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有紅色旅游景點超50處,其中華僑華人愛國情懷類型12處;登記的42家民宿中,有6家由僑校改建
文旅融合 活化華僑華人愛國主義精神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6月30日,臺山楓葉旅行社總經理廖海丹和臺山其他女企業家身穿紅軍服,相約在光大學校學習黨史,用歌聲表達對共產黨和祖國的愛。隨后她們順著光大學校的廊柱,一步步尋找藏在這里的紅色基因。
從傳播革命火種的僑校到傳承華僑紅色精神的旅游民宿,從地方黨支部成立的基地到可供黨史學習的華僑觀光故居……據市文廣旅體局統計,目前,江門有紅色旅游景點超50處,其中華僑華人愛國情懷類型共12處;登記在冊民宿42家,其中6家是由僑校改建而成。百年來,旅居海外的五邑華僑華人用實際行動展現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為江門文旅醮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夏至稻花香,七月紅色濃。江門是中國著名僑都,也是一片紅色沃土,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江門走出了一條富有“僑”味的紅色旅游之路,成為展現江門紅色革命精神、華僑華人愛國情懷的重要窗口。今天上午,作為江門“僑”味紅色旅游景點代表之一的謝創故居二期——“歡廬”正式揭牌,進一步推動我市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僑”味紅色旅游重要目的地。

經過保育后的光大學校煥發新的生機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易航 莊英業
A
百年僑校:傳播革命的火種
靜謐的環境、巴洛克建筑、綠樹成蔭,位于臺山臺城筋坑村的光大學校,如今儼然一派田園風光。從高空俯瞰筋坑村,光大學校格外顯眼。百年來,它屹立于此,見證歷史的變遷。
1917年12月5日,光大學校舉行落成典禮,時任新寧鐵路公司總經理陳宜禧出席典禮,光大學校的發展畫卷由此展開,如今在光大學校的教室內依然保留著一張手繪新寧鐵路地圖。
百年前,這里曾是臺山地區傳播馬列主義的根據地。“光大學校創辦之初是一所氏族學校,當時進步青年何干之從中山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大力推動反封建、反官僚,和鄉賢共同推動了當地教育的改革,為后期光大學校的繁榮發展、傳播進步思想奠定了基礎。”光大學校修復保育工作負責人陳德慶說,此后何干之積極在臺山宣傳馬列主義,為許多臺山進步青年帶來思想啟蒙。
從光大學校走出去的共產黨人,經改編和組建后,加入濱海總隊、珠江縱隊、三羅總隊等武裝隊伍,轉戰到云浮、兩陽、濱海、高明、江門、連山等地,陸續充實著革命武裝力量,成為解放戰爭勝利的燎原星火。“光大學校的歷史與臺山紅色革命相交融,百年間,它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崢嶸歲月,保存了許多紅色印記。”江門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柏軍說。
近年來,黃柏軍在研究江門華僑歷史時發現,近代海外華僑為江門帶來了進步思想。“僑捐學校、醫院成為近代五邑地區的一抹亮色,帶動五邑地區教育、文化、慈善、醫療事業的發展,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興辦學校。”黃柏軍說。
黃柏軍認為,20世紀30年代左右,僑捐學校在五邑鄉村達到高潮,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臺山僑校,質量和數量在省內都是數一數二的。作為華僑歷史研究者,黃柏軍多次深入臺山鄉村考察過僑校,保守估計臺山有超過百余間僑校。
記者走訪了解到,近年來,僑校紛紛發展成旅游民宿,這也成為了臺山鄉村旅游的典型特征之一,其中較為有名的有光大學校、望崗碉樓民宿、僑居文宿、南村藝術部落、四九書院民宿、玄潭原舍等,這些旅游點融入歷史背景和文創特色,給鄉村旅游帶來一股清新活力,也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新陣地,華僑華人愛國主義精神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游客心中。

由僑校發展而來的旅游民宿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新陣地。
B
華僑故居:展現華僑華人家國擔當
濃郁的華僑華人愛國主義精神激蕩在江門這片紅色土壤上,也孕育著許多紅色人物和故事。毗鄰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開平碉樓與村落文化旅游區核心區的以敬村,是一條紅色華僑村落,謝創故居便坐落于此。謝創故居的主體建筑包括兩座碉樓——中山樓、歡廬,一座廬屋,一間柴房,陳列著一批革命歷史資料。
