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 市民政局 ”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由臺山市民政局、臺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臺山市作家協會承辦的“大地恩情”——臺山地名故事征文活動自2018年8月15日啟動后,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和響應,踴躍投稿,至2018年9月30日征文截稿時為止,共收到有效征文稿件85篇。經專家評委認真評選后,本次征文活動共評出一等獎5名,各獎勵人民幣1000元;二等獎10名,各獎勵人民幣800元;三等獎20名,各獎勵人民幣500元;優秀獎30名,各獎勵人民幣300元。同時,向所有獲獎者頒發獲獎證書。獲獎名單如下:
一等獎(5名)
邱建海《臺山“全國第一僑鄉”的由來》
譚楚明《蘇渡亭——蘇東坡與劉三妹的傳說》
李柳芬《三河匯聚出三合》
陳東輝《憑海懷古說廣海》
岑向權《臺山市新寧體育館》
二等獎(10名)
方海英《大宋歷史長卷中的王府洲》
李柏達《寧陽火車郵局寄鄉愁》
趙文川《海宴記事》
魏臺平《亦水亦河話大江》
陳東輝《不是井的深井》
賴福榮《木殼洲》
馬國華《上川“新地”村名隱藏秘密》
何華晃《海上村子——鯆魚地》
馬朝暉《綠色的沖蔞鎮》
陳俊雄《米糧之倉之都斛》
三等獎(20名)
岑向權《臺城被譽為“小廣州”的由來》
方炳龍《牛口山傳奇》
譚楚明《有狀元題字的磐石村》
陳舒詩《山水僑情話端芬》
麥 浪《南環碧水鐘秀地 洲萃精華耀千秋——沖蔞鎮西海村委會南洲村古今變遷》
陳冰玲 譚楚明《百載黌宮桃妍李艷——從紗帽山到臺山一中》
胡海平《吃貨們喜愛的汶村鎮》
朱紹輝《五十圩:應運而生的僑圩》
鄧茵茵《山水人文相輝映的四九鎮》
陳慶偉《端芬喬林村的由來》
鄺燕燕《拳拳桑梓情,情系海口埠》
蘇 秋《隔海相望的北陡鎮》
許文海《琴溪古橋》
黎啟悅《大地恩情——汶村》
于 歌《白沙鎮: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馬駿陶《船山古塔曰凌云》
廖銳仁《滄海桑田 僑鄉夢痕——沖蔞甫草洋村的起源與變遷》
廖英慈《臺山市圖書館的發展史》
陳小娜《那琴半島地質海洋公園》
陳彩霞《山高海闊的赤溪》
優秀獎(30名)
魏臺平《蘇東坡與“蘇渡”》
陳富文《梅家大院》
何華晃《海上神灶》
賴福榮《七星伴月》
劉向榮《洋樓別墅建筑的典范——翁家樓》
趙姍姍《浮石北極殿(北帝廟)》
李柏達《上川島“圣地”郵局與新地村的故事》
楊成雯《浮月洋樓》
海 瑛《古穿洲,今川島》
伍樹權《大地恩情——官竇村》
賴福榮《話說王府洲》
廖英慈《一條古老的趙宋皇族村——浮石》
鄺纓彤《話說大隆洞》
陳 曦《通濟塔》
馬杰翔《人杰地靈話斗山》
劉 嵐《石花山風景區》
董日鋒《國家森林公園:北峰山》
黃智剛《岡寧影視城》
陳舒望《陳宜禧故居》
鄭瑞龍《為什么說“先有岑邊,后有臺城”?》
唐基彩《橫龍村村名由來的傳說》
鄺雯雯《百年夢,再騰飛》
梁鉅志《端芬鄧家村》
嚴 英《汶村記事》
黃巧喜《大地恩情——廣東臺山》
張繼波《臺城通濟河今昔》
甄同群《臺城通濟橋》
郭光向《臺山火車站》
譚華彩《臺山博物館》
李白荃《康橋溫泉》
臺山市民政局 臺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2018年11月13日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58386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