規劃和發展建設應充分考慮土地、人口、資源、環境等因素,科學回避生產安全事故風險,統籌安排應對生產安全事故必須的基礎設施、物資設備和人力資源,實現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同步實施,努力提高城市安全水平。

 ?。?)市有關部門、各鎮政府應當建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認真分析安全風險大的行業領域和關鍵環節,建立完善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指導、監督、檢查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實現安全生產總體狀況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協調。

 ?。?)本市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強化安全風險辨識評估,落實安全風險防控措施,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相關標準,結合本單位組織管理體系、生產規模和事故風險特點,建立本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按照有關規定上報備案,并對生產經營場所及周邊環境開展隱患排查,及時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隱患,防止事故發生。

  4.1.2監測

 ?。?)市應急管理局以安全管理綜合信息系統為基礎,形成政府監督管理、企業申報信息、數據共建共享、部門分工監管的安全管理綜合信息平臺。通過平臺獲取企業基本信息,建立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監測、風險控制、風險預警的動態監控,實現對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風險的有效控制和應對。

 ?。?)企業應建立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和建檔等監控制度,嚴格落實企業的隱患排查治理主體責任,定期組織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對于排查發現的事故隱患,應當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并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控治理,并向所在鎮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業監管部門報告。

  4.1.3預警

  4.1.3.1預警級別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預警級別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Ⅰ級為最高級別,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示,預警級別劃分標準如下:

 ?。?)藍色等級(Ⅳ級):預計可能發生一般(Ⅳ級)以上生產安全事故,事故即將臨近,事態可能會擴大;

  (2)黃色等級(Ⅲ級):預計可能發生較大(Ⅲ級)以上生產安全事故,事故已經臨近,事態有擴大的趨勢;

  (3)橙色等級(Ⅱ級):預計可能發生重大(Ⅱ級)以上生產安全事故,事故即將發生,事態正在逐步擴大;

  (4)紅色等級(Ⅰ級):預計可能發生特別重大(Ⅰ級)以上生產安全事故,事故會隨時發生,事態正在不斷蔓延。

  生產安全事故即將發生或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市應急指揮部對生產安全事故信息進行評估,預測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可能性的大小、影響范圍和強度以及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級別。當發生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時,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根據突發事件牽頭處置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按程序向適用范圍的企業發布相關預警信息,督促企業做好防范工作。

  4.1.3.2預警信息發布

  對經評估可預警的生產安全事故,市政府、鎮政府根據規定的權限和程序,通過臺山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職能部門網站和市應急管理局網站發布。同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網上社區、電子顯示屏、有線廣播、宣傳車等通信手段和傳播媒介、基層信息員發布預警信息;對特殊人群以及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采取指定專人負責預警信息傳遞工作。

  預警信息內容包括:發布機關、發布時間、事件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范圍、警示事項、相關措施和咨詢電話等。

 ?。?)Ⅱ級以上生產安全事故預警信息,按照廣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的有關規定申請發布。

 ?。?)Ⅲ級生產安全事故預警信息由江門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予以發布。

  (3)Ⅳ級企業生產安全事故預警信息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予以發布。

  4.1.3.3預警響應

 ?。?)藍色等級(Ⅳ級)預警響應:進入藍色預警期后,相關成員單位、預計事發地的鎮政府、企業應做好應急響應準備,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收集、報告有關信息,加強事態發展情況的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預計事發地鎮政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有關專家對事態進行分析評估,預測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影響范圍和強度,并做好事故應急救援準備;應急救援隊伍隨時待命,接到命令后迅速出發,視情況采取防止事故發生或事態進一步擴大的相應措施。按程序申請啟動本預案Ⅳ級預警響應,并部署相關預警響應工作;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及相關應急人員趕赴現場,組織對預警危險區域進行應急處置;市應急救援專家組進駐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或現場,對事態發展做出判斷,并提供決策建議。市應急指揮部及相關成員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和分級負責的原則,依法采取以下一項或多項措施:

 ?、俟夹畔⒔訄蠛妥稍冸娫挘皶r收集和上報有關信息,向社會公告采取的有關特定措施、避免和減輕危害的建議和勸告;

 ?、诮M織有關部門和機構、專業技術人員、有關專家,隨時對事故信息進行分析評估,預測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影響范圍和級別,定時向社會公布與公眾有關的事故預測信息和分析評估結果;

