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市文廣旅體局、市文聯聯合主辦的“臺山文化大講堂(第一期)——在新農村建設中古村落的保育與開發”專題講座成功舉辦,來自市文廣旅體系統的全體領導干部職工,各鎮(街)分管文化工作領導、文化站負責同志,文化遺產保護及文旅開發重點村書記(代表)、文博愛好者等共120多人參加了本次講座。
本次講座邀請了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暨建筑系的譚金花副教授作為主講人。譚教授長期從事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北美華僑歷史及廣東五邑僑鄉研究等工作。在歷史研究上,她注重海內外歷史對比研究的方法;在遺產保育方面,她注重中西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注重跨學科思維,專注于文化遺產保育與發展傳承的鄉村實踐工作,把國際理論融入本土經驗。
譚教授擔任了海內外多項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顧問工作,她主持的倉東遺產教育基地“倉東計劃”文化遺產保護模式在國內外引起反響,獲得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2017年倉東遺產教育基地被列入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
本次講座上,譚教授通過以開平市的倉東遺產教育基地“倉東計劃”文化遺產保護模式,結合我市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等工作中遇到的實際情況,以及如何在建設中與古村落的保育、開發更好的融為一體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譚教授重點從生產、生活、生態、社會、文化等方面闡述了古村落的價值所在。從歷史、文化、居民和建筑四個層面探討我們文化自信的來源。同時分析了華僑史和僑鄉發展史對我市鄉村發展的重要性,結合臺山本地的文化底蘊,探索和開辟一條屬于臺山的古村落保育與開發之路。
譚教授指出,目前古村落在保育中普遍存在“拆舊建新”“丟掉傳統和歷史”等問題。我們在古村落的保育與開發中,既要傳承本地生活方式,讓居民生活更舒心,又要符合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更深地去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內涵,找準定位,對進行形象包裝,開發特色旅游,讓各古村落活起來。講座后,譚教授還對現場與會人員的提問進行針對性的解答,為我市開展古村落、古建筑的保育和開發提供了指導性的意見。
市文廣旅體局局長雷克在主持中強調了開辦臺山文化大講堂的重大的意義:
一是挖掘臺山豐富歷史文化的需要。臺山是一個海洋文明、華僑文化相碰撞、相交織、相融合的地方。在臺山,豐富的華僑文化、海洋文化、客家文化、海上絲路文化、皇族文化、愛國愛鄉文化,交相輝映、星光燦爛,但包括臺山本地人在內的人們,對于臺山燦爛輝煌的文化還不是很清楚,急需深入挖掘。
二是宣傳推介臺山形象的需要。臺山經濟發展有五大措施,其中一個舉措就是文旅旺市。那么,如何來做大做強臺山的文化旅游市場呢?其中一個重大措施就是要宣傳推介臺山形象。
三是保育開發臺山古村落古建筑的需要。近年來,臺山市全力發展文化旅游工作,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但是仍存在很多現實問題,如我們還不知道如何保育我們的古建筑、不懂得如何修善我們的古建筑、不知道如何保育開發我們的古村落。如何科學地保育開發臺山古村落古建筑顯得十分重要和需要。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