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 市農業農村局 ”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十年的持續推行,為科學施肥降低環境負荷積累了一定經驗,其過程和結果都值得“解剖”和探討。
編者按 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促進糧食增收和農業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廣東省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3.53億畝次,實現節本增效271.81億元,增產1627.44萬噸,全省86個國家級項目縣和10個省級項目縣已全部建成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并初步建立了全省水稻、葉菜類、瓜果類、豆類蔬菜、甘蔗和香蕉省級施肥指標體系。
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促進糧食增收和農業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化肥過量施用、盲目施用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負面影響,不僅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還造成地下水和空氣等環境污染問題,導致耕地質量下降。
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合理施肥、科學用肥顯得尤為重要,而在廣東,十年前推行的測土配方施肥的項目就把目光聚焦于此。
目前,廣東省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3.53億畝次,實現節本增效271.81億元,增產1627.44萬噸,全省86個國家級項目縣和10個省級項目縣已全部建成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并初步建立了全省水稻、葉菜類、瓜果類、豆類蔬菜、甘蔗和香蕉省級施肥指標體系。
十年的持續推行,為科學施肥降低環境負荷積累了一定經驗,其過程和結果都值得“解剖”和探討。
●南方日報記者 黃進
現象 施肥減少卻能增產
惠州市博羅縣觀音閣鎮砂嶺村種植戶鄭約其10多畝稻田今年試用一種新的肥料。
“(與以往相比)不用施那么多肥,但能增產。”在鄭約其看來,施肥量少,但效果更好是今年他用的這種肥料的最大優點,鄭約其說,以前他常年用的某種化肥需要50斤/畝,現在用的這種肥料每畝40斤即可,但從產量看來,每畝還增加了100斤。
鄭約其是去年跟同村村民到隔壁彭村參觀后,發現這種肥料效果不錯,才決定今年上半年試用,見效后,下半年全村80%的農戶,約2000畝稻田都改用了這種新的肥料。
惠州市博羅縣公莊鎮松園圍綠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有20多戶農戶,約600畝水田,與鄭約其一樣,在今年上半年改用了這種新的肥料,該社社長駱新紅告訴記者,原來一造要施三次肥,而改用新的肥料后一造只要施兩次肥,但能增加產量約50斤/畝。
惠州市惠東縣是廣東省最大的冬種馬鈴薯種植基地縣,形成了“稻-稻-薯”的緊湊型水旱輪作制度,以中、早熟馬鈴薯品種為主,適合鮮食出口的產業格局。
然而,由于農戶長期以來施肥不當,近年來,惠東縣陸續完成對全縣16個鄉鎮的土壤檢測,分析發現惠東普遍存在土壤偏酸、氮含量中等偏高、有效磷含量豐富、速效鉀含量中等偏低的現象。
而研究表明,大量施用磷肥將導致莖葉轉紫,出現早衰,同時引發缺鋅、缺鐵、缺鎂等并發失綠癥。
近幾年,在廣東省農業廳耕地肥料總站以及相關專家的指導下,惠東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根據測土數據和結果,建議當地農戶試用與鄭約其、駱新紅所用的類似的肥料,有機無機肥配合使用。
目前,惠東的土壤發生了變化,馬鈴薯也成為廣東省畝產最高、品質最好的地區,據了解,惠東馬鈴薯畝產量能夠達到7000-8000斤。
奧秘 給土地“體檢”,給莊稼開“藥方”
鄭約其、駱新紅他們所施用的肥料叫配方肥,它源自廣東省2005年開始實施的一個項目——測土配方施肥項目。
顧名思義,所謂測土配方施肥就是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講,就是在農業科技人員指導下科學施用配方肥。
“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促進糧食增收和農業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廣東省農業廳耕地肥料總站(以下簡稱廣東耕肥總站)副站長張育燦說,由于長年以來化肥過量施用、盲目施用也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負面影響,不僅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還造成地下水和空氣等環境污染問題,導致耕地質量不斷下降。
基于這種現象,2005年前后,國家出臺了相應政策來支持測土配方施肥,廣東省成為了試點,我省的該項目也于2005年開始起步。
“測土配方就是摸清耕地的肥力情況、作物的需肥特點,做到缺什么補什么,讓土地‘吃飽’不浪費。”張育燦指出,測土配方施肥就像是給土地“體檢”,給莊稼開“藥方”,可以對“癥”下藥,減少投入,提高農作物品質,增加產量和收入。
據張育燦介紹,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包括“測土、配方、配肥、供應、施肥指導”五個核心環節,整個過程技術人員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而據統計,經過十年的發展,廣東省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3.53億畝次,實現節本增效271.81億元,增產1627.44萬噸,減少不合理化肥用量94.56萬噸(折純),“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十年來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生產減少了肥料用量,節約了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張育燦說。
效益 降低污染亦提高品質
目前,全省86個國家級項目縣和10個省級項目縣已全部建成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92個項目縣已完成耕地地力評價工作,建立了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初步建立了全省水稻、葉菜類、瓜果類、豆類蔬菜、甘蔗和香蕉省級施肥指標體系,開發了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
廣東耕肥站認為,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首先是改變了廣大農戶重施、偏施氮磷肥的習慣,優化了肥料施用結構,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據統計,氮、磷、鉀化肥的施用比例由農戶習慣的1∶0.41∶0.51調整為1∶0.3∶0.75。
另外測土配方施肥的實施也有效地降低農業面源污染,做到節能減碳減排,促進了生態農業和可持續農業的發展,十年來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99.4萬噸、節約燃煤141.9萬噸、減少硝酸鹽流失402萬噸。
當然還提高了農產品品質,據介紹,十年來水稻稻米的整精米率提高3.1個百分點,堊白度減少6.5個百分點,蛋白質提高0.35個百分點,香蕉測土配方施肥果實與習慣施肥相比,固形物含量提高1.5%,可溶糖含量提高3.2%,Vc含量提高0.72%。
對于使用測土配方肥與普通化肥的成本比較,駱新紅做了很好的總結,他今年特意留了20畝地使用常用的化肥,以便用來與配方肥對比,駱新紅告訴記者,一畝田需要使用120斤左右化肥,而使用配方肥只需要100斤,100斤配方肥除去政府補貼40元,農戶自己只需掏120多元,而普通化肥為195元/100斤。此外,普通化肥需要施肥三次,配方肥只需施兩次即可,“算上施肥所需的人工,每畝節約成本約100元。”
挑戰 科學施肥理念待普及
如此看來,測土配方施肥實施十年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該項目的推行并非一帆風順,“最困難的是讓農民接受科學施肥的理念。”張育燦說。
“農民最重要的就是要實惠,要增產節本,至于環保,我們沒有關注太多。”駱新紅的這一說法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張育燦的說法。
因此,只有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試驗、示范推廣活動,讓測土配方施肥惠農政策惠及廣大農戶,親身體驗和感受到測土配方施肥的作用,這樣才能促進農戶施肥習慣的改變。
此外,由于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專業性強、工作內容多、工作量大、技術體系推廣層次繁瑣、涉及面廣,資金投入不足及到位時間較遲、專業人才太少就成了項目順利發展最大的掣肘。
當然,如何建立健全配方肥推廣應用的長效機制,也是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南方日報)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