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臺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上級各項決策部署,全市上下凝心聚力謀發展,文化事業展現新魅力、旅游產業激發新潛力、體育工作迸發新活力。

飛沙灘-關曉藝攝
資源賦能多元格局 旅游發展熠熠生輝
臺山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龍頭帶動、精品串聯”為抓手,按照“一龍頭兩廊道八品牌”的全域旅游發展思路,把臺山打造成為“共建、共融、共享、共興”的全域旅游城市,讓全域旅游既見“星星”又見“月亮”,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全市A級旅游景區數量由2012年的2家發展到2022年的11家,累計創建示范鎮、示范村、示范點等各級鄉村旅游品牌達51個,備案登記民宿占江門全市總量70%以上,一大批百年僑校、碉樓、洋樓及古村落正煥發新的生命力,全市各類特色資源串點成線、串珠成鏈、串聯古今。2019年,臺山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廣東首個入選的縣級市。2022年,以廣東第一的位置躋身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市),并連續10屆被評為“廣東省縣(市)域旅游綜合競爭力十強縣”。

那琴半島

海宴鎮五豐村
基層設施日益完備 公共服務全面優化
十年來,臺山公共服務全面優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備,服務網絡不斷完善,新建成華僑文化博物館、全域旅游大數據中心、新寧體育館、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銀信博物館、楊善深嶺南美術館等多個公共文旅體設施,317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8家自助圖書館、6個“粵書吧”、18家博富“悅讀館”遍布城鄉,17個鎮(街)的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實現全覆蓋,擁有1個國家一級文化館、1個國家一級圖書館、1個省特級文化站、16個省一級文化站。每萬人公共文化場館面積由962平方米增加到1260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1平方米,多項公共文化服務指標繼續保持在全省、江門前列。2021年,臺山市“政企合作共建鄉鎮圖書館——汶村自助圖書館項目”獲評2021年度廣東省公共服務優秀案例。2022年,江門首個“公共文化+政務服務”一體化智慧圖書館、臺山首個僑刊鄉訊文獻中心分別在市行政服務中心和市圖書館建成投入使用。此外,大力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廣播村村通、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等文化民生工程,讓全市人民樂享文化改革與發展的成果。

臺山市華僑文化博物館
臺山新寧體育館
文化供給豐富多彩 藝術創作成果豐碩
臺山是全國文化先進縣,擁有華僑文化、海絲文化、銀信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排球文化六大文化品牌。十年來,先后形成了100多項特色群眾文化活動,累計舉辦書畫展、文博展覽、公益講座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600多場,文藝惠民演出近500場,館藏書籍從2012年的26萬冊增加到2022年的47萬冊,創新舉辦了“非遺四進(進景區、進鄉村、進校園、進社區)”“高雅藝術進景區”等文旅融合的活動,組建臺山市旗袍隊、華僑文化志愿講解員隊伍、文藝下鄉小分隊等團隊,每年為僑鄉群眾奉上多姿多彩的文化盛宴。此外,我市文藝創作者積極挖掘地方特色題材,創作了上百個具有地方特色并獲國家、省、江門市級獎項的優秀作品。其中,歌舞《上川島漁歌》、少兒舞蹈《打龍船》、臺山民歌《接妹還》、廣東音樂《泥鰍》、曲藝《歌贊老英雄張富清》、舞蹈《銀信》、美術《記憶》等精品作品獲得多個省級以上金、銀、銅獎。

“邁進新征程”文藝晚會

傳承與發展——臺山廣東音樂專場展演
歷史保護創新有力 文化傳承成效明顯
臺山一直致力于挖掘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臺山文化資源,深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認定、申報和保護等工作。十年來,對全市17個鎮(街)上千個村落近百個僑墟開展各類文化遺產及建筑調查,形成《臺山僑墟調查報告》《臺山市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調查成果》。目前,我市有不可移動文物420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6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可移動文物9392件。2016年,大洲灣遺址等海絲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推薦項目——“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的首批申遺遺產點。2017年,“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順利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22年,大洲灣遺址及“南海I號”沉船入選“廣東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發現”、“南海I號”沉船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各級非遺名錄由2012年的14項發展到2022年的36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3項、江門級19項、臺山市級12項。非遺傳承人由5人發展到目前已有77人,2019年劉英翹被認定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廣東音樂的代表性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及成績走在江門地區前列。組建了臺山廣東音樂團、臺山少兒廣東音樂團,建立了1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2022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個銀信文化研究社會團體——臺山市銀信文化研究會,推動建設臺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展示館及非遺體驗街區。

廣東音樂小組奏《鵝》獲邀登上了國家級文藝晚會舞臺

浮石飄色出游
全民健身蓬勃發展 競技體育屢創佳績
臺山一直秉承“全民健身”的理念,貫徹落實“體育強國”戰略,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事業,成立了跆拳道協會、排球協會、體育舞蹈協會等53個體育社團組織,實現每萬人擁有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體育社會組織數量達到0.58個,每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5人。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達90.52%,國民身體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十年來,臺山致力于振興“排球之鄉”品牌,全市建有排球訓練館25座、排球燈光球場462個、室外一般球場981個,保持全國領先。依托排球運動學校“全國排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培訓基地”和“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優化52所配備排球隊學校及10所全國青少年校園排球傳統特色學校,完善青少年業余訓練體系,加強競技性人才培養。成功承辦了第21屆“振興杯”國際男子九人排球邀請賽、全國女排精英賽、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排球錦標賽等多個大型賽事,2020年1月全省首個縣級市排球人才培養、訓練和研究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排球促進會和廣東省排球協會臺山訓練基地正式落戶我市。組織編寫了《臺山排球故事》《臺山九人排球競賽手冊》書籍和創作了《全國排球半臺山》歌曲等文化旅游體育產業作品,豐富臺山體育文化的內涵和外延。輸送陳嘉杰入選國家男排,梁震輝入選國奧男排,蔡達龍、崔力元入選國家少年男排,其中,陳嘉杰代表國家男排出征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這是自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后,時隔28年再有臺山運動員出征亞運會比賽。2019年,陳嘉杰再次代表國家男排征戰世界排球聯賽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亞洲區資格賽。2019年,臺山體育代表團參加江門市第九屆運動會奪得153枚金牌、取得團體總分3675.5分,金牌總數和團體總分均名列江門市第二名,取得臺山市30年來最好的體育成績,為臺山人民爭得了榮譽。

2020年“全民健身日”活動啟動儀式

中卡國際男排邀請賽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未來,臺山將繼續深入推進文化強市建設,繁榮文化事業,深挖海絲文化內涵,樹立僑鄉文化自信,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不斷擦亮“排球之鄉”品牌,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