走進謝創故居的廬屋,謝創生平事跡徐徐展開。1928年,家境殷實的謝創放棄小康生活,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美期間,因革命斗爭,兩次被捕入獄,最后被判處自由出境。1932年,謝創到蘇聯留學,同年轉為中共黨員。而后,謝創從蘇聯輾轉到上海,克服重重艱辛回到家鄉開平。1937年8月18日,關山、謝創、胡劍魁、周晃4名黨員集中在謝創家里召開會議,成立中共開平縣特別支部(簡稱“中共開平特支”),重建起開平黨支部,謝創被選舉為特支書記。抗戰初期,謝創的家成了中共開平地方組織的機關所在地,領導全縣黨員開展抗日斗爭。“謝創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甘心走上隨時赴死的革命道路,這是共產主義信仰帶給人的力量。”在謝創故居,記者遇到正在進行黨建活動的銀行職員陳先生,他如此動容地說。
7月2日,記者在謝創故居見到了謝創之子謝軍威。為豐富謝創故居的內容,充實更多翔實史料,從2012年起,謝軍威便開始收集父親文物。“當時關于父親革命經歷的主要資料以父輩口述和回憶為主,真正的實物較少。”謝軍威說,物證對于故居建設同樣重要。此后,謝軍威順著父親的回憶錄前往美國國家檔案館、俄羅斯檔案館和莫斯科列寧學院等地,找到了公開報刊、入境紙和照片等文物。
回憶起當時收到政府建設謝創故居的消息,謝軍威依然充滿著激動和喜悅。“這當然是好事!”謝軍威說,“我非常樂意將祖宅交給政府管理,我父親重建開平黨支部的意義很重大,謝創故居對于弘揚和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后代都是好事!”
在江門,華僑華人的愛國情懷絕非偶然。“江門華僑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在近代以來的中國發展過程中,江門華僑從未缺席。”黃柏軍說,江門的愛國土壤孕育了這種精神。以謝創為例,因敬仰孫中山,謝創的父親在家鄉塘口建立了一座碉樓,取名為中山樓,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孕育了謝創的愛國主義情懷。
如今,江門越來越多的華僑故居被列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戴愛蓮祖居、馮燊故居、雷潔瓊故居、司徒美堂故居等,成為研學游、親子游的目的地,讓華僑華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得以延續。

謝創故居坐落于紅色華僑村以敬村。

謝創之子謝軍威介紹父親文物。
C
“僑+紅”:讓“僑”味紅色景點綻放活力
記者從市文廣旅體局了解到,江門涉及“僑”味紅色景點共12處,占全市紅色旅游景點的1/5以上,是我市紅色旅游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市紅色旅游最具特色的一面旗幟。“江門的紅色資源有僑味、有本土特色,華僑紅色事跡與非華僑紅色事跡的特色不一樣。”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譚金花說。
為了更好地發揮“僑”味紅色旅游的優勢,在政府引導支持、民間力量多方努力下,許多旅游資源得到很好的保護開發,這也讓一些村民樂意積極投入其中,形成了政府、社會、村民共同推進的良性循環。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光大學校綻放新活力,2017年,陳德慶組織成立光大學校保育團隊,經過3年努力,村民們漸漸目睹過去記憶中的光大學校又回來了。2019年,村民們主動將保管了約10年的百年校鐘無償送回學校。這件事在陳德慶看來,是村民們從不認同到審視旁觀,再到認同支持的體現。記者在光大學校禮堂中央見到了這個百年校鐘,作為文物,它被珍藏在這里,見證著光大學校的再次復蘇。
“光大學校既保留原貌,又合理進行商業開發,逐漸走向重生之路,這種老洋樓活化為新資源的模式,為我們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經驗。”臺山市臺城街道辦工作人員表示,未來將更加突出光大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配合紅色要素,今年內打造何干之、李榮熙等紅色名人故居;探索水南圩、平崗圩、水西圩等古圩全域旅游線路,輻射帶動臺城西南片區發展。
除了僑校外,江門紅色華僑故居也在煥發新的生命力。記者了解到,2018年起,在江門、開平兩級政府的支持下,先后投入280萬元對謝創故居進行升級改造。如今的謝創故居讓人耳目一新,記者看到,謝創相關革命斗爭歷史故事展示在墻上,聲光電立體布展全方位生動展示,碉樓外墻的灰碉經修復后生動活潑,展現著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的獨特風貌。截至6月30日,謝創故居已吸引599個團體、約2.7萬人次參觀學習。
