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大會上指出: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斗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110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在中華民族愛國史上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頌歌,廣大華僑愛國志士是其中的骨干力量,孫中山曾多次贊譽“華僑為革命之母”。
值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際,江門市博物館與臺山市博物館特舉辦《和衷共濟 筑夢中華——孫中山與華僑專題展》,以緬懷孫中山先生為民族獨立、社會進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歷史功勛,學習、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和進取精神,鞏固和發展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頌揚廣大華僑為民族復興所做的杰出貢獻!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
和衷共濟 筑夢中華——孫中山與華僑專題展
指導單位
中共臺山市委宣傳部
臺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主辦單位
江門市博物館
臺山市博物館
展出時間
2021年10月29日至12月中旬
展覽地點
臺山市博物館一樓展廳

辛亥革命與臺山
辛亥革命時期,臺山華僑出財出力,投身革命,既有李煜堂、伍耀廷一夕籌足80萬元支持革命,又有馬超俊率領“海外華僑敢死隊”參加武昌起義。在欽州起義、鎮南關起義、廣州起義等多次武裝起義中,無不有臺山華僑的身影,更有的臺山華僑獻身沙場。
臺山地區革命思想的傳播
1905年,李自重、李是男、黃少泉等在臺城創立聯志社。他們聯絡革命志士,宣傳革命,鼓動抵制美貨。該社先以黃少泉任司理的仁安藥房(位于臺城西寧市)為活動機關,社員每逢周末集會一次,介紹國內外的時局見聞,灌輸民主革命思想。后因“社友漸眾”,改于寧城基督教公理會教堂集會(教堂牧師為喜嘉理,其曾為孫中山洗禮,目前已知的臺山最早的一批照片正是出自其手),發展為同盟會的外圍組織。自此,革命思想在臺山大地快速傳播。
黃少泉、李錦倫、李云湛、李養圣、陳元英等皆是聯志社的中堅成員。至辛亥革命前后,他們均先后加入同盟會,投身革命。
臺山華僑參加革命團體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會員中香山、五邑籍華僑占大部分,臺山華商劉祥成為第一任主席。1902 年冬,孫中山到越南河內,邑僑黃隆生堅決要求訂盟,并介紹同鄉甄璧、甄吉庭、劉岐山等多人入會,河內興中會遂告成立。開始不斷支援國內革命。據不完全統計,早期興中會500人中,就有至少20人來自臺山。此后的同盟會,也有大量的臺山華僑投身其中。
臺山華僑開展宣傳活動
臺山華僑在海外很早就接觸革命思想,并以報紙為宣傳陣地,宣傳革命思想,其中代表的就有《中國少年晨報》、《中西日報》。
《少年中國晨報》前身為1909年創辦的《美洲少年》周刊,孫中山曾對其致力革命宣傳大加贊賞,但他覺得七天才出版一次未免為時過久。于是,親自領導李是男、黃伯耀共同設法將該刊改為日報,經重新集股,于1910年在舊金山創辦《少年中國晨報》。由黃伯耀任總理兼司理、翻譯,黃超五任總編輯,李是男任副刊編輯。《少年中國晨報》每天凌晨六時出版,工友們須在夜間排字,編輯人員也要在夜間工作,方能趕及清晨出版,幸而工友們均已加入“同盟會”,愿為革命事業而奮斗犧牲。該報承繼《美洲少年》之革命宗旨,鼓吹反清、批判保皇,是當時在國外影響較大的革命報刊之一。

《少年中國晨報》報社
《中西日報》前身為《華美新報》,由伍盤照(1860—1933,臺山四九鎮下坪雙潮村人)于1894年在美國洛杉磯創辦。1900年,他又將報社遷至三藩市,改為《中西日報》,自任該報總經理兼總編輯,經常發表維護華僑利益的言論,該報是美洲地區最早的中文報紙之一。

《中西日報》
1904年,孫中山抵達三藩市后被拘禁于天使島,經伍盤照、黃三德等人的傾力相助才得以入境美國。伍盤照為了支持孫中山宣傳革命真理,在《中西日報》免費為其印刷民主革命家鄒容著的《革命軍》11000本,分寄美洲、南洋各地僑胞,極大地啟發華僑的革命思想。此后,伍盤照不斷大力支持孫中山的民族革命,同時,致力于社會事務,為僑胞發聲,把《中西日報》辦成華僑的喉舌,并且成為全美最大的中文報紙。

鄒容遺著《革命軍》
臺山華僑資助武裝起義
臺山華僑自革命之始,就大力支持革命。從1904年起,以黃三德為首的洪門就大力支持孫中山在美國游埠,籌集革命經費。革命困難之時,洪門還變賣房產,支持革命。
1911年,孫中山與黃三德、李公俠等(即李是男,臺山沖蔞橋頭村人,美洲同盟會會長)在美國成立洪門籌餉局并發行中華民國金幣劵向華僑籌集經費,自該局成立到廣州光復,幾個月中,籌餉局就已籌得十四萬美元。

洪門籌餉局合照
廣州光復后,因庫府空虛,各方軍需糧餉急如星火。于是時任都督胡漢民任命邑僑李煜堂(早年旅美,后回港經商,對辛亥革命多有捐輸,曾以自己的老店金利源作為革命黨人的交通機關)為財政司長,并與邑僑伍于簪、譚煥堂、伍耀廷等二十九人組成籌餉局,籌集經費,支持革命。李煜堂等盡心盡力,熱情努力,終于籌得港幣近八十萬元,消解燃眉之急。
展覽現場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