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 市財政局 ”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過緊日子”的要求,實現預算和績效一體化目標,臺山財政堅持以制度建設為引領、以績效目標為抓手、以深化改革為導向、以多方參與為手段,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從源頭上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覆蓋、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模式,推動我市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以制度建設為引領,夯實預算績效管理基礎體系
研究制定《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方案》《臺山市本級財政預算績效目標管理辦法》《臺山市市級財政資金事前績效評估管理辦法(試行)》《臺山市本級財政資金事前績效評估內部工作規程(試行)》《臺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臺山市政府性資金績效審核專責小組的通知》《臺山市政府性資金重大政策和項目績效審核專責小組事前績效管理工作機制(試行)》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加強制度引領,明確各部門職責,為我市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保駕護航。
二、堅持以績效目標為抓手,切實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一)授人以漁,搭建績效指標庫,提升預算績效編報質量
為全面提升部門單位績效目標申報質量,堅持專業引領,組織部門單位和第三方績效評價專業機構加強線上線下聯動,構建分行業、分領域、分層次的核心績效指標體系和標準體系。同時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共性績效指標框架,在借鑒外地及其他市區的經驗基礎上深入剖析本地案例,將部門整體績效管理與分行業分領域指標體系建設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同步推進。分層級的預算績效指標庫正式應用于2022-2023年預算編制工作中,導入“數字財政”系統的項目指標共6,565條。
(二)優化績效目標,實現部門整體與項目績效目標全覆蓋
一是強化主體責任。按照權責統一的原則,堅持“誰申請預算、誰申報目標,誰審核預算、誰審核目標”的原則,從壓實部門績效管理主體責任入手,強化預算責任和績效責任“雙約束”,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二是按照“先績效、后預算”原則,將績效目標設置作為預算安排的前置條件,預算單位部門整體支出和所有項目均納入績效目標管理,隨部門預算同步布置、同步申報、同步審核、同步批復、同步公開,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精準性。三是結合數字財政系統,采取線上線下雙審核方式,至2022年已全面實現部門和項目績效目標全覆蓋,其中2023年下達績效批復項目目標1,071個,部門整體績效目標65個。
三、堅持以深化改革為導向,全力推動績效關口窗口前移
(一)從思想上破冰,靶向重點領域項目
一是以事前績效評估為切入點,在項目立項環節提前開展績效評估,2022年,依法依規對16個新增重大政策(項目)進行事前績效評估,涉及水利、住建、林業、市監、衛健、自然資源、教育、交通等多個領域,評估總資金約2.66億元,預算參照評估結果并結合當地財力,從源頭上從嚴從緊管好財政支出。二是通過充分運用一線工作法,實地踏勘,擠出財政支出“水分”。多次深入到相關部門單位的項目現場,通過專業、科學的評估審核,對我市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點支流綜合治理工程(一期)項目(臺山項目區)開展績效評估工作,初步核減約6,756萬元,核減率約11.5%,從源頭上擠出了財政支出“水分”,將有限的財政資金投向民生及“造血”項目等領域。
(二)科學理財,優化我市財力資源配置效益
一是為切實兜牢“三保”底線,保障疫情防控以及落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支出需求,避免因超出財政承受能力范圍不能支付而新增政府債務風險,中止個別項目,確保我市財政收支平衡。二是以“大刀隊”為抓手,通過評估論證,對不符合本地實際發展水平、條件不成熟、過度超前、不符合產業政策或不鼓勵的無效、低效項目進行核減或取消,其中2022年項目中有1個根據評估結果不予立項被取消,減少支出900萬元,從支出源頭把控支出規模,促進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提質增效。
四、堅持以多方參與為手段,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格局
一是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建立健全市財政部門牽頭組織,主管部門和資金使用單位具體實施,相關部門共同發力的科學、規范、齊抓共管的事前績效評估工作機制,形成多方聯動的工作格局。二是堅持借力專業評估和加強能力建設相結合,將工作做專做實,同時通過借鑒其他縣市經驗與剖析本地案例相結合,將工作做深。三是將本級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納入市直機關單位績效考核和人大、審計監督、財政監督的重要內容,工作同步開展,內容有機結合。

接下來,我市將繼續牢牢樹立“先謀事再排錢”預算績效管理理念,從嚴從緊管好財政支出,提高我市財政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益,助力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