塘口鎮黨委副書記黃景林介紹,塘口鎮正在積極為謝創故居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不斷擴大其影響力。下一步,塘口鎮還將進一步加強以謝創故居為主線的紅色文化品牌建設,串聯起謝永寬故居、謝啟榮故居、北安小學、謝啟榮烈士紀念碑、以敬小學等紅色資源,同時動員村民參與建設,讓旅游發展的果實得以共享。
“‘僑+紅’是江門紅色旅游開發最大的特征,可統籌協調多方力量、多方資金開發好僑鄉紅色旅游資源,打造好充分展示華僑華人的愛國情懷、時代精神、改革開放成就展示的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江門經濟研究中心旅游產業研究院院長伍鋒說。
在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背景下,目前,我市正深入開展紅色旅游資源調查保護和研究,創新完善紅色旅游景區體系,著力凸顯教育功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僑”味紅色旅游重要目的地。
★觀點
如何開發好“僑”味紅色旅游資源?
景區需深入挖掘、講好真實的紅色故事,將紅色故事、華僑故事與江門僑鄉建設結合起來,用真實故事打動游客,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感受本土紅色旅游的魅力。——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譚金花
弘揚廣大華僑華人動人的革命故事和崇高的革命精神,既是對他們先進事跡的認可、傳承,也是對今天我們生活在這片充滿僑味氣息大地上的后人們的一種激勵,促使我們更加奮發有為,建設好江門。——江門經濟研究中心旅游產業研究院院長伍鋒
弘揚華僑華人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團結廣大華僑,更有利于把中國的聲音傳播到全世界。在開發的同時保護好“僑”味紅色資源,可以將“僑”味紅色景點、民宿建成僑建社團辦公地點或非遺工作室,在開發保育中進行研究,將歷史得以保留。——江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柏軍
★“僑”味紅色景點及民宿
我市華僑華人愛國情懷類型
紅色景點12處
蓬江: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戴愛蓮祖居。
臺山:臺山市博物館、臺山市華僑文化博物館、聯安燕溪碉樓群、泮洋村、雷潔瓊故居及“同心苑”雷潔瓊生平事跡陳列展館、飛虎隊紀念亭。
開平:赤坎南樓、司徒美堂故居、謝創故居。
恩平:馮燊故居。
僑校改建民宿6家
光大學校、望崗碉樓民宿、僑居文宿、南村藝術部落、四九書院民宿、玄潭原舍。
★記者手記
“僑+紅”為鄉村旅游添彩
經過多年沉淀與發展,江門紅色旅游日臻成熟,越來越受游客認可與喜愛,逐漸成為旅游業的中堅力量。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中國旅游日”來臨之際,我市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出了7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將江門“僑+紅”的內涵和價值深度挖掘,串珠成鏈,將紅色旅游推上更高層次。
“紅色旅游不僅是游山玩水、休閑娛樂的服務體驗,也是傳承歷史、踐行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體驗。”五邑大學文學院大三學生植潔雯如是說。可見,對于當代年輕人來說,使紅色旅游成為生動活潑的教育課堂,增強紅色旅游的感染力和觸動性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讓紅色旅游與年輕人走得更近。
紅色旅游要發展,必須跟上時代形勢發展變化、紅色教育創新發展以及市場需求不斷轉變的步伐,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傳播特點,充分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手段,創新開發微黨課、智能導覽等互動性產品,打造紅色旅游網上展示和傳播平臺,以數字化豐富紅色旅游體驗,提高紅色教育效果。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也發現,許多紅色旅游景點和僑校改建民宿多位于五邑鄉村地區,它們成為鄉村旅游的一部分,成為鄉村振興的途徑之一。當地在開發紅色旅游的同時,除了需積極融入當地獨特文化、資源、產業外,還需引導村民參與其中,形成旅游成果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環境,構建起產、游、銷于一體的新興產業體系,為紅色旅游拓展開放新路徑。(易航)
(來源:江門日報)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