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國現代音樂史,有兩顆格外耀眼的巨星閃耀在歷史的星空,一位是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曲作者,奏響了抗日最強音;一位是《黃河大合唱》的曲作者,為抗戰發出了怒吼。他們就是無產階級革命音樂先驅、人民的音樂家——聶耳和冼星海。

為緬懷人民的音樂家聶耳、冼星海,講好黨的故事、愛國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臺山市博物館特引進“雙星耀中華——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的革命之路”專題展覽,讓更多的人更好地認識他們,記住他們;讓紅色旋律的力量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厚植愛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展覽信息
-展覽主題-
雙星耀中華——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的革命之路
-主辦單位-
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
番禺區博物館
玉溪市博物館
-承辦單位-
廣東省流動博物館
臺山市博物館
-展覽時間-
2022年10月15日至11月20日
-展覽地點-
臺山市博物館一樓東展廳
展覽簡介
本展覽展示了人民音樂家聶耳和冼星海的成長歷程、音樂之路和革命故事。在中國處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歷史關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聶耳、冼星海為旗手的革命群眾音樂運動席卷全國,大大激發和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敵御侮的士氣和斗志,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聶耳

冼星海
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以高昂激越的旋律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強烈憤恨和反抗精神,體現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堅強、團結一心共赴國難的英雄氣概,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冼星海的代表作《黃河大合唱》氣勢宏偉磅礴,鏗鏘有力,以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熱情謳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保衛祖國的必勝信念,在海內外影響巨大,傳唱至今。
《黃河大合唱》與臺山人
臺山市博物館在本展覽內容中還加入了重要的臺山元素——“《黃河大合唱》與臺山人”。

魯藝首演《黃河大合唱》后樂隊合影
(后排左一為李凌、右三為李鷹航,前排右三為朱榮暉)
1939年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陜北公學大禮堂進行首演,演出合唱主力以抗演三隊為主,樂隊則由魯藝音樂系師生組成。當時的樂隊由十多人組成,而目前已知有三名成員為臺山人,他們分別是李凌、李鷹航、朱榮暉,而李鷹航在大合唱首演中更是擔任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的三弦獨奏。而在首演合唱團女聲部中,則出現了臺山籍革命先輩陳茵素(林基路烈士愛人)的身影。

1939年夏,冼星海與魯藝合唱團女聲部合影
(后排左四為陳茵素)
展覽現場



歡迎大家到臺山市博物館了解更多關于聶耳、冼星海的故事。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