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活明代表:
關于臺山市十三屆政協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第65號提出“關于重視保護與傳承臺山方言的建議”的建議已收悉,經綜合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廣播電視臺等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方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地域文明的重要標志,臺山方言承載著臺山的文化歷史記憶,更是臺山最為鮮明的城市符號。學習傳承臺山方言,是弘揚臺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之一。臺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體局、市教育局和市融媒體中心作為市主要宣傳和教育部門積極主動重視宣傳保護和傳承臺山方言,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近年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相繼出臺了相關文件,明確規定普通話是學校教學用語,是校園語言。在推普的同時,市教育局堅持科學保護方言,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保護本土文化并取得了一定成績。2016年9月,由臺城二小學生演繹的臺山話童謠《點之碟碟》參加嶺南童謠節展演獲二等獎。2017年5月,臺城二小合唱團亮相CCTV-14少兒頻道《七巧板-快樂寶貝愛唱歌》節目演繹臺山童謠《點之碟碟》,以出色的表現榮獲“最佳創編獎”和“最佳表演獎”。2020年10月,我市組織學生參加“難忘的記憶”2020年五邑童謠征集傳唱活動,臺城二小《小朋友戴口罩》、赤溪中心學校《防疫歌(客家童謠)》、臺城一小《臺山美》分別榮獲江門市一、二、三等獎,其中赤溪鎮中心學校的原創客家童謠《惜糧謠》被“央視頻”采用。臺城二小的《小朋友戴口罩》獲“2020·難忘的記憶”第五屆嶺南童謠節二等獎。此外,市教育局積極配合各部門開展傳承本土文化的活動,2021年3月,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和市教育局聯合主辦、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2021年“臺山民歌進校園”活動在東暉小學舉行。
二、在東暉小學建立臺山民歌傳承基地,鼓勵臺山民歌的創作。新作品層出不窮,《返家鄉》《回鄉過年》《點之碟碟》《臺山個》《臺山情歌》《揚帆碧海奔小康》等一大批臺山方言音樂作品在各大媒體平臺展播,參加各類比賽獲獎。催生出譚毅輝等一批年輕臺山方言歌曲作者。
三、舉辦臺山民歌講座。聯合臺山市教育局2019年邀請市級傳承人李道強面向全市中小學音樂教師講授臺山民歌的演唱、創作等相關知識。
四、市委宣傳部協調市融媒體中心在電臺、電視臺、臺山發布微信公眾號、百峰網、百峰網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增設方言類節目、報道地方方言相關信息,推出了臺山話系列節目。如《得閑傾偈》《越撈越開心》《全民健身:太極人生》《開學復課進行時》《帶你走進客家文化》《同心共筑小康夢》《帶你走進臺山華僑文化博物館》等系列節目45期。讓更多的人了解臺山,了解臺山方言。
接下來,將繼續加大對臺山方言保護與傳承宣傳報道力度,積極與有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進一步增強廣大群眾學方言、防止方言的消失和退化意識,為我市進一步做好臺山方言保護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臺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1年6月15日
聯系人:朱先生,聯系方式:5527300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