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臺山市文物保護單位合計兩處。分別是林基路故居和南州學校,目前我市共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


一、林基路故居簡介:
林基路故居位于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都斛鎮大綱村委會大綱村,建于清末,青磚墻,硬山頂。
林基路,原名林為樑,男,1916年出生于臺山都斛大綱村。少年時便向往光明,追求進步。15歲在任遠中學畢業后,便認為“苦夠的無產階級已經覺醒”,毅然赴廣州求學。后轉學上海,1933年初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反帝大同盟,同年入讀大夏大學文學系。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林為樑于1934年春赴日本東京留學,進入明治大學讀政治經濟學,先后創辦《東流》《雜文》《詩歌》等進步雜志。1935年夏,回國加入共產黨,并按中共上海文委負責人周揚的指示,建立以他為書記的“中共東京支部”,組織留日學生開展一系列革命運動。全面抗戰爆發前,回國參加上海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38年受中共中央委派赴新疆開展統一戰線工作,改名林基路,歷任新疆學院教務長、阿克蘇專區教育局局長、庫車縣縣長、烏什縣縣長等職,任期內屢有建樹,受百姓愛戴。1943年2月同陳潭秋、毛澤民等被軍閥盛世才逮捕入獄,在獄中堅貞不屈,寫下氣壯山河的《囚徒歌》,同年9月,與陳潭秋、毛澤民一起在新疆被秘密殺害,年僅27歲。

林基路故居照片(門口局部)
林基路故居照片(內部局部)
二、南州學校簡介:
臺山市臺城南州學校始建于民國四年(1915年),是臺山創建最早的學校之一。學校位于臺城南坑橋頭墟東邊,由康有為弟子清末民初維新志士、首任校長黃嵩齡題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更名為南坑小學,又名學祿學校。
主樓是美祐黃公祠由南坑內外宗親于1915年捐建,樓高兩層,整幢教學樓設計結合中西文化,由青磚、花崗巖、紅瓦、坤甸木構建。1944 年日本鬼子侵占學校,火燒瓦面造成部分瓦面破損加上風雨侵蝕,1988 年將頂層改建為混凝土結構,2005 年又將教學樓二樓木閣改建為混凝土結構。
主樓旁邊的美祐碉樓始建于1916年,是由黃氏美祐房捐建,為紀念祖先而取名為美祐碉樓。美祐碉樓是屬于黃泥夯筑碉樓,樓高五層,占地面積54平方米,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窗比民居開口小,有鐵柵和窗扇,外設鐵板窗門。第一至第三層的建筑風格是相同,第四、五層四邊突出,形似陽臺,頂部為西洋式的亭閣。從第二層開始均設有長方形槍眼,其中第四層“陽臺”底也開有槍眼,這樣既可以居高臨下地還擊進村之敵,還可以射擊靠近碉樓的敵人,整幢碉樓共有66個槍眼。

南州學校主樓照片(美祐黃公祠正面照)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