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 市農業農村局 ”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臺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馬鈴薯裂薯是生產上或多或少的常見現象,裂薯影響馬鈴薯商品外觀和銷售效益,馬鈴薯裂薯與品種、田塊條件、栽培技術、和結薯期間天氣因素相關。
品種方面:目前主推廣品種中荷蘭7號荷蘭15號抗裂性較好,中薯3號抗裂性差些,從綜合性來每個品種各有千秋,各地應根據立地條件,因地制宜選擇品種。
選地:在結薯期間,土壤水分保持穩定,有利于避免或減少裂薯現象,土壤肥沃時,營養較齊全,有利于對鈣吸收,增強薯塊的抗裂性。所以,土壤肥沃的砂壤土、灌水方便的田塊可選擇高產但相對易裂的中薯3號品種。而瘦瘠的砂土保水性差,土壤水分易受天氣的影響大起大落,營養性能差,特別在排灌條件又不那么方便時,不宜選種相對易裂品種,以免裂薯異常嚴重,造成經濟損失。
相關的栽培措施:
重視施有機質肥和稻草回田,先天不足,后天補:這兩項措施有利于土壤地力提高,保水保肥疏松和土壤釋放營養等性能的改善,是馬鈴薯高產和防裂(或大大減少裂薯)重要基礎。有機肥可選擇自漚2-3個月的農家肥或生物有機肥,肥沃田每畝400-500公斤,瘦田施用量加大,每畝施1000-2000公斤,建議在犁耙前撒施。兩造的稻草,最好集中到邊角田放置,自然腐爛后回田(壟面復蓋或板田撒散再犁耕)。
其它施肥:馬鈴薯肥料方面已習慣選擇高鉀硫酸型的三元復合肥,如12-11-18復合肥,每用量在生產上多在75-150公斤不等。除此以外,建議每畝施用石灰或土壤調理劑20公斤,跟有機肥同一時間在板田時撒施。如能再補充如硫酸鎂,硫酸鋅和硼砂更好,每畝各施1-2公斤,可板田均勻撒施或在苗期配合復合肥兌水200倍淋施追肥。
水分管理:馬鈴薯生長期有前期少,中期多,和收獲前10天要控水。播種后50-60天進入結薯期,土壤水分要保持穩定,根據土壤保水性,如天氣持續7-10天晴天無雨,要跑水一次,灌水深以1/3-1/2壟高為宜。(高級農藝師 羅國提)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