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以等代表:
您在臺山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提出第23號建議《關于打造陳宜禧紀念館的建議》收悉,經綜合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斗山鎮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陳宜禧,臺山斗山鎮秀墩村委會美塘村人,出生于臺山斗山鎮,美國華僑實業家、僑領,新寧鐵路創辦人。新寧鐵路是我國第一條自主投資、自主建設、自主運營的商辦鐵路,也是全國最長的僑資民營鐵路。新寧鐵路的建成,解決了僑鄉交通不便的困境,促使了臺山乃至五邑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當時的臺山僑墟商鋪林立、洋樓遍地,成為了當時全國最富強的縣之一。而陳宜禧先生作為該路的創辦人,更應值得我們紀念。我局一直重視陳宜禧先生、新寧鐵路及其紀念設施的建設工作。
二、主要工作情況及成效
(一)加強陳宜禧故居保護管理工作
為加強陳宜禧故居本體保護,我局積極提升文物單位保護級別,推動陳宜禧故居于2002年入選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我局持續完善了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工作。此外,我局多措并舉,全面落實文物保護單位安全監管工作。一是落實文物保護主體責任,制定文物安全直接責任人公告公示信息牌,確定直接責任人及安全管理人,明確了文物保護職責分工,確保壓力在肩、責任落地。二是建立維護管理的常態化機制,由屬地鎮村委托專人做好陳宜禧故居的日常維護管理,定時對陳宜禧故居及圖書館周邊雜草垃圾進行清除。三是落實常態化巡查機制,督促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提高管理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和管理能力,及時發現并消除消防安全隱患,做到預防在先、處置在前,全力確保陳宜禧故居的安全。
(二)進行新寧鐵路及陳宜禧史料挖掘調研
2019年起,為更好地收集新寧鐵路歷史、挖掘新寧鐵路現存遺址,在廣東省博物館事業發展基金會的支持下,臺山市博物館開展了為期一年多的新寧鐵路(臺山段)遺址調研項目,調研組跋山涉水,用腳步丈量寧路,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尋路,最終在臺山段發現車站、站臺、三角線、路基、路塹、路堤、橋梁、涵洞等遺址,共計74處,并將調研結果整理編制形成《新寧鐵路臺山段遺址調研報告》。2022年10月,臺山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斗山鎮康寧村發現了陳宜禧的祖居,這是陳宜禧祖輩最早的居住地,該發現,填補了此前對陳宜禧先生相關事跡研究的空白。新寧鐵路及陳宜禧史料的挖掘、調研為打造陳宜禧紀念館提供了堅實的內容支撐。
(三)舉辦紀念新寧鐵路及陳宜禧的展覽
為紀念一眾為修建鐵路而付出血汗的華僑先輩,2022年11月,在新會區博物館的支持下,臺山市博物館向公眾推出“尋路記——新寧鐵路歷史及遺址展”。本次展覽為臺山市博物館、新會區博物館數年來對新寧鐵路的調研總結,包括陳宜禧的祖屋、牛灣渡船船上工作照、鐵路45個車站的今昔對比照等大量資料信息及圖片首次公開展出。另外,本次展覽共展出公、私藏新寧鐵路文物90余件/套,大量珍貴文物為首次展示,展覽一經推出,受到了社會大眾的贊賞。2023年5月18日,該展覽走出臺山,在新會區博物館開展。展覽活動向公眾廣泛宣傳了陳宜禧先生光輝事跡和“鐵路精神”,讓愛國愛鄉、自強不息的精神影響更多人,激發新一代臺山人艱苦奮斗、追求卓越,為臺山市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繼續加大力度挖掘陳宜禧及新寧鐵路史料,以還原最真實的新寧鐵路及陳宜禧先生的一生。目前陳宜禧在國內的資料及活動軌跡基本清晰,但其在海外的活動史料目前掌握較少,海內外史料聯動交流也較少。日后,我局將借助僑團或華僑加強與海外的溝通,著重挖掘陳宜禧先生在海外的史料,包括其在美國首先到達的商埠、其在海外的商業經營等史料,為打造陳宜禧紀念館并廣泛宣傳鐵路文化和陳宜禧愛國愛鄉事跡提供充足的資料準備。
(二)經溝通,秀墩村委會目前計劃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陳宜禧故居之中的暢庭書室打造為陳宜禧紀念館。后續,我局將在斗山鎮做好村民協調溝通工作及陳宜禧紀念館建設方案落實的情況下,全力配合并指導屬地鎮開展陳宜禧紀念館方案設計、展品征集及紀念館布展工作,力促紀念館盡早落地,打造成為文化“名片”,促進名人資源與旅游資源的深度融合。
(三)積極拓寬資金籌集渠道,高質量打造陳宜禧紀念館。依托紅色教育文化資源,大力爭取上級補助資金;以屬地政府資金為引導,探索捐贈等多渠道投入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加大對紅色資源方面的投入;積極向海內外鄉親推廣陳宜禧精神的有關報道,凝心聚力,發揮華僑、宗親宗族和社團的力量,爭取社會各界支持。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臺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工作的關心支持。
臺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2023年5月25日
聯 系 人:呂嘉怡
聯系電話:5523091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