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至27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對2021年度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優秀案例、“粵書吧”建設和“兩中心融合”最佳實踐案例評選結果進行公示,江門臺山政企共建“民國風”鄉鎮圖書館成功入選。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式印發《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公布2021年度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優秀案例、“粵書吧”建設和“兩中心融合”最佳實踐案例名單的通知》(粵文旅公〔2021〕148號),臺山政企共建“民國風”鄉鎮圖書館榜上有名!

臺山政企共建“民國風”鄉鎮圖書館——汶村自助圖書館(以下簡稱“汶村館”)是采取“政企共建”模式,由臺山市汶村鎮人民政府、臺山市圖書館、臺山新華書店三方共建而成,項目選址位于臺山汶村鎮文體中心廣場左側,采用園林風格獨立建筑設計,占地240平方米,使用面積為400平方,共兩層,其中二層為公共圖書館。

汶村自助圖書館內設備完善,設有藏書區、閱覽區、多媒體閱覽區和自助設備多功能區;館藏5000多冊全新圖書,涵蓋少兒、文學、哲學、農業、藝術等類別圖書。另外,圖書館除了為讀者提供圖書借還服務外,還提供悠閑體驗、餐飲服務、視聽服務等。汶村館的主要亮點在于:
(一)創新服務,文旅體功能多樣化。挨近圖書館的汶村村已有800多年發展歷史,其人文故事在現存文獻里有大量的記載且有遺址見證,所以有“汶村古城”之稱,其旅游資源豐富,吸引了眾多旅客“到此一游”,有見及此,汶村館除具備借閱、查詢、自修等圖書館服務以外,還根據實際需要,為往來旅客提供旅游咨詢、旅游驛站、旅游票務等旅游服務。汶村館地處汶村鎮的文體中心,廣場內配套了各類體育設施,包括羽毛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與圖書館的“靜”有著強烈對比,但又不相互影響。此外,為了方便群眾,汶村館還設有寄收快遞、報考駕照、代交水電費等便民服務。在文旅體多樣化功能服務的帶動下,汶村館人流得到有效保障,同時,為文旅體融合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二)創新設計,融入本土特色文化。汶村館外觀采取“民國風”設計,一方面為了滿足讀者“求新穎、求特色、求個性”的需求,另一方面憑借汶村的騎樓、洋樓、碉樓等近代特色建筑文化元素和符號,向社會展示臺山華僑文化形象,詮釋臺山華僑華人的家國情懷。而內部則有“汶村古城”、曲藝、書畫、民間習俗、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地方刊物等陳列,以實物具化展現汶村當地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汶村館在充分實現“外樹形象”的追求的同時,也滿足了當地民眾的情感訴求,達到了內外同頻共振、主客共融共享的良好效果。
(三)創新管理,政企共建共管共享。以往公共文化服務無論是設施建設、管理運營、基礎配套等均由政府包辦,受體制、經濟、人才等因素影響,發展容易受到制約,尤其在財政方面。而政企共建公共圖書館的“臺山模式”,既有效解決了由于政府財政薄弱而造成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資金短缺的難點,又舒緩了管理運營后繼乏力的痛點,受市場化驅動,在保有基本公共服務的基礎上,企業在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功能上將可能進行更多的有益探索實踐,這也將直接或間接地激發公共文化服務的活力與效能。
近年來,臺山市從自身實際出發,在全市范圍內積極推動新型閱讀空間項目建設,尤其是鄉鎮基層,項目包括有自助館、粵書吧、博富悅讀館等,在積極探索建成大江鎮“潮人”自助圖書館的基礎上,“政企共建”公共圖書館的“臺山模式”在汶村鎮得以復制驗證,“升級版”的“民國風”鄉鎮圖書館項目落成以來備受社會關注和群眾“熱捧”,成為我市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作的重大突破。一是在有效解決公共文化惠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的同時,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精準供給”;二是一改依賴地方財政導致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保障不足等問題,緩解基層政府支出壓力,同時深化政企合作,實現共贏發展;三是實現文旅體融合的建設理念,從而使總分館制提檔升級;四是具有一定的可復制性和可推廣性,可以為新型閱讀空間建設工作實踐提供有益參考。
臺山市全面對標《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廣東省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實施方案》的要求,積極推動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分館17個、服務點54個,分布在城鄉各地,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有效下沉。接下來,臺山市圖書館將建立總分館體系大數據信息管理平臺,推出圖書館電腦服務端和手機服務端,充實館藏數字文獻資源,線上線下建設智慧圖書館,培養智慧圖書館技術人才;推動圖書館服務轉型升級,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建設,多方共建、取長補短,讓服務功能更齊全,更受讀者青睞,形成長效發展機制;推動圖書館服務‘走出去’,繼續擴大分館、自助館、書吧等閱讀陣地覆蓋率,使圖書館服務廣泛‘下沉’;繼續大力倡導全民閱讀,滿足群眾的閱讀需求,用書籍傳播正能量,讓閱讀助力文明創建,在推進全民閱讀中,打造有高度、廣度、深度的公共服務。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