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 市農業農村局 ”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繼續訪問放棄
本標準由江門市農業局、江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由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負責起草,2010年12月20日,標準編號DB440700/T 32-2010。主要起草人:馮錦乾、陳仕軍、劉朝東、張子鵬。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鮮食甜玉米的定義、產地環境、品種選擇、栽培管理技術、主要病蟲防治技術、定穗、采收與保存。按本標準生產的甜玉米,多用于鮮食,也可速凍加工。
2、規范性引用文件(省略)
3、定義
鮮食甜玉米 即乳熟期至蠟熟期收獲的甜玉米,包括普通甜玉米、加強甜玉米、超甜玉米、甜脆玉米。
4、產地環境條件
應符合NY/T 849和NY/T 5010的要求。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能較好的壤土或沙壤土種植,生產地選擇前作為蔬菜或水稻為佳。
5、品種選擇
選擇高產、優質、抗病性強、適應性廣、已通過國家或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適于江門地區種植的甜玉米品種。如:金茂3號、金茂甜6號、新美夏珍等。
6、栽培管理
6.1 播期安排
周年可種植,冬春期播種需防寒育苗。
6.2 隔離種植
與其他不同類型玉米要隔離種植,間隔距離一般200m以上,或錯開播種期30d以上,也可以錯開花期15d左右。
6.3 整地起畦
深耕、翻曬、耙碎、耙平,然后起30cm左右的高畦,(1.3-1.5)m包溝。
6.4 穴盤育苗
播前先準備好專用穴盤,可重復使用。選土質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按1:5的比例添加腐熟有機肥,配制成營養土(嚴格禁止使用噴過除草劑而未達到安全期的土壤,否則影響幼苗生長)。先裝3/4穴,播種后用營養土覆蓋,淋足水。苗期保持土壤濕潤,促成苗,幼苗長到(3-4)片葉時移植。
6.5 移植
移植時用鐵錐(建筑工地測量垂直用的鐵錐,大小比穴盤的目孔大一點,再與1.2m左右水管焊接而成)按(25-30)cm的株距開孔,每孔一株,每667m2定植3200株左右,淋足定根水。
6.6 田間管理
(6-7葉)拔節前進行除草并中耕培土,喇叭口期進行培土。
吐絲期如遇天氣不良,可在中午前后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結實率。
灌溉水應符合NY/T 5010中的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苗期保持土壤濕潤,拔節期與灌漿期要特別保證水分充足。如遇大雨,應及時排水。
按GB 4285和GB/T 8321.1-GB/T 8321.9規定執行。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提倡物理和生物防治,對癥選用農藥,科學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正確掌握施藥時機,輪換使用農藥,嚴格控制農藥使用次數和安全間隔期。
整地后(7-10)d,當雜草長出時,每667m2用克無蹤(100-150)ml,兌水(30-50)kg,均勻噴霧,不重噴不漏噴。噴藥10d后才可以定植,特別在高溫天氣下不能提前移苗,以免產生除草劑藥害。
7、定穗與采收
7.1 定穗
授粉后為保證產量、質量,一般只留最上面一個鮮苞,其它鮮苞在第一鮮苞授粉后摘除,宜選晴朗、干燥的下午進行。
7.2 采收
在乳熟后期至蠟熟初期,果穗充分發育,玉米須已轉褐色,籽粒灌漿飽滿時及時采收。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