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 市農業農村局 ”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8月18日,南方日報主報刊發文章《江門臺山把基層黨建由陸地延伸到海上,打通黨組織聯系服務漁民“最后一米”》,以下為全文轉載。
8月16日中午12時,隨著開漁號角吹響,船主林華才從臺山市汶村鎮橫山漁港起航出發,駛向大海。“這幾天,網格員協助我們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幫了我們不少忙。”林華才說,“希望一帆風順,滿載而歸。”

南海伏季休漁期結束,據統計,臺山今年約1900艘船、6700名漁民出海。為護航“金秋第一網”,臺山把基層黨建工作覆蓋面從陸地向海洋延伸,落實漁民漁船網格化管理,打通黨組織聯系服務漁民的“最后一米”。
老漁民楊盛喜在開漁首日就已經出海,他是一名黨員,也是臺山市廣海鎮鯤鵬村漁人網格兼職網格員。鯤鵬村黨委將全域劃分為鯤鵬網格和漁人網格,其中漁人網格管理區域覆蓋漁人碼頭和漁民漁船,以便更快更全面了解漁民的需求和困難。“開漁出海后,我會當好村‘兩委’與漁民間的溝通橋梁。”楊盛喜說,在岸上,他常常走家串戶了解漁民需求,比如申請相關漁業補助;到了海上,他就要及時反饋漁船漁民的生產情況和安全信息。
無論在岸上還是海上,這里不僅有網格,也有黨組織。臺山在漁業發達、漁民黨員較多的沿海村黨組織分類設置岸上黨支部和海上黨支部,海上黨支部把在同一海域作業的漁船編入到一個支部中,將以往在海上流動的黨員歸建到組織內,并盡量確保每個海上黨支部內的黨員覆蓋船主、船員和跟幫生產小組組員等三類人員,既便于規范開展組織生活,也為漁船間順暢開展溝通聯系、互助互救、生產信息共享提供了組織機制。
伴著風聲浪聲,遠航的臺山漁船上常常會傳來黨課的聲音。據了解,在捕魚期,臺山采取錄制紅色故事教育視頻、微信群發學習資料等方式,引導在海上作業的漁民黨員自學。
在臺山,黨建引領有力推動漁業增效,尤其是加深了漁業一、二、三產業的融合。鯤鵬村黨委實行“支部+合作社+漁民”模式,在捕撈端結對永潤海洋漁業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帶動漁民建造大功率鋼質漁船99艘,強化漁船安全性和深海作業能力,捕撈量每年增至2.5萬噸;在加工端結對鎮供銷社黨支部,打造“廣海咸鮮”品牌,加工量每年增至近萬噸,為村民提供“家門口”就業崗位1200多個。
(來源:南方日報)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