 ?、劢M織應急救援隊伍和負有特定職責的人員進入待命狀態,動員后備人員做好應急準備;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物資、裝備、設備和工具,準備應急設施和室內臨時避險場所,確保其隨時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芗訌娛掳l區域重點單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衛;確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輸油等公共設施的安全運行;

 ?、蒉D移、疏散或撤離易受事故危害的人員并妥善安置,轉移重要財產;

 ?、揸P閉或限制使用易受事故危害的場所,控制或限制容易導致危害擴大的公共場所的活動;其它必要的防范性、保護性措施。

 ?。?)黃色等級(Ⅲ級)、橙色等級(Ⅱ級)、紅色等級(Ⅰ級)預警響應:

  在藍色預警響應的基礎上,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按照上級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部署,按程序申請啟動本預案Ⅲ級、Ⅱ級、Ⅰ級預警響應,并部署相關預警響應工作。

  4.1.3.4預警信息的調整和解除

  預警信息實行動態管理。當事故擴大或可能發生的事故級別預測會增大,預計現場應急救援力量無法有效消除事故險情,事故等級將擴大至較大級別甚至重大級別、特別重大級別時,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及時報告市應急指揮部,向上級應急指揮機構申請調整預警級別并重新發布。

  有事實證明不可能發生一般等級生產安全事故或者危險已經解除時,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按程序宣布解除預警信息,終止預警期。

  4.2應急處置與救援

  4.2.1信息報告和共享

  4.2.1.1事故信息報告

 ?。?)獲悉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應立即撥打市應急管理局值班電話報告事故基本情況。

  (2)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事發單位現場有關人員要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向事發地鎮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相關部門和單位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派人前往現場,初步判定事故等級,同時報上一級主管部門。

  4.2.1.2事故信息報告時限和程序

 ?。?)當一般(Ⅳ級)和較大(Ⅲ級)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事發單位在事故發生后立即向事發地鎮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電話報告。事發地鎮政府應在接到事故報告后20分鐘內向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接報后15分鐘內向市委市政府值班中心書面報告信息。事故后續處置情況應及時報告。

  (2)當重大(Ⅱ級)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力爭在確認事故級別后15分鐘內,向市委市政府值班中心電話報告事故簡要情況,書面報告時間不超過15分鐘,接到市委市政府值班中心要求電話核報的信息,電話反饋時間不超過15分鐘,書面報告時間不超過15分鐘。

  (3)發生在敏感地區、敏感時間或事件本身敏感的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報送,不受分級標準限制,要立即上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市委市政府值班中心。

 ?。?)涉及港澳臺人員傷亡、失蹤或被困的生產安全事故,需要向有關國家、地區和國際機構通報的,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時將情況通報市委統戰部。

 ?。?)涉及外籍人員傷亡、失蹤或被困的生產安全事故,需要向有關國家、地區和國際機構通報的,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時將情況通報市政府辦公室。

 ?。?)市應急指揮部按照國家、省、江門市緊急信息報送標準及有關要求,及時向國務院、省政府、江門市政府報告事故信息。

  4.2.1.3事故信息報告內容和要求

  信息報告要簡明扼要、清晰準確。事故報告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簡要經過、信息來源,事故類型,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目前事故處置進展情況,下一步擬采取的措施。

  4.2.1.4應急值班

  縣級以上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設立專門的值班室和值班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并向社會公布值班電話,受理事故報告和舉報,及時上報事故情況。

  4.2.2先期處置

 ?。?)生產經營單位發生事故時,應當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控制危險源,組織搶救遇險人員;根據事故危害程度,組織現場人員撤離或者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及時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響的單位和人員;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擴大和次生、衍生災害發生;根據需要請求鄰近的應急救援隊伍參加救援,并向參加救援的應急救援隊伍提供相關技術資料、信息和處置方法;維護事故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和相關證據等應急救援措施,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告事故情況。

 ?。?)事發地的社區工作站、居委會和其他企事業單位等應當按照當地政府的決定、命令,進行宣傳動員,組織群眾開展自救和互救,協助維護社會秩序。

 ?。?)事發地鎮政府應當按照規定上報事故情況,并組織相關力量開展遇險人員搶救,受傷人員救治;事故發展趨勢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的研判,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響的單位和人員;交通管控,事故現場隔離、秩序維護,受到威脅人員的疏散;遇險人員和遇險遇難人員親屬安撫。

