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提高廣大市民群眾對臺山非遺文化的關注度和參與度,7月12日、13日連續兩晚,在臺山市文化館舞蹈室舉辦邑起學非遺——繽紛“海僑東南亞風情舞”跳起來活動,并邀請到該非遺項目傳承人陳紅衛進行教學。
活動現場,陳紅衛老師首先簡單講解海僑東南亞風情舞的起源、發展、內容特點以及舞蹈動作要點,并通過親身示范,讓學員們對海僑東南亞風情舞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和了解。隨后,陳老師從手勢、舞步、行進姿勢、身形控制、律動和眼神管理等方面進行教學。搭配著歡快明朗的音樂,學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翩然起舞,舉手投足間,旋轉回眸間,頗具異域風情。


學員邱穎竹:“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這項舞蹈的獨特魅力。”
學員賀凌云:“這個舞蹈還是非常有特色,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非遺舞蹈的藝術所在,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陳紅衛老師:“主要講關于海僑東南亞風情舞的特色和動作要領,基本功要求,輔導他們在這方面的知識,更可以傳承我們臺山的僑鄉文化。”

海僑東南亞風情舞是流行于原海宴華僑農場的特色舞蹈。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海宴華僑農場安置了大批從東南亞地區“排華”歸來的難僑。這些僑民大多數在僑居國出生,普遍能歌善舞,更熟悉和愛好東南亞地區的各種風情歌舞。在這些舞蹈基礎上,當地人濃縮了海宴華僑農場的歷史以及歸僑的生活編排成如今的海僑東南亞風情舞這一獨特舞種,并挖掘、整理、創作了一大批東南亞風情舞節目,在各級各式演出平臺上深受贊譽。原海宴華僑農場更于2006年被命名為“廣東省民間藝術·歌舞之鄉”。2008年,海僑東南亞風情舞被列入第一批臺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此次舞蹈教學由江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指導,江門市文化館和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臺山市文化館承辦,江門五邑聯合文化館協辦,是“邑”起學非遺系列活動內容之一,也是非遺樂學堂的一項重要項目。接下來,將繼續針對各類群體,結合不同非遺項目,開展一系列特色非遺培訓課程,保護臺山傳統民間非遺藝術。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臺山政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復制或轉載。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速與本網取得聯系。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臺山政府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聯系方式:0750-5524538郵件:ts686@126.com