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青團成立100周年。5月4日青年節當天,由臺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與共青團臺山市委員會共同主辦的“讀歷險營救原著 悟黨的領導偉力”——臺山市紀念“勝利大營救”五四青年節專題活動在臺山市華僑文化博物館舉行。
本次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包括影視作品欣賞、書畫藝作解讀和原著研討分享,所選用的作品均出自“勝利大營救”中在東滘口登陸的文化名人。
1941年底,日軍攻占香港,并對在香港避難的大批中國文化名人展開瘋狂搜捕。當時的東江縱隊歷時半年,從香港秘密轉移了800多名文化名人到大陸,臺山市都斛鎮東滘口便是營救行動中水路西線其中一個登陸點。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夏衍,有“中國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稱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梁漱溟,中國著名新聞家范長江,中國電影藝術家、導演司徒慧敏,以及蔡楚生、金山、王瑩等一批文化名人及民主人士,就是通過這條線路進行轉移,中國文化的火種也從此得以延續。
影視作品短片《東滘口與中國早期電影人》剪輯了《風云兒女》《漁光曲》《桃李劫》等中國早期電影的片段,通過重溫這些珍貴的影視作品,領悟中國文化名人的藝術魅力,領略中國電影的傳承更迭。
在書畫藝作解讀部分,臺山市書畫院(臺山市美術館)楊宇遠院長分別從創作背景和藝術手法兩方面對《東江百日雜憶》《曉風殘月》《淪陷區故事》三幅作品進行解讀。以藝術畫作為媒介,品讀書畫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帶領觀眾經歷80年前的惶惶難安與命懸一線。
活動的最后環節,由臺山文廣旅體系統的青年工作者朗誦《題蔡楚生作<黃坤逃難圖>》《走險記》《香港脫險寄寬恕兩兒》。這些作品是東滘口登陸的文化名人相關詩詞散文原著、書信等,記述了他們當年從香港用漁船渡海至澳門,再乘船轉東滘漁村登陸這一段驚心動魄的經歷。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今年是“勝利大營救”80周年,也是共青團建團100周年。從1919年進步青年以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開始走上社會歷史舞臺,到1942年無數青年用筆桿用熱血延續中國文化血脈,再到如今遍布各行各業的青年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砥礪前行。
以“五四”青年節為契機,本次活動通過品讀“中國文化名人勝利大營救”的文藝作品,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勝利,匯聚新時代青年奮進的磅礴力量,傳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