  有關事故情況和應急救援工作的信息的依法發布等應急救援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擴大和次生、衍生災害發生,避免或者減少事故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市應急指揮部負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先期處置工作。上一級應急響應啟動后,協助上一級應急指揮部開展應急救援和事故處置。

  4.2.3應急響應

  對于先期處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態的事故,根據事故的性質、特點、危害程度,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事發地的鎮政府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申請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響應。應急響應級別分為Ⅰ級(一級)、Ⅱ級(二級)、Ⅲ級(三級)、Ⅳ級(四級)。

  4.2.3.1Ⅳ級應急響應

  發生一般生產安全事故時,由市有關部門牽頭處置的生產安全事故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接到事故信息報告后,分析判斷事故是否達到Ⅳ級應急響應條件。

 ?。?)達到Ⅳ級應急響應條件的,立即向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申請啟動Ⅳ級應急響應程序,將事故情況上報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并通報有關部門。若超出Ⅳ級響應條件時,應立即報請上級部門響應。

 ?。?)成立市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及各成員到位,按應急職責展開應急救援工作:

  ①指導、協調現場指揮部開展現場應急救援、監測、避險疏散、保衛警戒、醫療救護等工作;

 ?、趨f調相關專家及專業人員參與救援;

  ③跟蹤事故發展態勢,如有需要,協調增加應急救援力量。

 ?、苤笇f調相關善后工作,啟動事故調查處理程序。

 ?、莘蠎本仍Y束條件時,終止應急救援響應程序。

  4.2.3.2Ⅲ級、Ⅱ級、Ⅰ級應急響應

  江門市、省、國家相關應急機構啟動Ⅲ級、Ⅱ級、Ⅰ級應急響應時,在Ⅳ級應急響應的基礎上,由市應急指揮部按照上級應急機構的統一部署、要求,組織、協調本市各方面應急資源,配合江門市、省、國家相關應急機構做好救援處置工作。

  4.2.4指揮協調

  啟動Ⅳ級以上應急響應時,市應急指揮部按照“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屬地為主,專業處置”的要求,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4.2.4.1應急指揮部主要采取措施

  (1)及時掌握事故事態進展情況,向市委、市政府報告;

  (2)協調相關應急資源參與生產安全事故處置工作,傳達并督促有關部門落實市委、市政府有關決定事項和市領導批示、指示精神;

  (3)必要時協調武警臺山中隊應急增援;

  (4)其他相應的應急響應措施和行動。

  4.2.4.2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主要采取措施

 ?。?)將有關事故信息通報市委、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

  (2)協調有關部門、專家和應急人員參與應急救援工作,協調各級、各專業應急力量采取應急救援行動;

 ?。?)協調鎮政府、市有關部門提供人力、物資、裝備、技術、通信等應急保障;

  (4)及時掌握事故事態進展情況,向市委、市政府報告;

  (5)其他相應的應急響應措施和行動。

  4.2.4.3市應急管理局主要采取措施

 ?。?)趕赴事故現場,組織搶救遇險人員,救治受傷人員,研判事故發展趨勢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時向市應急指揮部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根據現場需要,組建現場指揮部,綜合協調事故現場救援處置;

  (3)制訂并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和事故處置的方案,防止引發次生、衍生事故;

 ?。?)組織人員疏散和現場受傷人員救護;

 ?。?)協調建立現場警戒區和交通管制區域,確定重點防護區域;協調開展受威脅的周邊地區危險源的監控工作;

 ?。?)根據現場處置工作的需要向應急指揮部請求提供相關支援。

  4.2.4.4事發地鎮政府主要采取措施

 ?。?)根據相關應急預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開展應急救援和事故處置工作,向市委、市政府、市應急指揮部報告情況;

 ?。?)組織協調有關單位做好人力、物資、裝備、技術等應急保障工作,維持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維護本轄區內社會穩定;

  (3)組織動員、指導和幫助群眾開展防災、減災和救災工作;

 ?。?)當事故可能擴大影響范圍時,及時組織受影響的群眾安全疏散;

 ?。?)其他相應的應急響應措施和行動。

  4.2.4.5市有關部門和單位主要采取措施

  (1)根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需要,組織、協調相關應急救援專家、隊伍、應急裝備等應急資源參與事故應急處置;

