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 市農業農村局 ”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從滴滴打車到共享租車,每一個共享經濟模式的出現都會吸引住大眾的眼光。共享經濟這么火,農業是不是也能和它結合?共享農業又有哪些模式?
一、 設備共享
共享經濟進入農業領域,一方面淘汰掉中間環節,另一方面還要真正做到“共享”為農業,為農村,為農民真正起到幫助作用!“共享經濟”模式,最基本的就是拿出私有財產,資源或者信息,與用戶達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增加資源的利用率。
農業領域設備一般為產業鏈上需要用到的大型機器,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烘干機等都是農忙時才會用到,其他時候只能閑置。這體現出農民的一個痛點:剛需、大額、低頻。農業機械是必須的,但卻需要大額資金的投入,使用的時間集中,怎么辦?
以美國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公司“庭院俱樂部”為例,它采取的就是一種典型的有形資產分享方式:他們將建筑公司和承建商那里閑置的推土機、挖掘機、反鏟機等重型機械設備出租,幫助前者獲得額外收入的同時,也省卻了不需要經常使用這些設備的小公司一筆不小的投入。
在我國,各地的農機合作社承擔了這一角色,幫助所在地從耕、種、收及加工全程機械化,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但是,由于受地域和習慣的局限,農機合作社沒能實現“分享經濟”模式,使用率無法得到最大限度提高,使用范圍也沒有得到擴大,有待互聯網+農業的觸角加快延伸到農機領域。
二、 人力共享
農村人力資源短缺成為目前限制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問題,而現在看來,共享經濟也許能有效的解決農業勞動力的問題,即人力的共享。
根據農業農忙和農閑的季節規律,可以實現忙時務農,閑時進城務工的格局。之所以在人力共享這一塊還沒有發展起來,農民職業培訓沒有落到實處是其癥結所在。若解決了這個痛點,涌現大量為其量身定制的共享平臺,對農民工返鄉助農業發展以及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對于目前發展規模小,經濟效益低的農場來說,人力的共享在一定層度上也能緩解用人人手不足,人力成本過大的問題。
三、 農技共享
目前我國農技服務缺口仍然較大,市場嚴重不成熟。
國內農技共享一是體現在線下,有些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了規模化的現代農業,他們的農場成了教育培訓部門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示范基地”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習基地。
四、 土地共享
土地流轉在國外一直都可以放開手腳去做,所以,互聯網普及的今天,許多租賃平臺做得風生水起。
在國內,經過三權分置、取消農業戶口等一系列意見發布以后,土地流轉的這個話題也不那么敏感了,目前在國內較大的網站為土流網,其創建于2009年,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累計了數量可觀的用戶,在農村節約閑置土地資源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上有明顯成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CSA共享的平臺。我們知道CSA是社區支持農業的模式。城市周邊農場主的閑置土地放到網上租賃,而想要圓一個農田夢的城市居民便可以租賃土地,自己或者找人耕種,每天像農民一樣吃上自家種的有機蔬菜。
五、 物流共享
借鑒城市的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困擾鄉村的最后一公里或許可以通過共享經濟模式去實現。例如“鄉村貨的”,主要是讓鄉鎮拉貨的司機和供貨的店主相互找到對方,但它可以讓貨車司機減少空車運行,提高運輸效率,節約成本。
六、 共享經濟+農業+互聯網
實現共享經濟與農業的融合,目前可依靠的平臺最具優勢的就是互聯網。目前,“互聯網+”農業成為新趨勢有數據顯示,2014年,農村電商交易額達1800億元,30歲以下各年齡段的農村網民比例均高于城鎮網民。但是,同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樣,農村金融一直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金融服務網點在農村分布較少,莫說貸款,就是存、取、轉這樣的基礎金融服務在農村都未得到很好的滿足。而對于傳統行業的農業,成熟的線下基礎,龐大的用戶資源,都是其發展的優勢。全國農村人口近7億人,用戶群體龐大,互聯網基礎普遍很低,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國內電商大佬們已經早早頂上這片領域,阿里,京東,紛紛進軍互聯網農資領域。
借助互聯網,通過共享經濟模式,農村資源得以充分利用,農器具租賃,農村閑置人口再就業,農村閑置土地流轉,各種資源再次得到利用。改變傳統思想,讓資源共享,達到共贏目的,“互聯網+”農業將會成為新趨勢,共享經濟模式也將融入農村生活!
來源:江門農業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