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山市文廣新局扶貧開發“雙到”工作調研報告
我局近年的掛村扶貧工作是嚴格按照臺山市委市府辦《關于我市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的實施意見》(臺辦發[2009]92號)精神,結合我局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實際,穩步開展的。為了突出“雙到”工作成效,我局領導班子于2009年以來多次開展掛村調研,研究制定掛村扶貧《工作方案》,并安排駐點干部長期駐村,積極聽取群眾意見,反映當地發展的困難和矛盾,并據此制定了詳細的幫扶措施,盡我局的最大能力進行幫扶。今年,為了以優越成績迎接“十八大”的到來,我局以“密切聯系群眾,千名干部下基層”活動為契機,夯實工作基礎,再次掀起了扶貧開發“雙到”工作的新高潮。在對白沙鎮江頭村的長期掛村扶貧工作中,我局總結了一套扶貧“雙到”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并對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改進了工作措施,今年五月,我局主要領導帶領調研組再次奔赴駐點村進行調研,現將該村的具體情況和幫扶思路匯報如下。
一、江頭村的基本情況
江頭村位于我市白沙鎮西南,區域面積3.62平方公里,全村轄下11各村小組,戶籍人口1300多人,經調查落實低保特困戶共21戶,全村共有黨員32名,包括女性黨員8名,村“兩委“班子共有5名交叉任職干部,由于村集體經濟薄弱,列入市定點幫扶貧困村。
該村委會總耕地面積1400多畝,含有水田和旱地,并無山林種植項目,屬于盤地耕種特征,主要產出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是少量的冬種蔬菜,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村集體用地為350畝的石塘,主要收入來源為魚塘發包,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萬元。
各村小組之間的道路大部分已實現硬底化,但尚有部分道路為沙土路,其中通向村委會的主要道路不足
江頭村的農田耕種環境易旱易澇,農田水利建設是當地“兩委”干部工作的頭等大事。08年以前,因舊的農田圍堤和排灌設備年久失修,一到雨季,農田作物常受澇患,收成得不到保障;而在旱季,由于沒法有效地蓄水灌溉,同樣危害到農作物的生長和收成。當地“兩委”干部多次向當地政府及上級部門提出完善水利設施建設的請求,2008年以來,在鎮政府和市文廣新局的聯合幫助下,把原有的兩座電動排灌站、兩座防洪機組和
二、當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調查中當地干部群眾對幫扶主要有“三盼”:一盼搞好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二盼引進扶貧項目,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三盼解決當地貧困戶的實際困難,造血脫貧。據我們考察,限制該村經濟發展的諸多因素,總體歸結為:
(一)、集體經濟資源單一,規模小,難于發展集體經濟。江頭村委會的公有資源包括一幢總面積
(二)、村內經濟主要靠外出務工帶動為主,村內青壯勞動力不足。江頭村村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以外出打工為主,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小孩,若要引進工業項目,按現時勞動力市場來看,招工比較困難。
(三)、交通資源不足,難以引進優勢項目。江頭村主要通過一條
(四)、盤地式的結構使農田長期遭受澇患,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受到影響,直接阻礙了當地農業經濟發展。
(五)、水利基礎設施落后,影響了農業耕種,更給當地農民依靠農業創收帶來困難。
(六)、農民缺乏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改變思維,只靠單一的水稻種植,難于突破農業傳統及其帶來的困境。
三、我局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措施
(一)為了切實做好“雙到”幫扶工作,我局成立了長期的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局黨組全體成員、各股室負責人為擔任領導成員,制定《文廣新局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幫扶領導機構、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幫扶措施,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幫扶措施的要求,并選派一名經驗豐富的專職干部長期駐村,加強管理,充分發揮聯系溝通作用,確?!半p到”工作扎實開展。
(二)領導帶頭,深入調研。在充分了解基本情況和實際困難的基礎上,我局聯合當地鎮、村相關干部開展了多次座談會,會議以聯合政府多部門、社會各階層、當地海內外鄉親力量,籌措多方資金支持當地脫貧建設為中心議題,共同研究了推進幫扶工作的辦法措施,更明確了脫貧幫扶和致富幫扶的“雙保險”工作指導思想,聯合調研組并走進特困戶家庭了解情況,進行慰問,同時,重點掌握當地特困家庭在學兒童、失學兒童的具體信息,制定了教育幫扶措施。
三、工作成效
(一)、我局以主要領導帶隊的掛村工作組與“兩委”干部的多次指導性談話、貼心談話,提高了當地干部的思想境界,通過局黨組與村黨支部的點對點幫扶,有力推動了村“兩委”班子建設,形成了想方設法為群眾,千方百計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我局每年盡最大能力對駐點村進行水利資金幫扶,并向當地鎮黨委反映水利建設的困難和迫切需要,當地干部也將水利建設當成促發展,保民生的重點工作來抓,08年以來,并在鎮政府、市文廣新局、水利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爭取多方資金,把原有的兩座電動排灌站、兩座防洪機組和
(三)支持該村道路交通建設,改善農民出行條件。我局將該項工作列入調研重點,與村委會一起,發動當地群眾,海內外華僑捐款,并結合當地鎮、市級機關籌措資金,進行村道硬底化改造?,F在,經鎮規劃處考察選址,村委會決心將區域中心的一條
(四)加大文化基礎建設,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大多數村民反映,當地群眾文化生活比較匱乏,看電視幾乎是唯一娛樂。調研組表示:市文廣新局將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對駐點村的群眾文化娛樂需求進行深層次、多方位的探討,結合實際制定文化惠民措施,把先進文化充實農村文化陣地;不但從送戲下鄉、送歌舞下鄉等娛樂方面加強惠民力度,今后還將在農家書屋的基礎上,新增送書下鄉、建設農村“五有文化室”等工作目標,把提高基層群眾文化知識,提升農民思想素質,改善農村生活面貌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綜合、全面地開展工作,為我市“創文”目標打下良好的基層群眾基礎。
(五)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調研過程中,當地干部反映該村長慶村小組的一宗經濟糾紛,至今尚未得到解決。1985年,長慶村村長將14畝土地承包給本村老板馬龍生,合同期至2000年結束。但因與該村存在經濟糾紛,到了2000年合同期滿,承包者也不歸還使用的土地?,F在,村民強烈要求其歸土地使用權。調研組充分了解情況后,一方面積極與市司法部門進行溝通,爭取司法部門的支持,保障公正、合理判決,還地于民,現在,該案件已審理完畢,進入了執行階段;二是及時地進行了普法教育、并將做好農民的法制教育列為幫扶工作重點,保障今后基層群眾法制自主、維權自主。
四、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
(一)、新型農村建設滯后。村委會辦公樓的“五有”文化室建設、村道全面硬底化建設、各村小組的公共設施建設等民生工程還要繼續加大幫扶投入力度,力爭幾年內實現新型農村建設達標。
(二)水利建設還要繼續加大投入力度。舊的排灌站,抗旱點、農田圍堤要及時維護,對抗當地惡劣的農耕環境,避免農田受旱受澇,保障當地農民的基本利益。
(三)集體經濟產業依然薄弱,要加大集體經濟發展幫扶力度,找準突破口,結合當地實際條件進行幫扶,力爭兩年內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
(四)進一步提高當地特困戶、失學兒童的關注,加大扶持幫助力度,以實際行動解決實際困難,縮短貧富差距,營造基層農村和諧氣氛。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