 ?。?)落實市應急指揮部、現場指揮部的指示,及時向現場指揮部、市應急指揮部報告應急處置情況;

 ?。?)其他相應的應急響應措施和行動。

  4.2.5處置措施

  按照生產安全事故類別和處置工作需要,現場指揮部應采取以下一項或多項處置措施:

  (1)應急處置?,F場指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等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初步評估事故后果和事態發展狀況,迅速制訂人員搜救、險情排除、危險源控制、基礎設施搶修等應急處置方案,合理調配專業人員、搶險裝備和應急物資,并根據需求及時調整和補充,采取緊急處置措施。

  (2)人員疏散?,F場指揮部根據生產安全事故特點,明確疏散撤離的范圍和方式,事發地鎮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市公安、衛生健康、民政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配合事發地鎮政府做好人員疏散以及疏散集合點治安管理、醫療衛生、物資保障等工作。

 ?。?)現場管制。市公安部門按照職責在警戒隔離區邊界設置警示標志,并設專人負責警戒。對通往事故現場的道路實行交通管制,嚴禁無關車輛進入。清理主要交通干道,保證道路暢通。合理設置出入口,除應急救援人員外,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事發地鎮政府做好配合工作。

 ?。?)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F場處置人員應根據不同類型的生產安全事故佩戴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

 ?。?)醫療衛生救援。市、鎮級衛生健康部門負責組織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并根據需要,向上級衛生健康部門請求派出有關專家和專業防治隊伍進行指導和支援。

  4.2.6應急處置要點

  4.2.6.1粉塵火災事故應急處置要點

 ?。?)應根據粉塵的物理化學性質,正確選用滅火劑。

 ?。?)滅火時,應防止粉塵揚起形成粉塵云。

  (3)若燃燒物與水接觸能生成爆炸性氣體,不應用水滅火。

  4.2.6.2中毒和窒息事故應急處置要點

 ?。?)救援隊員進入事故現場前,對自己所用的儀器要進行自檢、互檢,佩戴好呼吸器和有毒氣體報警儀,確認無誤后,方可進入現場。

  (2)實施救援時安排專人監護,防止事故擴大。

 ?。?)對中毒場所進行隔離,疏散被圍困人員,將染毒者轉移至上風向或側上風向空氣無污染區域,并進行緊急救治。

  (4)經現場緊急救治,傷勢嚴重者立即送醫院觀察治療。

  4.2.6.3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處置要點

  (1)首先對事故情況進行分析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應急救援方案,切勿盲目施救。

  (2)救援前切斷危險源,如切斷電源,關閉閥門,消除可能存在的危險狀態。

 ?。?)應急人員實施救援時,應當做好自身防護,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實施救援時安排專人監護,防止事故擴大。

 ?。?)對救出傷員進行現場緊急救護,并及時轉送醫院治療。

  4.2.6.4火災事故應急處置要點

  (1)根據火災發生位置、性質及火勢擴大的可能性,綜合考慮火災發生區域的周圍環境及火災可能對周邊的影響,確定警戒范圍。隔離外圍群眾,疏散警戒范圍內的群眾,疏散過程中應注意群眾的個體防護。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市交通運輸部門注意提前引導無關車輛繞行。

 ?。?)調集相應的消防、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專家等救援力量趕赴現場。

 ?。?)制定滅火方案,現場指揮部組織企業、專家及各應急救援小組制定滅火方案,制定滅火方案時,應根據燃燒物料性質選用合適的滅火方法。

 ?。?)實施滅火,注意配備必要的個體防護裝備(防熱輻射、防煙等),出現意外情況時,立即撤離。

  (5)現場監測。注意風向變化對火勢的影響。

  (6)現場指揮部根據現場事態的發展及時調整救援方案,并及時將現場情況報市應急指揮部。

  4.2.6.5機械傷害事故應急處置要點

  (1)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搶救的重點放在對休克、骨折和出血上進行處理。

 ?。?)發生機械傷害事故,應馬上組織搶救傷者,首先觀察傷者的受傷情況、部位、傷害性質,如傷員發生休克,應先處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處于休克傷員要讓其安靜、保暖、平臥、少動,并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盡快送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3)出現顱腦損傷,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杳哉邞脚P,面部轉向一側,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發生喉阻塞。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后再搬運。遇有凹陷骨折、嚴重的顱底骨折及嚴重的腦損傷癥狀出現,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4)發現脊椎受傷者,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繃帶或布條包扎后。搬運時,將傷者平臥放在帆布擔架或硬板上,以免受傷的脊椎移位、斷裂造成截癱,招致死亡。搶救脊椎受傷者,搬運過程,嚴禁只抬傷者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

