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層次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臺山市圖書館于元宵節當天組織干部職工、文化志愿者以及社會群眾等代表,以“情系書鄉 喜鬧元宵”為主題開展節日宣傳活動。

活動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方式進行,以宣傳推廣以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目的。
活動根據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分別設置了知識講堂、掛燈籠、包湯圓、送溫暖等內容。






知識講堂上,活動策劃人賴天頌同志向參與活動的干部職工、文化志愿者以及社會群眾等代表介紹了元宵節的來歷、習俗、美食以及優秀的古詩詞。

節日由來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古代稱為“上元”,其夜則稱“元夜”、“元夕”或“元宵”。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游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關于元宵節的古詩詞欣賞
十五夜觀燈
盧照鄰 〔唐代〕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宋代〕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
唐寅 〔明代〕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
據來自圖書館的干部職工介紹,臺山人過元宵除了有舞獅、包湯圓、看花燈等傳統習俗外,各鄉鎮的活動各有千秋 ,比如吃油飯、打排球、“燒新丁炮”、“演大戲”等形式歡度元宵佳節。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