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晚,由臺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文聯、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臺山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臺山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之“多彩非遺?魅力僑鄉——臺山市2019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臺山影劇院盛大上演。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和臺山本地市民近千人觀看了演出。
本次展演,由我市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臺山廣東音樂和臺山浮石飄色拉開精彩序幕。廣東音樂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八音班”(樂社),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孕育了丘鶴儔、李凌、陳玲玉等一大批蜚聲國內外的音樂、戲劇、曲藝名家,2006年列為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浮石飄色產生在我市斗山鎮浮石村,傳承歷史近400年,2008年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臺山廣東音樂團演奏的開場音樂《娛樂升平》旋律流暢、一氣呵成,樂曲歡快活潑、熱情開朗、朝氣蓬勃,將臺山人民樂觀向上精神展露無遺。在悠揚的廣東音樂演奏聲中,一架架飄色在舞臺上飄然而過,扮相俊美的色仔色女左足立于一根桃枝上,右足有節奏地擺動,身體凌空無憑,似無依托,讓初次觀賞的外地游客嘖嘖稱奇,由衷地贊嘆說這絕對是民間藝壇上的一枝“奇葩”!
接下來,海僑東南亞風情舞《繽紛舞》、臺山民歌表演唱《揚帆碧海奔小康》、赤溪客家山歌《贊田頭》、廣海打龍船《龍船頌贊》等節目輪番上場,或向觀眾展示婀娜多姿的異域風情舞蹈,或用咸水歌的形式表現改革開放以來臺山漁民過上小康生活的幸福情景,或用嘹亮的歌聲、響亮的鑼鼓、精美的龍船展示新時代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每個節目都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
國家級傳承人劉英翹率領眾徒弟同臺獻藝,一曲笛子合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清脆悅耳、悠揚動聽,令人大開耳界,充分展現我市非遺傳承和保護工作的斐然成效。最讓觀眾感到驚喜的是,主辦方還邀請了臺山籍著名蕭笛演奏家陳鴻燕先生和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琵琶彈唱藝術家陳玲玉女士回鄉助興演出。陳鴻燕先生創作的器樂曲《鐵魂》《滿江紅》的巨笛演奏,讓觀眾嘆為觀止。陳玲玉演唱的粵曲《領航未來》配上華麗的舞臺效果和美輪美奐的伴舞,更是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臺下觀眾紛紛用手機記錄下精彩的瞬間。
據了解,臺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各類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技藝、傳統美術、民俗遍布城鄉大地。我市非保中心從2006年起,經過深入普查、整理和申報,核定公布了三批臺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臺山廣東音樂”“臺山民歌”“臺山玉石雕刻技藝”等27個項目成功入選。其中,“廣東音樂(臺山)”“臺山浮石飄色”為國家級非遺名錄,“大江傳統家具制作技藝”和“海宴冬蓉制作技藝”為省級非遺名錄。擁有國家級傳承2人(其中1人已故),省級傳承人2人,江門級傳承人5人。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績顯著,位于江門五邑地區前列。
而本次展演的場地——臺山影劇院,始建于1984年,是臺山第一家電影院,至今已有35年歷史,伴隨過陪伴了70后的回憶,80后的青春,90后的萌芽。2018年,我市對其進行升級改造,重新煥發臺山影劇院的光彩,讓臺山市民有一座屬于自己的高配套演藝活動場所。據介紹,改造后的影劇院可同時容納超過800人參與活動和觀影,影劇院設備先進,采用了專業的擴聲系統、燈效系統,可以更好的滿足活動演出,并且配置了獨立軟體沙發座椅,大大提升觀看感與舒適感。
主辦單位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將“臺山浮石飄色”“廣東音樂”“臺山民歌”等優秀民間藝術非遺項目搬上藝術舞臺,將傳統文化和旅游巧妙相結合,是臺山市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一項創新舉措,旨在讓廣大市民群眾深入體驗非遺魅力,推動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深化文旅融合,促進文化旅游市場繁榮發展。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