 ?。?)發現傷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運傷者。應在骨折部位用夾板把受傷位置臨時固定,使斷端不再移位或刺傷肌肉,神經或血管。

 ?。?)遇有創傷性出血的傷員,應迅速包扎止血,使傷員保持在頭低腳高的臥位,并注意保暖。

 ?。?)動用最快的交通工具,及時把傷者送住鄰近醫院搶救,運送途中應盡量減少顛簸。同時,密切注意傷者的呼吸、脈搏、血壓及傷口的情況。

  4.2.6.6車輛傷害事故應急處置要點

 ?。?)遇險人員救出后轉至安全地帶,及時進行緊急處理。

 ?。?)救援人員應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對遇險人員進行搶救,并及時將遇險人員送院救治。

 ?。?)險情發生后,應封鎖現場,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發生意外。

 ?。?)發生汽油、柴油等易燃易爆品泄漏,應采取措施堵塞泄漏,避免發生爆炸事故。

  4.2.6.7爆炸事故應急處置要點

 ?。?)確定爆炸發生位置及引起爆炸的物質類別及爆炸類型(物理爆炸、化學爆炸),初步判斷是否存在二次爆炸的可能性。物理爆炸則重點關注爆炸裝置的工作溫度、壓力及相鄰裝置的運行情況,謹防相鄰裝置二次爆炸;化學爆炸,則須關注現場點火源的情況。

  (2)確定警戒范圍,隔離外圍群眾、疏散警戒范圍內的群眾,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交通部門注意提前引導無關車輛繞行。

 ?。?)如有易燃物質則應注意消除火種。在警戒區內停電、停火,消除可能引發火災和爆炸的火種。救援人員在進入危險區前宜用水槍將地面噴濕,防止摩擦、撞擊產生火花,要特別注意避免泄露的易燃液體隨水流擴散。

  (4)調集相應的消防救援、企業應急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專家等救援力量趕赴現場。

  (5)如是化學爆炸,加強監測事故現場的易燃易爆氣體濃度及氣象條件。

 ?。?)根據現場氣體濃度及爆炸源的情況確定是否有二次爆炸的危險,確定應采取的處置措施。

  (7)制定救援方案并組織實施。

 ?。?)根據現場事態的發展及時調整救援方案,并及時將現場情況報市應急指揮部。

  4.2.6.8其他事故應急處置要點

  其他事故按照鎮級和企業級處置程序處理。

  根據事故的特點及其引發物質的不同以及應急人員的職責,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應急救援指揮人員、醫務人員和其他不進入污染區域的應急人員一般配備過濾式防毒面罩、防護服、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工程搶險、消防和偵檢等進入污染區域的應急人員應配備密閉型防毒面罩、防酸堿型防護服和空氣呼吸器等;同時,做好現場毒物的洗消工作(包括人員、設備、設施和場所等)。

  4.2.6.9應急處置注意事項

  (1)救援人員應具有救援資格或經專業培訓人員,必須佩帶好個人防護器具,確保安全情況下才可以參與救援。

  (2)救援人員應熟悉搶險救援器材使用,或者由有使用搶險救援器材經驗者帶領。

  (3)科學施救,不可自作主張,先救人后保設備、先急后緩、盡量降低事故損失。

  (4)應急救援集中疏散后應及時清點人數。

  (5)事故救援過程中,出現繼續進行搶險救災對救援人員的生命有直接威脅,極易造成事故擴大化,或沒有辦法實施救援,或沒有繼續實施救援價值等情況時,經過應急救援專家組充分論證,提出中止救援的意見,報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決定。

  4.2.7響應升級

  因生產安全事故次生或衍生出其他突發事件,已經采取的應急措施不足以控制事態發展,需由其他專項應急指揮部、多部門增援參與應急處置的,市應急指揮部應及時報告市委市政府值班中心。

  如果預計生產安全事故將要波及周邊城市或地區的,應以市委、市政府的名義,協調周邊城市啟動應急聯動機制。當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超出本市自身控制能力,需要上級相關應急力量提供援助和支持的,由市委、市政府報請江門市委、市政府及省委、省政府協調相關資源和力量參與事故處置。

  4.2.8社會動員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人員傷亡等情況和應對工作需要,市政府、鎮政府可發布社會動員令,動員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公民、具備應急救援資源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其他力量,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好事故預防、自救互救、緊急救援、秩序維護、后勤保障、恢復重建等處置工作。

  4.2.9救援暫停

  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發現可能直接危及應急救援人員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時,現場指揮部或者統一指揮應急救援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消除隱患,化解或者降低風險,必要時可以暫時撤離應急救援人員。

  4.2.10信息發布

  一般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信息的發布,由事發地鎮政府具體負責。

  市委、市政府負責一般生產安全事故信息的發布工作。市廣播電視臺負責將市委、市政府發布的一般生產安全事故信息進行播報。

  4.2.11應急結束

  當事故現場得以控制,遇險人員得到解救,事故傷亡情況已核實清楚,環境監測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現場應急處置工作即告結束?,F場指揮部根據事故現場處置情況及專家組評估建議,報告市應急指揮部批準后,由現場指揮部宣布應急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

  應急結束后,市應急指揮部應將情況及時通知參與事故處置的各相關單位,必要時還應通過廣播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應急結束信息。

  4.3后期處置

  4.3.1善后處置

  事發地鎮政府牽頭負責事故善后處置工作,應當根據遭受損失的情況,制訂和實施救助、補償、撫慰、撫恤、安置等善后工作方案。對生產安全事故中的傷亡人員、應急處置工作人員應按照規定給予撫恤、撫慰、補助。

  對緊急調集、征用有關單位和個人的物資、設備、設施、工具,應按照規定給予補助和補償。根據工作需要,提供心理咨詢輔導和司法援助,預防和妥善解決因處置生產安全事故引發的矛盾和糾紛;事發地鎮政府督促有關保險機構及時做好有關單位和個人損失的理賠工作。

  事發地鎮政府組織做好現場污染物清理、環境污染消除、疫病防治、災后重建等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響,確保社會穩定。

  4.3.2社會救助

  市應急管理局負責統籌社會救助工作,按照政府救濟和社會救助相結合的原則,做好受災群眾的安置工作,會同市有關部門組織救災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調撥和發放,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紅十字會、慈善會等人民團體、社會公益型團體和組織,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開展互助互濟和救災捐贈活動。

  4.3.3保險

  市應急指揮部、市有關部門和各鎮政府應當為專業應急救援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生產經營單位按照省、江門市有關規定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

  鼓勵保險公司開展產品和服務創新,針對不同群體和人員的需求,開發保額適度、保障層次多樣、服務便捷的險種,擴大災害保險的覆蓋面和服務范圍,增強企事業單位和公民抵御事故的能力,形成全社會共擔風險機制。

  鼓勵從事高風險活動的企業購買財產保險,并為其員工購買人身意外保險;鼓勵保險行業開展事故風險管理研究,建立事故信息數據庫,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

  4.3.4調查評估

  發生較大、重大、特別重大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的,分別由江門市政府、省政府、國務院組織事故調查,市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積極落實上級調查組提出的改進意見,認真汲取事故教訓。

  發生一般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的,由市政府組織調查組進行調查。事故調查組應當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進行評估,并在事故調查報告中作出評估結論。未成立事故調查組的,由現場指揮部按照相關規定對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進行評估。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應當每年對本行政區域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評估進行總結,并收集典型案例,向上一級應急管理部門報告。

  4.3.5事后恢復

  生產安全事故處置工作結束后,受到影響的鎮政府應結合調查評估情況,立即組織制訂恢復與重建計劃,及時恢復社會秩序,修復被破壞的城市運行、生產經營等基礎設施。


  5 應急保障

  5.1人力資源保障

  (1)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依托全市綜合性消防救援隊、專職消防隊,建立市、鎮二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承擔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任務。

  (2)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各專項應急指揮部、市有關部門負責組建和管理本領域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會同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承擔工礦商貿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任務。

 ?。?)軍隊和武警部隊應急救援力量。武警臺山中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是本市處置生產安全事故的突擊力量,依法參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置任務。

  (4)社會應急救援隊伍。發揮共青團、義工聯、紅十字會的作用,具備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和資質的人員,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參與防災避險、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應急救援知識的宣傳、教育和普及工作,在力所能及的技術領域協助開展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輔助工作。

 ?。?)應急專家。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牽頭,市相關部門配合,根據應急工作需要組建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專家組,為應急搶險救援行動的決策、指揮、處置辦法提供技術支持。

  5.2經費保障

 ?。?)市政府、鎮政府預防和處置生產安全事故所需財政負擔的經費,由市、鎮級財政按照財政體制分別承擔。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為應對事故提供資金捐贈和各種形式的支持。

  5.3物資保障

 ?。?)市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市有關部門根據本市不同行業、區域的生產安全事故種類、風險和特點,結合應急隊伍能力建設,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和物資,做好維護和管理,并及時更新和補充。

  (2)市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市有關部門和各鎮政府按照“專業管理、專物專用”的原則,自行調撥使用本部門應急物資。跨部門調用應急物資時,申請使用的部門及鎮政府應向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出申請,按有關規定辦理。必要時,以本級政府的名義動員和征用社會物資。涉及周邊城市的物資調用的,由市政府向江門市政府提出物資調用的申請。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本單位可能發生的事故的特點和危害,配備必要的滅火、排水、通風以及危險物品稀釋、掩埋、收集等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物資,并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保證正常運轉。

  5.4醫療衛生保障

 ?。?)市衛生健康局負責建立和完善全市衛生應急預案體系、衛生應急指揮體系和醫療衛生救援體系,針對生產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組建醫療專家隊伍和應急醫療救援隊伍,儲備醫療救治應急物資,開展醫療救援演練和公眾自救互救醫療常識宣傳教育。

 ?。?)生產經營單位應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加強員工自救、互救知識和技能培訓,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員傷害和健康危害。

  5.5交通運輸保障

 ?。?)市交通運輸局牽頭負責建立健全交通運輸應急聯動機制,保障緊急情況下的綜合運輸能力。會同市有關部門建立健全搶險救援免費快速通行協同保障機制,做好搶險救援車輛在本行政區域內的公路通行服務保障工作。

 ?。?)市公安交警大隊負責建立健全應急通行機制,保障緊急情況下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應急運輸安全暢通,根據應急處置需要,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對生產安全事故現場及有關道路實行交通管制,發放應急車輛的應急通行標志。

 ?。?)道路及交通設施被破壞或毀壞時,市交通運輸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等部門應迅速組織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盡快組織搶修,保障交通線路順暢。

  5.6治安保障

  市公安局應制訂應急狀態下維持治安秩序的各項方案,包括警力集結、布控、執勤方式和行動措施等,維護生產安全事故現場秩序及所在區域社會公共秩序,為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及搶險提供保障。

  市公安局負責組織事故現場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設備的防范保護,控制事故肇事人員,維持現場秩序,及時疏散群眾。

  5.7人員防護保障

  各鎮政府、社區工作站應完善緊急疏散管理辦法和程序,明確各級責任人,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公眾安全、有序地轉移或疏散到應急避難場所及其他安全地帶。

  在處置生產安全事故過程中,相關單位應充分考慮對人員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和所有危害種類,制訂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應急救援方案,配備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的個體安全防護裝備,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確保救援人員的安全。

  5.8通信和信息保障

  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和有關企業配合,建立健全應急通信、應急廣播電視保障工作體系,完善公用信息網,建立有線和無線相結合、基礎電信網絡與機動通信系統相配套的應急通信系統,確保應急處置通信暢通。

  5.9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保障

  市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市有關部門根據自身應急管理業務的需求,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配備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裝備和器材,建立維護、保養和調用等制度。其中江門市生態環境局臺山分局負責配備環境污染事故的環境監測裝備和器材,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保障道路運輸事故倒罐槽車及運輸車輛,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保障事故中涉及的起吊特種設備。

  5.10應急避難場所保障

  各鎮政府、市有關部門負責室內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管理和維護工作。市應急管理局負責指導和檢查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管理工作;事故發生后,由市應急管理局統一協調使用室內應急避難場所。

  各鎮政府、市有關部門按要求在室內避難場所配置相關設施設備,設置規范的標志牌,并儲備必要的物資和制定應急預案。

  5.11科技支撐保障

  由市應急管理局牽頭,市科工商務局配合,采取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關機構等開展研究用于危險化學品事故預防、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

  5.12氣象服務保障

  市氣象局負責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提供天氣預報并加強對極端天氣的監測和預警。根據預防和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需要,提供局部地區氣象監測預警服務。

  5.13法制保障

  在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和延續期間,市政府根據需要依法制定和發布緊急決定和命令。市司法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對生產安全事故應對工作提供法律意見。

  5.14其他應急保障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所需的其他保障由市有關部門按照職責,依據各部門的預案進行保障。


  6 預案管理

  6.1應急演練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統籌協調和檢查指導全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工作,負責規劃、組織和實施跨區域、跨系統的市級綜合應急演練。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建立應急預案演練制度,至少每2年進行1次綜合應急演練,做好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及通信聯絡,確保緊急狀態下的有效溝通和統一指揮。通過應急演練,培訓和鍛煉應急救援隊伍,改進和完善應急預案,并做好演練評估工作。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至少每半年組織1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通過演練不斷提高企業應急處置能力,并將演練情況報送到所在地縣級以上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h級以上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進行抽查,發現演練不符合要求的,應當責令限期改正。

  6.2宣傳教育

 ?。?)各鎮政府、市有關部門應當開展應急法律法規、應急預案和應急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全民安全與應急意識以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能力。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以及安全實景模擬教育基地等多種載體,開展應急宣傳教育。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突發事件預防和應對、自救互救知識的公益宣傳。

  6.3培訓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組織監管人員、應急救援人員開展應急管理相關培訓,提升其預防和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意識和能力。

 ?。?)市有關部門應當按照隸屬關系和管理責任,加強本行業、本領域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救援能力和安全防護技能。

  (3)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應急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應急知識,掌握風險防范技能和事故應急措施。

 ?。?)應急救援隊伍建立單位或者兼職應急救援人員所在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對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培訓。

  6.4責任與獎懲

 ?。?)生產安全事故預防和應對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納入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和有關負責人績效考核范圍。對未按應急預案規定履行有關職責,導致事故發生或危害擴大的,或出現不服從上級政府統一指揮,遲報、瞞報、漏報生產安全事故信息,未及時組織開展自救和善后工作,截留、擠占、挪用應急資金等情況的,依照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根據事故調查報告提請市委、市政府對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中做出貢獻的部門及個人給予表揚或獎勵。

  6.5預案修訂

  臺山市應急管理局負責建立應急預案評估制度,原則上至少每3年對本預案評估1次,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修訂。有關法律法規對應急預案修訂周期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應當及時修訂本預案:

  (1)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及上位預案中的有關規定發生重大變化的;

 ?。?)應急指揮機構及其職責發生調整的;

 ?。?)安全生產面臨的風險發生重大變化的;

  (4)重要應急資源發生重大變化的;

 ?。?)在應急演練和事故應急救援中發現需要修訂預案的重大問題的;

 ?。?)編制單位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

  6.6制定與解釋

  本預案由臺山市應急管理局負責制定與解釋。

  參照本預案,各鎮政府及市相關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應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

  6.7預案實施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2018年印發的《臺山市生產安全災難事故應急預案》(臺安委辦〔2018〕89號)同時廢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知識產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 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知識產權等問題, 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 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65827郵件:tssxzzx@jiangmen.gov.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杨浦区| 黑龙江省| 闽侯县| 阳城县| 共和县| 成安县| 潢川县| 麻城市| 黔西| 新宾| 枝江市| 宕昌县| 贵溪市| 宁陕县| 阜阳市| 平塘县| 衡阳市| 鄂尔多斯市| 苏尼特左旗| 福州市| 和田县| 承德市| 祁阳县| 宜阳县| 昂仁县| 民勤县| 聊城市| 抚顺市| 乌拉特后旗| 大同县| 同心县| 甘南县| 苍山县| 辽阳县| 无锡市| 信阳市| 平和县| 松滋市| 彭水| 宁河县| 江阴市| 西青区| 冕宁县| 驻马店市| 阳谷县| 白朗县| 冷水江市| 富阳市| 田阳县| 光泽县| 东乡族自治县| 水城县| 绩溪县| 乡宁县| 长葛市| 漾濞| 常德市| 吴桥县| 宜宾市| 思茅市| 张家港市| 田东县| 收藏| 大英县| 万荣县| 大同县| 凤台县| 柘荣县| 淮安市| 洛扎县| 五华县| 兴山县| 陆川县| 龙井市| 郧西县| 松溪县| 尉犁县| 海阳市| 都匀市| 屏南县| 洮南市|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